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吳江
金象:邁過產能過剩這道坎兒
——訪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旭初
□《中國農資》記者 吳江

“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現代化;只有農民富了,中國人民才真正富裕;只有農民的問題解決了,基層的問題才能理順。”
——李旭初
四川在久違了多日的陽光之后,終于迎來了初晴的明媚天氣。在四川眉山花園般的金象企業園區內,記者見到四川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旭初。
李旭初剖析了遠在中國西北部的新疆,猶如一個巨大的“競技場”,人們在這里狂熱地“狩獵”。但記者也感受到,雖然眾多企業投身火熱的市場,金象化工集團卻從大趨勢、小氛圍中開始自己的“冷思考”。
新疆是金象化工集團的重要市場,李旭初對于這個區域的市場特點了如指掌。縱觀新疆市場,區域內的土壤“小氛圍”不容樂觀。目前新疆的土壤污染嚴重,首先是農膜的污染,每年有4-5公斤/畝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無法降解,直接影響種子發芽和土壤透氣度,更影響根系生長。“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李旭初說道。其次是土壤板結。由于長期大量使用尿素、二銨,且肥料利用率較低,肥料殘留在土壤、水體、大氣中,土壤嚴重板結。第三是抽取地下水灌溉也導致土壤的次生化鹽堿。
此外,新疆市場環境更是水深火熱。李旭初認為,目前新疆市場具有六大獨特的特征:一是一年一季,且用肥只有4個月,但生產肥料的時間卻有8個月,這種模式給生產商和經銷商帶來很大的困難。二是新疆不僅化肥產能過剩,同時農作物產量也面臨過剩。李旭初說:“去年玉米豐收后賣不掉,紅棗也是豐收后價格大幅度下滑,原本是統收統儲的棉花收儲政策,今年也變成了補貼形式,隨之而來的是壓縮部分農作物種植面積。”三是由于地方性補貼政策不確定,農民還沒有購買種子,這對于一年一季的新疆來說,無疑帶來巨大影響。四是雖然去年玉米豐收,但卻并未增收,農民資金緊張難以還貸,導致信用社放貸緊縮,農業生產無法循環而影響發展。最為關鍵的第五點是,區域內化肥企業生存環境惡化。李旭初說:“新疆化肥產能嚴重過剩,現有的10個已投產尿素企業產能達到660萬噸,而新疆全年尿素用量僅有240-280萬噸,五分之三的產能過剩導致市場混亂。”六是過剩的產能又面臨運費提價,李旭初比喻說:“就像出口一樣出不去,可以說,新疆化肥市場的混亂比內地還嚴重。”
紛亂繁雜的化肥界“競技場”需要一位“魔法師”,一支“點睛之筆”才能化解部分區域市場矛盾。簡單地說,用規劃遏制投資沖動是一劑良藥。
近兩年,水溶性肥料在全國肥料界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殘酷的市場現實讓化肥界開始血拼。李旭初說:“現在整體大環境不好,需要提前規劃自己能管控的事。”現階段產能過剩問題已凸顯,未來在節水、節肥等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產能過剩程度將進一步加劇,但金象化工集團合理的產業結構,加上瞄準行業“綠地”,將規避這場“廝殺”。

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我們一是要調品種。其次,金象化工集團的產品形態是硝態氮,利用率可以達到90%,我們的產業結構在源頭上就引領了方向。再加上科學施肥,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升,可以說是好上加好、高上加高,”李旭初說道。
隨著“膜下滴灌技術”和“大田密植作物滴灌技術”的日臻成熟以及滴灌設備在新疆區域國產化水平的提高,滴灌系統的投資逐漸降低,使滴灌技術呈現迅猛發展的勢頭,但尿素硝銨溶液施肥技術在我國基本是空白。近年來,隨著“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水溶肥料的需求逐漸增加,尿素硝銨溶液應用開始起步。
李旭初告訴記者,金象化工集團具有生產尿素硝銨溶液的優勢,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循環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作為氮肥類水溶性肥料的尿素硝銨溶液市場潛力巨大。金象化工集團開發并生產的尿素硝銨液態肥是由稀尿素溶液和稀硝銨溶液復合而成的全水溶性無雜質、安全高效液態肥料。同時由于含有硝態氮、氨態氮及酰胺態氮,不僅其多元性氮元素能夠滿足作物速效和持久的需要,與磷鉀配合可作基肥、追肥也特別適合于機械滴灌、葉面噴施、酸性及中性土壤。同時,相比液氨施肥,尿素硝銨液態肥的優勢特點之一是不用將液體尿素蒸發造粒,因此耗能較低。其次,尿素硝銨液態肥可以較均勻地施入到土壤中,同時含有硝態氮、銨態氮及酰胺基氮,兩者能較快被作物吸收,且施肥均勻,故其肥效要比固體氮肥高,還可注入灌溉系統。其三是尿素硝銨液態肥的儲存使用較液氨更加便捷。
