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伯格
- 勛伯格的表現主義音樂創作觀
和音樂等領域。勛伯格作為西方表現主義音樂的代表,其創作理念以表現人的內心精神情感為最終目的。勛伯格打破傳統調式體系,發明的“十二音作曲法”也是為此目的服務的。在他的表現主義音樂創作觀中,其創新性展露著對于傳統的反叛和對未來音樂的希望,同時,其對于真實的呈現也是他表現主義的宗旨。在這一切之上,神秘主義的影響是勛伯格創作的底色之一。關鍵詞:勛伯格;表現主義;神秘主義;美學思想20世紀初是一個混亂、動蕩的年代,社會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世紀歐洲完成了工業革命
美與時代·下 2024年4期2024-06-01
- 阿多諾否定性思想視域下的勛伯格十二音體系
玲[摘 要] 勛伯格的無調性音樂是十分犀利的,時常造成一些思想固化觀眾的感觀和直覺的沖擊,它的出現瓦解了文化工業下商品化的音樂。阿多諾的否定性思想與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所表達的思想均反映著他們對舊有制度的反省和自覺過程。本文從阿多諾的視角對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進行解讀,從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是否以批判的思維呈現、是否有反體系等方面闡述阿多諾的否定性、批判性、反體系和反總體性。旨在對照和闡明阿多諾非同一性視角下,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關鍵詞] 阿多諾
當代音樂 2024年3期2024-04-29
- 阿多諾否定性思想視域下的勛伯格十二音體系
玲[摘 要] 勛伯格的無調性音樂是十分犀利的,時常造成一些思想固化觀眾的感觀和直覺的沖擊,它的出現瓦解了文化工業下商品化的音樂。阿多諾的否定性思想與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所表達的思想均反映著他們對舊有制度的反省和自覺過程。本文從阿多諾的視角對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進行解讀,從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是否以批判的思維呈現、是否有反體系等方面闡述阿多諾的否定性、批判性、反體系和反總體性。旨在對照和闡明阿多諾非同一性視角下,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關鍵詞] 阿多諾
輕音樂 2024年3期2024-03-24
- 音高序列化作品中的內在邏輯與多態結構(下)
對相關涉例作品勛伯格《木管五重奏》(Op.26)第三樂章進行了縱、橫兩個維度的音高材料組織邏輯探究,通過數理分析策略基本論證了作曲家在音高序列化創作中建構“無調性”有序程序的基本邏輯形式及其隱性特征。本文將繼續以勛伯格格《木管五重奏》(Op.26)第三樂章為例,論證并闡述相關研究的另一部分,即“人工預設”下的音高序列化作品中的序列陳述路徑,以及多樣態結構特征。【關鍵詞】勛伯格 ?十二音序列 ?內在邏輯 ?多態結構 ?《木管五重奏》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
藝術評鑒 2023年19期2024-01-03
- 音高序列化作品中的內在邏輯與多態結構(上)
創作特征,并以勛伯格《木管五重奏》(Op.26)第三樂章為例,通過數理分析策略嘗試回答作曲家在序列化創作中建構“無調性”音樂程序的兩個實質性問題。其一,“喪失調性音高中心的序列音樂作品究竟是以什么為內在邏輯進而組織音高材料的?”其二,“無調性特征下的序列作品之內部結構樣態可表達出何種傾向?”【關鍵詞】勛伯格? 十二音序列? 內在邏輯? 多態結構? 木管五重奏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3)18-0067-09在西
藝術評鑒 2023年18期2023-11-18
- 音樂創作心理分析
要作用。本文以勛伯格的音樂作品《華沙幸存者》為例進行音樂創作心理分析,意在了解創作者的想象思維狀態,從而進一步總結音樂創作心理的發展變化規律,為提升音樂創作心理分析有效性提供支持。本文以勛伯格的音樂作品為例,分別從想象思維、情感醞釀、創作背景分析、情感表達等方面探析,為了解創作心理提供參考。【關鍵詞】音樂創作心理;勛伯格;《華沙幸存者》【中圖分類號】J6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
今古文創 2023年32期2023-09-19
- 勛伯格與勃拉姆斯的“展開性變奏”
的作曲原則,而勛伯格受勃拉姆斯影響,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也有大量使用“展開性變奏”作曲技法的痕跡。勛伯格不但首次提出了“展開性變奏”的概念,而且對該技法進行了發展傳承。關鍵詞:展開性變奏;勃拉姆斯;勛伯格展開性變奏(Developing Variation)是一種創作技法,該技法由阿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在《風格與創意》一文中首次提出。展開性變奏是由一個主題加入新的材料或者使用新的發展手法而生成新主題的過程,新舊主題之間雖變化明顯,
