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摘 要: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快慢,決定著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和政治關系。金融的發展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農村金融不僅承擔著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發展的責任,更有義務對農戶、農村小微企業以及農業進行服務和支持。為此,在對準入壁壘、退出壁壘和市場集中度等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中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結構存在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優化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結構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市場;集中度;準入壁壘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155-02
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這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快慢,決定著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和政治關系。金融的發展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農村金融不僅承擔著服務三農,支持三農發展的責任,更有義務對農戶、農村小微企業以及農業進行服務和支持。
一、農村金融市場結構現狀
農村金融指的是在農村融通貨幣資金的經濟行為,主要包括受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銀監局組成的國家信用體系控制、監督管理并受金融法規制約的金融機構。所謂市場結構是指市場中供需雙方之間存在的差異化特征,由供給集團與需求集團之間和需求方(消費者或企業)、供給方(企業)之間以及現有的需求者、供給者與潛在供給者、潛在需求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組成,通常包括市場準人壁壘、市場退出壁壘和市場集中度等三個方面。
1.農村金融市場存在準入壁壘
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壁壘是指新的金融機構在進入到農村金融市場時所遇到的種種成本和障礙等因素,也就是說不利于市場未來進入者但是有利于現存金融機構的種種有關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法規制約、產品差異化、注冊資本制約、規模經濟等。市場準入壁壘又可分為政策性壁壘和經濟性壁壘。在經濟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準入壁壘主要是經濟性壁壘,但是在經濟水平不是很高的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的準入壁壘主要是政策性壁壘。
因為國家出臺的宏觀經濟政策原因,一方面大型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出現退出村鎮的大規模態勢,正規大型的金融機構的數量劇減,不能完全滿足農村市場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國家對農村金融市場出臺的進行規范管理的條件和要求,使農村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受到種種限制,從而出現農村金融機構很難發展成多元化的綜合型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總體上表現為,農村金融系統競爭力較弱,根本滿足不了農戶和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無論是小微企業還是農戶總是面臨著缺資金、難貸到款項的瓶頸。
2.農村金融市場存在退出壁壘
農村金融市場的推出壁壘是指市場發展前景不樂觀、業績不突出的這類企業在退出農村金融市場時所遇到的種種成本和阻礙等因素,也就是說企業要想退出市場,必須付出更大的的成本,使得企業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通常包括行政與法律壁壘、安置所需費用壁壘、沉沒形成的成本壁壘等三個方面。
3.農村金融市場存在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是指某一產業當中,排位靠前的幾家企業在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怎樣,它是衡量市場結構是否合理的一個界定指標,我們通過這一界定指標來對市場和某一產業發展的變動情況進行了解,比如說某一產業內分布的企業狀況、市場壟斷狀況或者市場競爭狀況等等。市場集中度越高,就表明這一企業對市場進行壟斷的程度越高,市場占有的份額越多,反之亦然。農村金融市場包括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非正規的金融組織這些主要的金融機構,其結構多為寡占型的金融市場結構。某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結構優化程度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高的農村地區,不僅有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還伴隨有很多的商業銀行進駐,金融機構分布比較密集,無論是外放資金還是吸納資金競爭都比較激烈;經濟發展水平低的農村地區,大的商業銀行紛紛撤離,外放農業資金的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這一家正規的金融機構,競爭不激烈,壟斷性、集中性較強。
二、農村金融的市場結構問題舉要
1.農村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較低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國家出資組建的政策性銀行,它主要開展像糧食棉花油料等農產品收購方面的信貸業務,不可能涵蓋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沒辦法直接提供農村其他經濟多樣化發展的資金需要。中國農業銀行是一家國有的商業銀行,為實現追求利潤的最終目標,很多業務已經大規模地撤出基層農村,這樣就提高了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壟斷程度,成為高度集中的一枝獨秀局面。農村信用合作社這時候如果出現經營管理不得力大面積虧損,政府也會對它進行政策性的傾斜,以穩住農村的金融市場,使其不破產。像農村信用合作社這樣的壟斷市場沒有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它的資源配置效率較低。
2.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
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壟斷的格局,使得農村金融已經開始放開的利率水平無法兌現,沒能形成有效的市場化利率。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絕大多數農村信用合作社反而在涉農放款方面大幅提高利率水平,目的是增強業務盈利能力、降低業務經營帶來的風險損失。農業生產的利潤本來就很低,農村信用合作社提高的利率水平使農戶、農村小微企業的負擔加重,讓利潤很低的農業生產幾乎無利潤可賺,降低了農戶、農村小微企業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雖說社會再三呼吁農村信用合作社要降低涉農方面的貸款利率水平,但成效不大,使得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
3.農村金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難以滿足
農村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戶、農村小微企業。農村設立金融體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中國廣大農村各種各樣金融需求方之需要。特別是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城鄉一體化的水平越來越高,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的金融服務要求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不一,金融服務要求形式也不一樣。比如,像農村信用合作社這樣形式單一、服務質量不高的農村金融管理體制,是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中國廣大農村各種各樣的金融需求方之需要的。況且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放款方式、內部管控、激勵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方面創新少,靈活性不高,使得農村金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難以滿足。endprint
三、優化農村金融市場結構的對策建議
中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決定了農村金融市場呈現出個性化、額度小、分散化的特點。這樣就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退出了農村的金融市場。農村金融市場上只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規的規范的農村金融機構。從而形成中國的農村金融產品不多、金融服務的方式沒有多元化、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不高的局面。如何來優化提升中國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打造完善的農村金融運行環境
打造完善的農村金融運行環境,首先就要優化農村的信用市場,對信譽低或者沒有信譽的客戶的失信行為采取一定的懲罰手段和方式,對信譽高的客戶的守信行為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從而構建一個優良的農村金融系統。其次就要建立一個嚴密的貸款使用規章制度,完善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以幫助他們獲取信貸。再次根據農村信貸的特殊性,積極推進農村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確保信貸資金實實在在投放到了中國廣大農村的經濟發展當中。
2.有效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運行
總的來說,需要制定非常嚴格的有關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程序和執行標準,組建多層次、高標準的監督管理框架體系,這樣的話,農村金融機構就能根據風險程度大小不一樣來采取相應的不同處置方式。進一步明確規定市場上現有的國家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定位,引導和鼓勵各種各樣所有制形式及組織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使農村金融的發展與城市金融的發展相結合。市場化是農村金融下一步發展的趨向,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協調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不斷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效率,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水平,有效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運行。
3.著力提高農村金融的利率市場化水平
伴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效率和創新也就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就成為中國廣大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就需要我們根據具體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大力推行中國廣大農村以及邊遠地區在內外部的經濟環境、運作機制、金融體制等方面進行市場化發展,使中國的農村金融系統呈現出既持續發展又健康活力。謀求長遠利益可持續,又能保證短期獲得利潤的最大化,著力提高農村金融的利率市場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崔紅,趙偉.關于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結構的思考[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8,(1):47-49.
[2] 彭暉南.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結構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64-65.
[3] 張歡.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23-24.
[4] 楊琳.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問題及改革思路[J].財稅金融,2010,(4):32-33.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