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由一道課后習題引發的教后反思

2014-04-23 10:16:12劉麗
化學教與學 2014年4期

劉麗

摘要:文章從對一道課后習題的反饋情況出發,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教學片段進行了反思,通過反思對該片段進行了優化和修改,并在進一步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習題;反思;教學片段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4-007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如何深度地解讀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近日,我在批改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課后習題第4題[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質:(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時,發現班上40人全部做對的只有11人,第一問做對的是18人,第二問做對的只有13人,第二問大多數學生的答案是: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或澄清石灰水。說實在的,這道題從難度看不屬于難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如此的反饋引發我對二氧化碳物理性質教學的思考。

教學片段:

師:提問:你所了解的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

生:思考后,回答出:二氧化碳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等等。

師:你們回答的很好,今天這些課我們將系統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請認真觀察下面的實驗。

師:在點燃蠟燭的同時讓學生預測實驗現象。

師:演示:用一大瓶雪碧代替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并把導管的另一端通到燒杯底部,搖晃雪碧瓶,二氧化碳隨著導管逸入燒杯 。階梯上的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

生:觀察實驗,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書上。

師:此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生:討論后得出:(1)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師:讓學生閱讀教材117頁后,提問若按照書上的操作進行實驗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生:生閱讀教材后得出:傾倒二氧化碳要沿著燒杯壁慢慢傾倒。

師:實驗時若發現上層蠟燭先熄滅,可能是哪些操作導致的?

生:討論后得出:對著上層蠟燭傾倒二氧化碳。

師:進行實驗——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蓋上瓶蓋旋緊并振蕩。

生:觀察實驗現象——塑料瓶變扁。

師:此實驗說明二氧化碳什么樣的性質?

生:二氧化碳能于水。

師:生活中還有什么例子說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生:工業制汽水或碳酸飲料。

反思1:從上面的教學片段看,我認為這樣進行教學,學生被調動了起來,都能根據我的演示實驗順利地看到實驗現象,并從現象分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但是仔細一想,學生的行為和思維實際上是對我指令的被動回應,這樣做,看似讓學生觀察與探究,實質上仍然停留在“告訴事實,驗證結論”的水平,同時也是我以自己的教學思路去“引導”學生進入我的預設方案,學生的作用僅僅是配合我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明顯不足。這就是上述反饋結果出現的真正原因之一。

反思2:為什么一個簡單的實驗設計題,如此多的學生不會設計?我們的學生在做作業之前有多少人先進行復習?又有多少人能質疑課本中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面對學生這種“浮光掠影”的浮躁學習心態和“急于求成”的功利式學習模式,課堂上作為老師的我應該怎么引導?

根據上面的反思我重新設計教學思路,并將上述習題改為了課堂檢測。

修改后的教學片段:

師:提問:你所了解的二氧化碳的有哪些性質?

生:思考后,回答出:二氧化碳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等等。

師:你們回答的很好,今天這些課我們將系統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師:你能通過哪些事實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從書上看來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g/L,空氣的密度是1.29g/L;有的說利用書上設計的實驗;有的說用天平稱;有的說用杠桿測試……

師:逐一肯定學生的假設后。利用書上的實驗(如右圖所示)進行演示:向燒杯中傾倒。結果由于操作原因,導致燒杯中燃著的蠟燭由高到低熄滅。

師:讓學生閱讀教材117頁后,實驗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實驗才能成功?

生:生閱讀教材后得出:傾倒要沿著燒杯壁慢慢傾倒。

師:那我剛剛演示的實驗上層蠟燭先熄滅,可能是哪些操作導致的?

生:討論后得出:對著上層蠟燭傾倒二氧化碳。

師:再次實驗,用一大瓶雪碧代替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并把導管的另一端通到燒杯底部,搖晃雪血碧瓶,二氧化碳隨著導管逸入燒杯,階梯上的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

生:觀察實驗,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書上。

師:此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生:討論后得出:(1)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在此基礎上師追問:除了實驗的方法,還能找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依據嗎?