美與時代·下 2023年7期2023-08-31
- 勛伯格《五首管弦樂》之二《往事》之音高材料分析
述?!娟P鍵詞】勛伯格;音級集合;自由無調性【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117—03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是20世紀著名的現代音樂作曲家,是“表現主義音樂”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音樂理論家與音樂教育家。他的創始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創作時期(1897—1908年)是勛伯格的調性音樂創作時期,該時期的創作深受瓦格納晚期浪漫主義的影響,沒有拋開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2023-07-12
- 動蕩時代的音樂:文化危機與精神混亂
曲家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Sch?nberg,1874—1951年,美籍奧地利作曲家)。表現主義音樂深受美術、心理學、戲劇文學的影響,與“潛意識”和“自由無調性”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表現主義音樂是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中對于社會文化危機和人類精神混亂的反映,這也成為了表現主義音樂觀念的“文化范式”。本文進一步揭示出音樂與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矛盾越是尖銳,音樂作為主觀情緒的表達就越是極端與緊張。[關鍵詞]表現主義音樂;現代主義;勛伯格;無調性;音樂與社
當代音樂 2022年6期2022-04-29
- 歐美融合的觀察視角
——略談哈羅德·勛伯格的樂評
樂評家哈羅德·勛伯格《不朽的鋼琴家》一書的評論。人們提到此書的若干優點,包括作者特別聚焦于波里尼和布倫德爾,這兩位當時由新銳漸漸挺進中生代的鋼琴家??紤]到兩位大師后來的發展,足以表明勛伯格的預見性,等等。早前曾略談想法,如今將其稍做整理補充,聊記此文。每當人們懷疑音樂評論的價值,我內心總是想:大概是值得記憶的好樂評確實不多。這方面,國內的樂評環境和歐美相比各有欠缺,而在古典音樂演出——唱片行業的高峰期,還是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評論。如果能推出中譯本,應該會達
鋼琴藝術 2022年8期2022-03-22
- 關于勛伯格“無調性轉型”前沿研究成果的追問
作曲家阿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宣告,他要在音樂創作中“解放一切不協和音”,讓所有的不協和音能夠像協和音一樣在創作中得到自由運用,而不必像以往那樣必須要得到“解決”。自此,他開始在作品中有意地避免一切有可能體現或暗示出傳統功能調性的做法,進入了所謂的無調性(atonality)風格時期。也是從那時起,在勛伯格的創作生涯中,關于調性和無調性的各類爭辯便從未停止。這一轉變成為改變勛伯格命運的歷史性標志,①筆者認為
藝術探索 2021年3期2021-12-05
- 淺析勛伯格《鋼琴組曲》的序列手法
一大批音樂家,勛伯格就是20世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中,一個音樂作品前前后后一切音的關系,都由半音階十二個音的一種特殊的線性次序所支配。除音區、時值、音色或力度以外,都由這種半音階的特定排列來決定其意義,這個排列即稱為“音序”。發展的最后一步是勛伯格邁出的,他在否定了所有的一切控制音的同時,結合和音行進的一般原則的基礎上,以一種激進的寫作風格作為特點。勛伯格的《鋼琴組曲》是作曲家運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創作的代表性作品,研究該作品的創作手法和音
參花(上) 2021年3期2021-03-15
- 淺析勛伯格的民族主義音樂觀以及音樂教育觀
了空前的發展,勛伯格就是其中的一位。從二十世紀初,勛伯格的音樂理論從未中斷過,他的著作十分豐富,大致可以分為專著、專業教材、書信等幾類。他經常強迫自己以速記的方式寫下對音樂領域內外的話題,在隨后的幾年里,相繼的大量的論文出現:《萌芽》、《樂譜架與指揮棒》、《調式與曲式》等,上述提到的這些文章都被選入1950年出版的《風格與思想》,這本書第一本是以英語形式的文集展現了他思想發展的不同方面,收錄了從1909-1949的文章、演講、短文以及隨筆。他的音樂理論出版
黃河之聲 2020年11期2020-12-06
- 種族身份、道德主體與救贖的哲學意義
——評《勛伯格與救贖》①
