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寶華
20世紀西方音樂概覽
★文/張寶華
20世紀西方專業音樂的創作與之前幾個世紀相比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化,它不僅讓人感到意外、驚訝,更讓一些非專業的音樂愛好者感到刺耳與費解。盡管21世紀已經邁入第14個年頭,但20世紀西方專業音樂中的諸多流派和作曲家,以及大量“現代”音樂作品還依舊不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所了解。為了讓廣大的音樂愛好者能夠對20世紀西方音樂的主要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作曲家和作品有一個概括性了解,筆者擬從20世紀的音樂的主要特征入手,逐一對“表現主義音樂”、“新古典主義音樂”、“民族主義音樂”等20世紀西方專業音樂創作的流派、作曲家和作品進行概括性的介紹與說明。這其中整合了著名音樂學家、音樂評論家哈羅爾德·C·勛伯格的《現代音樂》和《偉大作曲家的生活》、鐘子林教授的《20世紀西方音樂》和羅忠熔主編的《現代音樂欣賞辭典》的部分內容。
專業音樂術語中,現代音樂(modernist music)不是一個涵義確切的概念,泛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音樂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專業音樂創作。從歷史風格的范疇而言,現代音樂特指20世紀中非傳統作曲技法,非功能和聲體系作為理論支撐的音樂作品。它并非指20世紀創作的所有音樂作品,也不同于傳統音樂體系與流行音樂體系這兩種純調性音樂體系。
20世紀音樂的發展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如果將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特點進行比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7個方面:
1.旋律上:傳統音樂以流暢、起伏自然、有規律進行為基礎,20 世紀音樂的旋律則常常是不流暢的,出現有棱角的大跳,有時沒有句讀,有時避開傳統音樂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響方式代替旋律。
2.節奏、節拍上:節奏是傳統音樂的骨架,而且組織嚴格;而現代音樂則是節奏自由多變,不限于單一節拍形式,有些作品采用復節奏或無節奏,有些作品無節拍、無小節線,還有些作品由演奏者自由安排節奏。如果說過去的音樂經常從鄉村舞曲和大自然風光中獲取節奏,那么,現代音樂則更多從城市生活、工廠以及其聲響中獲取節奏,更有動力,更有現代氣息。
3.和聲上:傳統音樂以和諧為美,以三和弦為基礎;而現代音樂則打破了這一概念,以音響感覺為依據,不存在傳統音樂的和弦結構與功能進行,頻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簇或板塊型音群,甚至連和弦的概念也不復存在。而新維也納樂派代表作曲家勛伯格也將不再需要解決的不協和和弦稱為“不協和音的解放”。
4.調式調性上:傳統音樂以大小調為中心,而現代音樂則常常是無調式調性的音樂,有的自創音階、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疇中運動,也就失去了調式調性的意義。
5.配器上:傳統音樂將各組樂器優化組合,音色強調平衡;而現代音樂則強調個別樂器不常用的極端音區、噪音,突出打擊樂,尋求新的聲音色彩和發聲器械。
6.復調:兩個或更多的主題出現在不同聲部時,各有不同的調性,由此形成多層次的復雜織體。
7.曲式:傳統曲式中統一和變化的原則仍然十分重要,但如何統一、變化,各有新的方法。由于“偶然”因素的引入,還產生了不固定的形式。
20世紀是音樂多元風格并存的時期,不可能僅僅用“現代”一詞全面加以概括。那些非傳統手法的電子音樂、具體音樂等,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旋律、節奏、和聲調式調性等要素,和傳統音樂徹底決裂。因此,對這些音樂不能簡單用傳統音樂特征進行概念的比較來解釋,只有通過音響逐步感受、認識它。2 0 世紀新潮音樂的生命力是無可置疑的 ,它不是對調性音樂的否定和取代,而是對調性音樂的補充和擴展,同時也是對新音樂語言的探索。
20世紀音樂領域的裂變不是孤立的,在20世紀最初的10年里,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變革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變化。1900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版了《夢的解析》;同一年,馬克思·普朗克發表了他的量子理論,這從根本上顛覆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學與牛頓的物理學理論;1905年,運用普朗克方程式進行運算的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獨特的相對論,使人類對控制宇宙演變規律的理解發生了變化;1903年,萊特兄弟把第一架飛機送上天空,從而結束了人類對動力飛行器的古老探索;1910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完全是抽象主義風格的繪畫,此后的繪畫作品永遠不可能是相同的了。這也是第一次,一幅繪畫作品能夠被認為是單純的形態與色彩形式的組合,而沒有涉及到其它的實際內容;1908年,阿諾爾德·勛伯格創作的《鋼琴曲三首》和聲樂套曲《空中花園》,徹底拋棄了主調音樂的古老概念,這兩部作品演出時遭到反對者的猛烈攻擊和擁護者同等強烈的歡呼。勛伯格的行為在西方音樂史中的影響甚至可以與愛因斯坦破壞了牛頓的宏觀世界一樣相提并論。在20世紀第一個10年中所發生的一切足以證明,在有記載的歷史中,這或許是最具有革命性的10年。20世紀第一個現代音樂流派“表現主義音樂”(音樂史中也稱其為“新維也納樂派”或“第二維也納樂派”)也緊隨著“表現主義繪畫”的腳步悄然而至。
第一幅水彩抽象畫,康定斯基作,1910年,水彩、墨水、鉛筆、紙版,49.6x64.8厘米。康定斯基1910年所作的這幅抽象的水彩畫作品,通常被視為抽象繪畫誕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