生1: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

生2:意大利的死狗洞。

生3:實驗室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生4:生活中用二氧化碳滅火。

生5:巖洞下層二氧化碳的濃度比上層大,因此,進入巖洞或地窖之前要用燈火試驗。endprint

生6:二氧化碳吹肥皂泡。

生7:充二氧化碳氣球和充空氣的氣球比較下沉。

師:停留了2分鐘讓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后進行下面的教學。

師:生活中哪些事實能夠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讓學生在講臺上的實驗用品中尋找答案?

生: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很快找到了答案: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都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師:你能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

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得出:

方案1: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方案2:將雪碧飲料到入澄清石灰水中;

方案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到入少許水后,蓋上玻璃片懸空到放,玻璃片不會掉下來;

方案4(如右圖):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蓋上瓶蓋旋緊并振蕩。

……

師:分析學生的方案,得出方案1只能說明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生反應,但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方案2只能說明雪碧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肯定了方案3和方案4,并表揚了想出方案3的同學。

師:讓設計方案3和方案4的學生分別上臺演示實驗,結果兩組同學的實驗都很成功。

師:帶頭給予掌聲。并留點時間讓學生整理筆記。繼續講解其余的教學內容。在最后的5分鐘讓學生將當堂反饋課后習題4。批改下來的結果是:全班只有6人沒有全部正確。

后來,事隔一周的時間,我又將這題編入了第六單元檢測卷,結果表明,在這道題目上利用修改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的得分率明顯高。

利用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雖然導致我和學生用了30分鐘的時間才討論了二氧化碳的兩條性質,這種教學環節的設計表面上看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但實踐證明這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經歷,課堂的精彩,源于對細節的關注——教師對課本習題的設計目的、要求和功能要做精細的分析和刻意的揣摩,否則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就會被忽略。傾倒二氧化碳對任何一個初中化學老師來說是一個平常但又“非常”的實驗。說它平常,是因為許多老師通過該實驗形象地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說它“非常”,是因為有不少老師在做該實驗時往往出現“異常”,但往往卻因不知道如何機智地應對而失去了一次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回頭再看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應采用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要放在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幾個實驗和組織學生討論上,從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歸納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認識二氧化碳的密度時,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上,而是讓學生掌握比較氣體密度大小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第一個教學設計符合了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只是讓學生記住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而忽略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僅僅是敢于面對熄滅的“火焰”,而沒有善于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

上面的分析引起我對備課中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反思是發現問題的源泉,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是促進再認識途徑。可以說,沒有反思的經驗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膚淺的認識。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發現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驗升華為理論。此外還能提高教學意識,優化思維品質:

1.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益完善。

2.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3. 捕捉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 保留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 進行二次備課。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反思,揣摩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 孫夕禮. 有效教學系列叢書——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

生6:二氧化碳吹肥皂泡。

生7:充二氧化碳氣球和充空氣的氣球比較下沉。

師:停留了2分鐘讓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后進行下面的教學。

師:生活中哪些事實能夠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讓學生在講臺上的實驗用品中尋找答案?

生: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很快找到了答案: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都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師:你能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

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得出:

方案1: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方案2:將雪碧飲料到入澄清石灰水中;

方案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到入少許水后,蓋上玻璃片懸空到放,玻璃片不會掉下來;

方案4(如右圖):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蓋上瓶蓋旋緊并振蕩。

……

師:分析學生的方案,得出方案1只能說明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生反應,但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方案2只能說明雪碧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肯定了方案3和方案4,并表揚了想出方案3的同學。

師:讓設計方案3和方案4的學生分別上臺演示實驗,結果兩組同學的實驗都很成功。

師:帶頭給予掌聲。并留點時間讓學生整理筆記。繼續講解其余的教學內容。在最后的5分鐘讓學生將當堂反饋課后習題4。批改下來的結果是:全班只有6人沒有全部正確。

后來,事隔一周的時間,我又將這題編入了第六單元檢測卷,結果表明,在這道題目上利用修改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的得分率明顯高。