章馨方勛伯格的無調性寫作是音樂歷史上一處獨特的景觀,他作于1908 年的《第二弦樂四重奏》正式開啟了20 世紀思想浪潮的全新篇章。為了快速理解和把握無調性音樂體系,研究學者通常將重心放在對該創作體系的分析與解讀之上,這類學術成果以英文居多,例如較早的文集《勛伯格》②Merle Armitage:Schoenberg,New York:Schirmer,1937.,旨在向北美音樂學界介紹勛伯格十二音作曲的新技法及其某些較為重要的音樂作品。而另一類文獻則更側重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12-03
- 20世紀音樂創新研究
——以勛伯格的音樂作品為例
的表現,尤其是勛伯格的音樂創作及音樂理論,堪稱世界音樂多元化發展的代表,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是20世紀音樂所作的最有價值的開拓,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探討勛伯格音樂的創新之路,來窺探其對世界音樂的影響。一、勛伯格音樂創新對20世紀音樂的影響勛伯格在音樂創作上進行的大膽探索,產生了20世紀中葉以來最有價值的音樂語言,勛伯格在音樂創作方面獲得的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雖然勛伯格采用序列音樂手法創作的作品僅有20多首,但是他所采用的創作手法卻為世界音樂發展開辟了一片全新的
流行色 2020年2期2020-11-28
- 《月光下的皮埃羅》:否定的顛覆
摘 要:作曲家勛伯格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心中現代音樂的先鋒代表,其緣由是作曲家選擇從調性走向無調性音樂絕非偶然因素,其承載的社會內容必然是導致形式革新的最大誘因,既然現代美學無法脫離藝術作品而獨善其身,它的任務是通過批判活動來捍衛自身完整的真理性,而真理內容又隱藏在單一的藝術作品之中。本文就以阿多諾的《新音樂哲學》中的《勛伯格與進步》為具體文本,對勛伯格中后期的無調性作品《月光下的皮埃羅》進行作曲理論與現代美學的交叉分析,探討從形式的蛻變中所承載的理論
藝術大觀 2020年18期2020-10-20
- 呈示中的“展開性變奏”
——勛伯格發現和發揚的一種勃拉姆斯主題法
理論家阿諾德·勛伯格提出的所謂“展開性變奏”①國內對于“developing variation”一詞有著多種不同的翻譯,如:在楊燕迪的《二十世紀西方音樂分析理論評述》(《音樂藝術》1995年第4期,第55頁)中譯為“發展性變奏”;在姚恒璐的《二十世紀作曲技法分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頁)中譯為“展開性變奏”;在勛伯格的《作曲基本原理》(吳佩華、顧連理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頁)一書中,譯為“發展的變奏”;周煒娟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10-15
- 淺析勛伯格聲樂套曲《月迷皮埃羅》
韓嘯【摘要】勛伯格作為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創作的《月迷皮埃羅》成為了重要的文化現象,將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展現了表現主義的特征,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本文針對勛伯格所創作的《月迷皮埃羅》進行深入分析,探究譯本所展現的內涵,并且針對《月迷皮埃羅》進行人聲分析,從宏觀以及具體兩個層面來進行深入剖析。【關鍵詞】勛伯格;聲樂;《月迷皮埃羅》【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北方音樂 2020年9期2020-07-09
- 勛伯格《鋼琴組曲》(Op25 No1)創作技法研究
Op25作品中勛伯格設計了兩個“動機音組”;第一個是原型序列E-F-G-bD在原型序列的排序為1-4號音級,此為音組是“第一動機”音組。第一動機音組從音程關系看可以看出他的音程結構是音程度數逐漸擴大,它是擴張性音程的動機音組,所以具有動力性為后面音樂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第二個動機音組是B-C-A-bB,是原型序列9-12號音級它是巴赫動機音組的逆行。勛伯格將“BACH”動機運用在作品Op25中,體現了勛伯格對古典傳統音樂的繼承,在十二音序列作品中加入巴赫
黃河之聲 2019年15期2019-12-17
- 二十世紀初期音樂的“多層次”體現
西的音階模式,勛伯格在配器觀念中的創新都是這一時代的產物。本文將以西方三位理論家的三篇文章為依據,探尋二十世紀初期“多層次”概念在各位作曲家筆下的變化。【關鍵詞】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勛伯格【中圖分類號】J6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多層次”的創作觀念是西方作曲家創作的基本思維觀念之一,從中世紀的奧爾加農到巴洛克時期的賦格曲再到古典主義時期交響曲的基本成型,“多層次”的創作理念貫穿始終。浪漫主義后期,
