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楠 王姍
摘要:近年來,金融脫媒、業務瓶頸、外資沖擊、存款派生倍數低等問題不斷困擾著商業銀行的健康有序發展,供應鏈金融作為轉型突破點和著力點成為商業銀行的新寵。本文通過分析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現狀與存在問題,探索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
一、供應鏈金融的概念與特征
古晨(2013)將供應鏈金融定義為資信較高的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不同節點上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商業銀行根據其提供的擔保,為中小企業提供封閉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性質的金融服務,同時由物流公司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監督管理。其特征包括四個方面:1.商業銀行—資金提供的主體,用資金和信用激活整個供應鏈金融體系,給予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授信支持;2.核心企業—核心主體,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3.中小企業—資金需求主體,通過核心企業信用的隱含擔保,獲得商業銀行融資;4.物流企業—協調主體,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物流服務,同時為商業銀行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三種業務模式:采購階段針對中小企業的預付賬款融資模式;運用階段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二、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對我國傳統融資方式—授信融資提出了極大挑戰。傳統的授信融資關注融資企業的自身經營狀況以及資產、存貨、應收賬款與信用等;而供應鏈金融(目前主要指貿易融資)則關注核心企業的綜合經營能力、信用等級以及與上下游相關中小企業的交易往來狀況與貿易穩態,強調整個供應鏈條的完整性與自償性。
20世紀末,深圳發展銀行作為國內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先驅,在銀行業內首先開始探索貿易融資模式,開啟了商業銀行籌融資新思路。從自償性貿易融資和“1+ N”融資模式(2003年)到供應鏈金融品牌(2006年)和全面啟動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工程(2007年),供應鏈金融不斷發展創新。與此同時,各商業銀行紛紛效仿,發展和創新供應鏈金融,華夏銀行的“融資共贏鏈”、中信銀行的“1+N”模式、光大銀行的“金色鏈”、建設銀行的“e 貸通”等都取得巨大成功。羅錦莉(2013)在分析銀行暗戰供應鏈金融現狀中指出,目前規模較大、特色明顯應屬平安銀行的“N+1+N”模式,民生銀行的“一圈兩鏈”,中信銀行的“一鏈兩圈三集群”。
(二)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存在問題
近年來,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取得的巨大收益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緩解已向我們證明了供應鏈金融的巨大魅力。但是,在供應鏈金融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許多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的新問題亟待解決。
1. 融資水平低,缺乏系統認識。現行對供應鏈金融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企業貿易融資層面,它以解決供應鏈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為主, 而如何系統滿足供應鏈企業的全面金融需求以及與核心企業產供銷相聯系的供應鏈企業的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等整合服務有待進一步完善。
2. 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不完善。我們知道,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對信息的掌握至關重要。由于供應鏈金融區別于傳統的單一特定企業授信方式,而是以一資信度高的大企業為重點,對上至原材料購置、配件供應, 下至流通、銷售這一整條供應鏈鏈條進行疏理, 全方位地為鏈條上的N 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全面掌握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相關信息以及貿易信息與數據,做到企業、銀行與物流公司信息共享。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但是許多信息只是內部享有,不能做到共享。
3.金融產品單一,缺乏魅力品牌。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產品主要在表內業務(票據和擔保)進行開拓,深發展在匯票、信用證等方面的創新遠不足以滿足供應鏈上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要求。品牌建設不到位,不能很好的整合供應鏈融資產品體系,缺乏子品牌建設。
4. 融資風險較大。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鏈條,將整個鏈條上企業連接成一個整體,銀行需要全面把握供應鏈的風險(例如:債項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這對商業銀行又是一巨大挑戰。
5. 銀行組織管理不健全,缺乏高端人才。決策鏈條長,環節多,缺乏專業團隊,效率低。
三、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探索
1.提高融資水平,全面提升系統認識
縱觀各銀行籌融資模式發展趨勢,供應鏈融資模式將會是商業銀行新的盈利增長點,銀行應根據供應鏈發展的具體形式及時的更新銀行的思維和理念。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應在貿易融資外開發新的供應鏈融資領域,滿足中小企業多方位的資金需要。
2.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
透明、高效的信息平臺是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基礎設施條件。要實現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暢通,必須通過新型互聯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等工具加快供應鏈融資模式創新,加快建設我國“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信息系統,建立信息共享數據庫,以便企業及時從銀行申請到授信和銀行對物流、資金流的雙向監控。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物流公司聯姻取得的巨大成功,給我們建立信息共享系統提供了新思路。
3.創新金融產品,打造知名品牌
商業銀行努力開拓表外業務(匯票、信用證等),創新供應鏈金融新產品,突出特色。商業銀行要加快產品創新步伐,設計專門針對核心企業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和針對貿易融資的訂單化金融產品。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堅持“多品一牌”的策略,不斷強化品牌統一的形象,打造魅力子品牌。
4.加強供應鏈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要時刻關注供應鏈的貿易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及運作狀況等,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把握供應鏈的薄弱環節,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標準化的風險預警系統。①對于供應鏈中存在的債項風險,商業銀行應慎重選擇產業鏈群和核心企業,同時,跟蹤關注產業鏈的生產經營,穩定貿易活動的現金流和物流。②對于信用風險,商業銀行應完善信用等級制度,建立信用風險保障機制。③對于操作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借鑒荷蘭銀行一個系統操作模式,開發和引進新技術,建立全球數據網絡系統,貿易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單證的開立、通知、承兌、確認等往來可以通過系統處理,實現“簡易化、無紙化、效率化”交易。
5.健全組織結構,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
商業銀行要建立專門的供應鏈運作管理機構—供應鏈金融事業部。建立事業部,首先,有利于前后臺人員銜接;其次,事業部從根本上解決了供應鏈金融鏈條的割裂與斷裂,加強了審批、市場、運營、監督等條線的交流,形成一體化流程操作;最后由于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分布各地,建立事業部可以打破地區對業務的限制。加強隊伍建設,完善薪酬機制和福利保障機制,努力培養供應鏈專業素質人才,同時引進國外高端人才。(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辛兵海.深圳發展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對郵政儲蓄銀行的啟示[J].郵政研究,2013(1)
[2]羅錦莉.供應鏈金融:助銀行創新轉型之路[J].金融科技時代,2013(3)
[3]古晨.供應鏈金融綜述研究[J].時代金融,2013(4)
[4]任宏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與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11(5)
[5]張貴益.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研究[N].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1-06-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