利用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雖然導致我和學生用了30分鐘的時間才討論了二氧化碳的兩條性質,這種教學環節的設計表面上看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但實踐證明這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經歷,課堂的精彩,源于對細節的關注——教師對課本習題的設計目的、要求和功能要做精細的分析和刻意的揣摩,否則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就會被忽略。傾倒二氧化碳對任何一個初中化學老師來說是一個平常但又“非常”的實驗。說它平常,是因為許多老師通過該實驗形象地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說它“非常”,是因為有不少老師在做該實驗時往往出現“異常”,但往往卻因不知道如何機智地應對而失去了一次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回頭再看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應采用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要放在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幾個實驗和組織學生討論上,從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歸納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認識二氧化碳的密度時,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上,而是讓學生掌握比較氣體密度大小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第一個教學設計符合了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只是讓學生記住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而忽略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僅僅是敢于面對熄滅的“火焰”,而沒有善于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

上面的分析引起我對備課中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反思是發現問題的源泉,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是促進再認識途徑。可以說,沒有反思的經驗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膚淺的認識。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發現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驗升華為理論。此外還能提高教學意識,優化思維品質:

1.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益完善。

2.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3. 捕捉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 保留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 進行二次備課。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反思,揣摩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 孫夕禮. 有效教學系列叢書——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

生6:二氧化碳吹肥皂泡。

生7:充二氧化碳氣球和充空氣的氣球比較下沉。

師:停留了2分鐘讓學生整理課堂筆記后進行下面的教學。

師:生活中哪些事實能夠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讓學生在講臺上的實驗用品中尋找答案?

生: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很快找到了答案: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都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師:你能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

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得出:

方案1: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方案2:將雪碧飲料到入澄清石灰水中;

方案3: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到入少許水后,蓋上玻璃片懸空到放,玻璃片不會掉下來;

方案4(如右圖):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蓋上瓶蓋旋緊并振蕩。

……

師:分析學生的方案,得出方案1只能說明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生反應,但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方案2只能說明雪碧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肯定了方案3和方案4,并表揚了想出方案3的同學。

師:讓設計方案3和方案4的學生分別上臺演示實驗,結果兩組同學的實驗都很成功。

師:帶頭給予掌聲。并留點時間讓學生整理筆記。繼續講解其余的教學內容。在最后的5分鐘讓學生將當堂反饋課后習題4。批改下來的結果是:全班只有6人沒有全部正確。

后來,事隔一周的時間,我又將這題編入了第六單元檢測卷,結果表明,在這道題目上利用修改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的得分率明顯高。

利用修改后的教學設計雖然導致我和學生用了30分鐘的時間才討論了二氧化碳的兩條性質,這種教學環節的設計表面上看會浪費學生的時間,但實踐證明這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經歷,課堂的精彩,源于對細節的關注——教師對課本習題的設計目的、要求和功能要做精細的分析和刻意的揣摩,否則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就會被忽略。傾倒二氧化碳對任何一個初中化學老師來說是一個平常但又“非常”的實驗。說它平常,是因為許多老師通過該實驗形象地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說它“非常”,是因為有不少老師在做該實驗時往往出現“異常”,但往往卻因不知道如何機智地應對而失去了一次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回頭再看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應采用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要放在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幾個實驗和組織學生討論上,從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歸納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認識二氧化碳的密度時,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上,而是讓學生掌握比較氣體密度大小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第一個教學設計符合了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實驗、讀圖、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只是讓學生記住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而忽略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僅僅是敢于面對熄滅的“火焰”,而沒有善于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

上面的分析引起我對備課中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反思是發現問題的源泉,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是促進再認識途徑。可以說,沒有反思的經驗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膚淺的認識。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發現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驗升華為理論。此外還能提高教學意識,優化思維品質:

1.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益完善。

2.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3. 捕捉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 保留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 進行二次備課。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反思,揣摩教材中潛在的教育意義和價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 孫夕禮. 有效教學系列叢書——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色视频久久|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最新国产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网|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中文一区| 天天色综网| 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久久高清|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1024国产在线|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欧美三级自拍|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日本a∨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re视频在线| 国产va视频|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伊人无码视屏|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77777|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视频|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人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yxsp|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精品第页| 亚洲成肉网| 亚洲无码37.|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