北方音樂 2019年22期2019-12-13
- 音樂細胞的構成形態
。本人將集中對勛伯格《鋼琴小品六首》Op.19的音高體系進行分析,并嘗試進一步使用兩種理論分析方法相結合,以試圖發現在非調性音樂中更深層的邏輯網絡?!娟P鍵詞】勛伯格;集合理論;轉換理論【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于1908年開始進入自由無調性創作時期,例如《三首鋼琴曲》Op.11、《五首管弦樂曲》Op.16、獨幕獨角歌劇《期望》Op.17以及《鋼琴小品六首》Op.19等
北方音樂 2019年17期2019-10-30
- 勛伯格多變創作風格之探析
吳漢一、勛伯格的概述“在1874年9月13日,偉大的音樂家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降生于維也納,勛伯格是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他的音樂作品橫跨兩個音樂時期,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但是它的主要成就還是現代主義音樂作品。勛伯格是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人物,二十世紀非常著名的現代音樂作曲家之一,“表現主義”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勛伯格受家庭影響,從小學習各種樂器,但是從未學習過正規的創作技法學習,直到后來,機
科學導報·科學工程與電力 2019年19期2019-10-21
- 勛伯格《六首鋼琴小品》Op.19 No.5的音樂分析
、理論家阿諾德勛伯格(1874-1951)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以他為代表創立的十二音作曲技法,打破了傳統調性體系,擺脫了大小調功能運動,最終構建起無調性音樂的新秩序。本文以勛伯格《六首鋼琴小品》Op.19 No.5為例進行音樂分析,加深對作曲家“自由無調性創作時期”(1909-1923)創作理念和構思的理解?!娟P鍵詞】勛伯格;《六首鋼琴小品》Op.19 No.5;音樂分析【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北方音樂 2019年12期2019-08-21
- 西方二十世紀音樂的四源頭
斯特拉文斯基;勛伯格【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流派呈交叉發展,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都出現了多種創新創作手法,隨之產生的藝術風格也是五花八門。要說它們間的共同性,應該就是對于創作,藝術家們都是在不斷地探索,這其中有許多藝術家的想法大膽,離奇,甚至是超出尋常審美范疇。因此,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圈也真可謂是遍地開花的時期。說到西方二十世紀音樂,應該有許多人都對此沒什么概念。不
北方音樂 2019年3期2019-06-11
- 被逼出來的《藍色狂想曲》
次與傳奇作曲家勛伯格的巧遇中,格什溫急切地向勛伯格表達了自己想拜他為師的愿望。勛伯格回答說:“我也許只能使你成為一個糟糕的勛伯格,而你已經是一位如此優秀的格什溫?!边@話讓格什溫失望的同時,也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嚴肅音樂的料。不久,美國斯坎德爵士樂團的指揮家邀請格什溫為樂團寫一部爵士協奏曲。格什溫從來沒寫過交響樂,所以對交響樂一竅不通,說什么也不肯答應。而這位指揮家則是因為非常欣賞格什溫,不僅沒有放棄,而且第二天還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說20天后音樂廳將上
故事家·高考季 2019年4期2019-04-23
- 勛伯格“音色旋律”的歷史界定
作曲家阿諾德·勛伯格于1911年《和聲學》首次提出,并以《五首管弦樂曲》作為踐行這一理論的代表之作。然而,學界在討論這一作曲技法之時,更多的將焦點投射在勛伯格的弟子韋伯恩的創作之中,使得作為概念提出者的勛伯格曾親自撰文澄清該概念的內涵。聚焦于這一歷史事件,梳理勛伯格、韋伯恩和“音色旋律”之間的歷史關聯。[關鍵詞]“音色旋律”;勛伯格;韋伯恩眾所周知,作曲家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是一位著作頗為豐富的作曲理論家。191
歌海 2019年6期2019-02-22
- 被逼出來的《藍色狂想曲》
次與傳奇作曲家勛伯格的巧遇中,格什溫急切地向勛伯格表達了自己想拜他為師的愿望。勛伯格回答說:“我也許只能使你成為一個糟糕的勛伯格,而你已經是一位如此優秀的格什溫?!边@話讓格什溫失望的同時,也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嚴肅音樂的料。不久后,美國斯坎德爵士樂團的指揮家邀請格什溫為樂團寫一部爵士協奏曲。格什溫從來沒寫過交響樂,所以聲稱自己對交響樂一竅不通,說什么也不肯答應。而這位指揮家則因為非常欣賞格什溫,不僅不輕言放棄,而且第二天還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說20天后