“目前我們在三個地方生產尿素硝銨液態肥,一是河北冀衡,二是眉山,三則是在新疆,”李旭初說道。相比液氨,液體氮肥具有肥效高、成本低、節能、環保、安全、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在我國北方、新疆等干旱地區適宜含硝態氮的液體氮肥,適宜于滴灌等“水肥的一體化”的實施。
目前,金象化工集團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土壤板結這一棘手問題。“肥料本身是硝態氮形態,當地的土壤屬于堿性,用酸性肥料改善土壤板結,酸堿中和改良土壤。做成水溶肥的pH值還可以調節,最大限度的進行土壤中和。”李旭初闡述,硝態氮基本在土壤中沒有殘留,利用率可以達到90%。特別是金象化工集團在四川、河北、新疆生產的水溶肥,均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形式的水溶肥,可以極大地滿足不同的施肥方法和不同作物的營養需求,并同時改善土壤微環境。
不僅如此,針對新疆區域施肥特點,金象化工集團也做出了更多的探索。李旭初告訴記者,目前新疆施肥習慣分為底肥和追肥兩部分,底肥占總施肥量的40%-50%,大量底肥施用,在土壤根系達不到的地方形成了浪費并加速了土壤的板結。為此,金象化工集團提出“水、肥、根系”這樣一個研究體系。如果說水與土壤有關系的話,就是要增加土壤的透氣度,而營養只是對“水、肥、根系”作用。為此,他們提出完全不施底肥、實施全程滴灌的技術方案,若該方案獲得成功,則扭轉了中國多年以來給土壤施肥的一大誤區,由給土壤施肥改為給作物施肥。
金象化工集團認準了方向。“我們在新疆市場試驗,推廣不施底肥全程滴灌‘水、肥、根系’一體化方案,并將此作為一個科研項目,堅決地試驗推廣下去;同時我們還將著手自動化施肥研究,降低人工成本,作為未來重要的拉動力,”李旭初分析說:“這樣可以使肥料在同樣收成的條件下,預計節省20%-30%的肥料,這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基于這樣一種施肥理念,金象化工集團在新疆對現有的優質棉花、玉米、番茄、紅棗等不同作物,根據農業作物全程使用的氮磷鉀的比例和用量,配成專用肥料,根據它們的墑情和長勢實施全程滴灌,保證營養的全面供給。目前,他們已分別在兵團和地方各選取兩處示范田,著手試驗示范。
李旭初認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現代化;只有農民富了,中國人民才真正富裕;只有農民的問題解決了,基層的問題才能理順。”他呼吁,隨著水利設施投入力度的加大,“水肥一體化”的輸肥管道應當由國家層面進行規劃。肥料在生產過程中從液體變為固體,在使用過程中又變為液體,耗費了巨大的能源,加上包裝、人工、運輸等環節,造成多環節的耗能疊加。如果生產過程中就是液體,通過管道進行輸送,國家能效利用便可隨之提高。看似只是化肥的一個固液體形態問題,但實質上液態肥是節能減排能效最大化措施。國家應該從戰略角度進行投資規劃。
在返回機場的路上,記者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作為金象管理層的一員,李旭初并非出身農業、化工等相關行業,然而他對于肥料市場和農業現狀的洞悉力卻震撼了記者。司機小熊自豪地告訴記者,包括李旭初在內的金象管理者,他們只要在眉山,每天都圍著廠子轉一轉。這種良好的工作習慣不僅讓他們自己放心,更溫暖了員工的一顆顆心。小熊無疑為記者的這次采訪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新聞鏈接
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金象化工集團產業園區,經資產重組后,由控股股東四川金象化工集團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股東發起變更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99億元。
近幾年來,公司以資源和市場為導向,先后在河北、新疆、江蘇等地投資設廠,下轄控股子公司有河北冀衡賽瑞化工有限公司、新疆金圣胡楊化工有限公司、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有新疆金象賽瑞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硝基復合肥和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