王明元
(山西省臨汾市婦幼保健醫院,041000)
作為一種常見的乳腺疾病,乳腺增生癥的發病率高居乳腺各類疾病的首位。但由于人們對該病缺乏認識,有不依從治療的現象存在,使得治療效果與康復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為增進療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加深其對健康觀念與生活習慣的認識。對此,我院專門成立研究小組,對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在乳腺增生患者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現將研究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20例,年齡26~50歲,平均為(33.54±5.42)歲。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乳腺增生,病史3.5個月~6.8年。120例患者中小學文化的有8例,初中文化的有11例,高中文化的患者有7例,中專文化的有16例,大專文化的有33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5例。
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上門隨訪、電郵、電話、面談等方式,與患者進行一對一地交流和指導,對患者的健康訴求和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并通過圖片、健康手冊、健康教育處方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1.西醫健康教育:西醫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如下:對患者普及乳房方面的健康知識,使患者認識到乳腺增生癥的普遍性,并讓其對該病的發生、轉歸等方面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消除其恐懼心理;讓患者認識到藥物治療以及遵醫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普及乳腺自我檢查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定期去醫院進行乳腺??茩z查;鼓勵患者正確面對壓力,心態保持平穩,合理飲食,保證充分的睡眠并加強鍛煉,同時將學習、工作、家庭的關系處理好,對時間進行合理安排。
2.中醫健康教育:中醫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情志調攝教育、起居養生教育、合理膳食教育、運動保健教育、病后調護教育、治未病教育等。①情志調攝教育是指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解情志、心理、精神的變化對乳腺增生病的影響,并解釋悲、恐、喜、驚、憂、怒、思中醫七喜太過則病的理論。告訴患者自我放松和預防的方法,心態保持平穩,正確面對壓力,調整緊張情緒,減少恐懼心理,為防止臟腑氣血的失調對乳腺增生的康復產生影響,應盡量避免刺激。②起居養生教育是指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解養生知識。養生之道因各人體質而異,但應遵循順應四時,即春夏養陽與秋冬養陰的原則。平時要注意形神共養,具體的方式例如胸宜常護、背宜常暖、心宜常靜、氣宜常提、口宜常閉、耳宜常凝、目宜常運、發宜多梳、面宜多擦等。③合理膳食教育是指醫護人員指導患者葷素搭配、合理飲食,并向患者介紹一部分常見食物的功效與性味,飲食的宜忌以及乳腺增生的食療防治方法。某些食材或中藥材有化瘀、通絡之效,例如絲瓜、玫瑰花、青皮、陳皮、橘核、茄子、貝母等,有利于乳腺增生的緩解和康復。④運動保健教育是指醫護人員鼓勵患者加強鍛煉,并指導其進行簡易的中醫功法練習。患者取站或坐位,調整呼吸,全身放松,進行乳房血瘀腫塊盡消的意念想象。每日還需早晚各正反按摩乳房18次,每次10~30min。⑤病后調護教育是指醫護人員向患者介紹平時因食、因勞或因情導致病情復發的可能性,并隨時對藥物進行調整,調節胃、脾、腎、肝的陰陽平衡,以實現疏通氣血,標本兼治。⑥治未病教育是指醫護人員幫助患者規范生活行為習慣和方式,并堅持飲食治療、運用保健、自我按摩和心理調節等方式,以做到對乳腺疾病的防患于未然。
療效判定標準:我院自編調查問卷,在3個月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其對乳腺增生相關知識的認識情況?;颊吣芮宄剡M行演示和描述的為明確,能較為清楚地進行演示和描述的則為較為明確,能簡單地進行演示和描述的為不夠明確,無法進行演示和描述的則為不明確。對比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心理調整、運動保健、藥物等方面的依從性,回答肯定為依從性良好,否則為依從性不良。
結果:在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后,患者對乳腺增生相關知識的認識明顯優于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乳腺增生認識情況的對比
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心理調整、運動保健、藥物等方面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率的比較[例(%)]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健康教育已被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治療護理中。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行為的改變,當患者對健康知識有了一定認識之后,才能進行有益健康行為的轉變。
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健康養生的原則,應用運動保健、飲食調理、起居養生、情志調治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不僅使患者的不良健康行為得到轉變,而且對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并發癥的減少。在本組研究中,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于乳腺增生的認識和治療依從性,進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