知識窗 2018年10期2018-10-25
- 阿多諾眼中的勛伯格
從多個方面對以勛伯格為代表的現代音樂進行了個人化的觀照和解讀,認為其音樂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潮的轉向、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以及馬克斯·韋伯的社會學理論都對阿多諾的學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阿多諾理論中通過所謂“異在事物”搭建音樂與社會之間的橋梁,構成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其對“同一性”原則的批判與勛伯格音樂中的非等級性之間也存在著深層的對應關系和內在的契合性。如此從一定程度上便為勛伯格的無調性音樂提供了理論和觀念上的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音高序列思維在20世紀蘇聯的接受脈絡與主要影響
肖研摘 要:勛伯格在20世紀初期創立“十二音”作曲體系之后,這種音高序列思維及其作曲技法迅速對歐美廣大地區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然而其在20世紀上半葉蘇聯國家的傳播,卻遭遇了重重阻礙。本文梳理并評述了音高序列思維在20世紀蘇聯的接受脈絡,分析了脈絡演變的原因,以及音高序列思維的傳入對20世紀蘇聯專業音樂文化產生的影響。關鍵詞:音高序列思維;勛伯格;十二音; 蘇聯;接受中圖分類號:J6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18)03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西方音樂史”研究專題
《阿多諾眼中的勛伯格——關于阿多諾獨特音樂社會學視角的梳理和反思》和《音高序列思維在20世紀蘇聯的接受脈絡與主要影響》兩篇文章,則更是不約而同地解讀了勛伯格的音樂創作。前者,借用阿多諾的音樂哲學理念來闡釋勛伯格的音樂,且從歷史發展的視角為其無調性音樂提供了理論和觀念上的合理性支撐。后者,則從傳播的角度,分析了勛伯格的音高序列思維在20世紀上半葉蘇聯的接受脈絡、演變原因以及對蘇聯專業音樂文化產生的影響。盡管兩篇文章的研究角度不盡相同,但對比閱讀亦能幫助讀者豐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論勛伯格《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征
作曲家阿諾德·勛伯格的音樂作品,十二音序列代表作之一的《鋼琴協奏曲》不可或缺,本文從標題音樂屬性、傳統傳承屬性以及十二音序手法三方面去分析它的藝術特征。關鍵詞:勛伯格;鋼琴協奏曲;藝術特征新古典主義音樂,曾是20年代初至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流派,阿諾德·勛伯格則是其中代表人物,其創作了大量富有鮮明個性的音樂作品,包括《月迷彼埃羅》、《五首管弦樂小品》、《幸運的手》、《樂隊變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華沙幸存者》、《摩西與亞倫》等等。創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初探勛伯格音樂中的宗教信仰
的信仰和虔誠,勛伯格正是其中一位。【關鍵詞】勛伯格;宗教信仰;音樂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75-01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兒,往往也是時代情感的源泉,每個文化時期都產生其自身的藝術,不可重復。一味墨守成規,充其量只能產生藝術的死胎。——《藝術中的精神》阿諾爾德·勛伯格(1874-1951),是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也是20世紀著名的現代音樂作曲家之一,“表現主義”樂派的重要代
戲劇之家 2018年12期2018-06-13
- 從叔本華到勛伯格
在音樂領域,以勛伯格為代表的無調性音樂則成為音樂界對于非理性主義哲學轉向的回應和外化,由此反映出藝術的發展與同時期哲學思潮之間的同步性和同構性的奇妙關聯。[關鍵詞]非理性主義;叔本華;勛伯格;現代性轉型一、19世紀中葉之后的非理性主義哲學轉向自柏拉圖以來,理性思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西方哲學立足的根本,尤其是17世紀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觀念之后,哲學家們相信通過理性的不斷探究終可尋得至真
歌海 2018年3期2018-05-14
- 勛伯格《五首管弦樂小品》(Op.16 No.2)結構思維研究
音樂分析思維對勛伯格《五首管弦樂小品》之二中的音級運動進行初步探究。作曲家創作該作品時,在音樂的“呈示——發展——再現”運動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精密的復調思維邏輯,使整個樂章始終貫穿“單聲陳述、多聲思維”“多聲思維、多重結構”的創作原則,從而展示出一個不同音樂事件復雜、多元的綜合發展過程。關鍵詞: 勛伯格;《五首管弦樂小品》;音級集合;結構對位中圖分類號: J61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 - 2172(2018)02 - 0101 - 07DO
音樂探索 2018年2期2018-05-13
- 勛伯格:偉大的音樂革新者
音作曲法”是由勛伯格創建的,勛伯格說,這種方法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可怕,它是一種實現邏輯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讓人理解。勛伯格作品欣賞阿諾爾德·勛伯格1874 年9月13日出生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商人。八歲那年,勛伯格開始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并同時開始練習作曲,由于酷愛音樂,他學習起來如饑似渴,只要有音樂會或歌劇演出便會想方設法去聽。少年時期的勛伯格家境非常窮困,父親去世后,他不得不早早在一家銀行謀了一份辦事員的差事。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2017-10-15
- 勛伯格《鋼琴組曲》中“序曲”的創作分析
摘要】阿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出生于維也納奧地利,1951年在美國洛杉磯去世。是二十世紀非常重要的作曲家,理論家,音樂教育家。在他的眾多作品中,《鋼琴組曲》Op.25是第一部掙脫了傳統和聲的禁錮,以無調性音樂的技法寫作的完整的作品。也正是因為這部作品,勛伯格向世界推出了用十二個音作曲的方法,即“十二音作曲法”。這部作品由6首樂曲組成,包括序曲、四首舞曲和一首間奏曲組成,6首樂曲的構成類似于傳統的古代組曲。本文以“序曲”
北方音樂 2017年10期2017-10-15
- 20世紀西方音樂調性的變革
——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確立
性的變革 ——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確立奚 江(江蘇教育電視臺,江蘇 南京 210000)二十世紀是一個高速前進,科技不斷創新,藝術追求千變萬化的時代,此時的音樂在技法、風格、音樂觀甚至美學觀念、審美上也都有了突破性的變化,形成了創作上千姿百態及令人眼花繚亂的局面。其中,十二音體系是二十世紀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西方作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十二音技法還影響著許多作曲家。十二音體系可以說是音樂史上的一次革命,給人類音樂的發展帶來巨大變化。本文以
北方音樂 2017年13期2017-08-16
-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動機設計的歷史性源起
小提琴協奏曲;勛伯格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063-03一、勛伯格、勃拉姆斯對貝爾格的影響距本世紀84年前的1933年作為一個年代編纂史上的關節點,恰逢勃拉姆斯誕辰100周年和瓦格納逝世50周年的交匯。同年的2月12日,勛伯格受邀在法蘭克福電臺做了一次美國式的演講,此后被業界稱之為“勃拉姆斯式的革新者”。之于勛伯格而言,選擇做一個瓦格納主義者抑或勃拉姆斯主義者并不是其關注的重心;他曾在公開性場合
戲劇之家 2017年11期2017-07-12
- 論勛伯格《UnentrinnbarOp.27No.01》音高與結構
理論家阿諾德·勛伯格的聲樂作品《四首混聲無伴奏合唱》(Unentrinnbar)于1926年完成,該作品的問世完美表現了“人聲化”的無調性音樂。本文主要對作品的音高及結構進行闡述。【關鍵詞】勛伯格;音高;結構【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勛伯格沿著浪漫主義晚期的步伐,經過堅實的理論和大膽的實踐創作,最終瓦解了調性,成為20世紀新音樂熱潮中的第一人。1923年完成的《鋼琴組曲》(Op.25)是他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首次完整的實踐,并在以后的作品中致
北方音樂 2017年6期2017-07-10
- 勛伯格與非同一性
狹隘面。作曲家勛伯格的無調性音樂滿足阿多諾的理論原旨:力圖否認主音在調性中成為同一性的絕對地位,并打破曲式結構本身固有的完整性與封閉性。本文立足于阿多諾的非同一性理論,從阿多諾何以推崇勛伯格之緣由、傳統和諧音的深層內核與無調性的本質三個方面逐一展開論述。關鍵詞:阿多諾 勛伯格 幻象 表現 無調性一、進步之緣由以勛伯格為代表的表現主義大膽采用了激烈的、革新的素材,是為了對文化工業下的同一性商品試圖干預其中而作出的抵制。因為社會以虛假的美好承諾作為控制人類意識
藝術評鑒 2016年11期2016-05-30
- 阿諾德·勛伯格《鋼琴組曲》(Op.25)
——“前奏曲”分析
0)?阿諾德·勛伯格《鋼琴組曲》(Op.25) ——“前奏曲”分析高諭鑫(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摘要】阿諾德·勛伯格的《鋼琴組曲》(Op.25)寫于1923年,是他第一部運用完整的十二音寫作的作品。這部鋼琴作品是他無調性音樂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這首鋼琴曲為研究對象,從音樂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對主題及其序列、結構以及織體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究作曲家的創作技法、創作意圖,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目的。【關鍵詞】阿諾德·
北方音樂 2016年5期2016-05-18
- 表現主義作曲家使用的序列技法(一)
現主義代表人物勛伯格貝爾格的序列用法作為研究對象,探析表現主義序列用法之間的差異。關鍵詞:表現主義 勛伯格 貝爾格 序列技法阿諾德·勛伯格(1874—1951)是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和教育家。作為“新維也納樂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天才的創新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音樂創作的調性功能體系,開創了無調性音樂的先河,與此同時還進一步完善為十二音序列作曲法,從而影響了整個20世紀西方音樂的發展進程。可以說,勛伯格在20世紀音樂的發展中占據這重要的地位。勛伯格對和聲
藝術評鑒 2016年7期2016-05-14
- 音樂中的“誤會”
自從二十世紀初勛伯格開創了無調性和十二音的現代音樂后,音樂就變得不那么悅耳好聽了,有人甚至認為不堪入耳,全是噪音。于是,勛伯格成了眾矢之的、罪魁禍首。聯想到勛伯格一生幾乎沒有受到過正規的音樂教育,有人就認為他的所謂新音樂是野路子,是胡思亂想的結果,一派胡言。其實,這又是一個誤會??v觀勛伯格一生的創作,他早期也是從學習傳統音樂開始的(基本是自學,也拜過幾位私人老師,如馬勒的同輩、作曲家策姆林斯基),甚至是一位十分傳統的作曲家。如果我們聽他在1908年之前的作
小演奏家 2016年7期2016-05-14
- 從d小調弦樂四重奏談勛伯格的早期創作觀
調弦樂四重奏談勛伯格的早期創作觀林若瑜(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著名的奧地利籍作曲家阿諾德·對二十世紀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影響深遠。因此勛伯格如今在世界范圍內被世界各國的音樂學者廣泛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在奧地利、德國、美國都成立了專門研究勛伯格的機構。例如維也納的勛伯格研究所(Arnold-Sch?nberg-Institut),柏林勛伯格研究中心(die Arnold Sch?nberg Gesamtausgabe)。如此種種都印
黃河之聲 2016年20期2016-02-21
- 音樂中的“誤會”
自從二十世紀初勛伯格開創了無調性和十二音的現代音樂后,音樂就變得不那么悅耳、好聽了——有人甚至認為不堪入耳,全是噪音。于是,勛伯格成了眾矢之的、罪魁禍首。聯想到勛伯格一生幾乎沒有受到過正規的音樂教育,有人就認為他的所謂新音樂是野路子,胡思亂想的結果,一派胡言。其實,這又是一個誤會??v觀勛伯格一生的創作,他早期也是從學習傳統音樂開始的(基本是自學,也拜過幾位私人老師,如馬勒的同輩、作曲家策姆林斯基),甚至是一位十分傳統的作曲家。如果我們聽他在1908年之前作
音樂愛好者 2016年2期2016-01-29
- 淺談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作曲技法
021)?淺談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作曲技法施子偉 (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 610021)摘要:十二音體系主要由十二個半音構成,十二個半音組成一個音組,在十二音體系中,要求在音組中不能少音,也不能重音。勛伯格是十二音體系的創始人,主要代表作品有《沃切克》《抒情組曲》等,十二音體系不僅是傳統音樂創作手法的創新,而且其預示了新作曲技法的發展方向,極大沖擊了古典創作技法的刻板,體現出了現代音樂元素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以勛伯格十二音體系作為研究對象,從多種角度對勛伯格十
大眾文藝 2016年2期2016-01-28
- 淺析勛伯格歌劇《摩西與亞倫》的思想與社會內涵
0500)淺析勛伯格歌劇《摩西與亞倫》的思想與社會內涵楊 陽 (特種作戰學院 510500)歌劇《摩西與亞倫》是勛伯格的一部重要作品。在其復雜而獨特的十二音音列的音樂形態之外,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歌劇中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歌劇內涵的哲學意義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文章就這三點展開論述,而在歌劇內涵的哲學意義上則著重從現象學層面進行解析。摩西與亞倫;勛伯格;創作意圖;角色形象;現象學德語歌劇《摩西與亞倫》(Moses und Aron)是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勛伯
大眾文藝 2016年13期2016-01-27
- 勛伯格歌劇《幸運之手》中的色彩分析
欣【摘 要】在勛伯格的歌劇《幸運之手》中,其通過對色彩主題的運用,使歌劇得到了創造性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從相關音樂評論家的見解談起,就其色彩的運用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娟P鍵詞】勛伯格;歌劇;《幸運之手》;色彩主題;研究分析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042-01在勛伯格的歌劇《幸運之手》中,勛伯格是怎樣運用色彩主題的呢?大衛·約翰森(David Johnson)在給《阿諾·勛伯格的音樂》一文中關于哥倫
戲劇之家 2015年16期2015-09-12
- 勛伯格歌劇《幸運之手》中的色彩分析
256600)勛伯格歌劇《幸運之手》中的色彩分析辛欣(濱州學院 音樂系,山東 濱州 256600)在勛伯格的歌劇《幸運之手》中,其通過對色彩主題的運用,使歌劇得到了創造性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從相關音樂評論家的見解談起,就其色彩的運用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勛伯格;歌??;《幸運之手》;色彩主題;研究分析在勛伯格的歌劇《幸運之手》中,勛伯格是怎樣運用色彩主題的呢?大衛·約翰森(DavidJohnson)在給《阿諾·勛伯格的音樂》一文中關于哥倫比亞系列歌劇的翻譯添加評
戲劇之家 2015年16期2015-09-12
- 新維也納樂派
世界大戰之前,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與他在維也納教授的一批學生,狹義上講專指勛伯格以其兩位弟子貝爾格(Berg Alban)和韋伯恩(Anton Webern)。1920年至1925年間,奧地利作家勛伯格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作曲技法——十二音體系,對傳統的大小調體提出了挑戰,隨后,他的兩個弟子以及其他追隨者們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音樂的發展從此走上了和傳統決裂的道路。為了與18世紀的維也納古典主義相對應,同時鑒于頭出生于維也納的他
藝術評鑒 2014年17期2014-10-22
- 勛伯格自由無調性時期作曲技法研究
由無調性時期是勛伯格力求擺脫調性,建立十二音體系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個關鍵的過渡期。他的《鋼琴小品六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該作不僅體現了自由無調性時期獨特的創造理念和作曲手法,還體現出勛伯格潛意識中的一些傳統因素。本文主要目的是更深入地探究勛伯格及其作品,為當今的音樂創作提供借鑒和啟發。關鍵詞:自由無調性 勛伯格 結構力奧地利作曲家、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阿諾德.勛伯格是20世紀新音樂最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他打破了古典音樂以調性、功能和聲為作品重要結構力的音高
藝術研究 2014年3期2014-08-29
- 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作曲技法研究
一種作曲技法,勛伯格十二音體系是具有現代音樂表現意義的重要創作技法。基于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創作技法形成本身是對傳統音樂創作的一種沿革,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勛伯格十二音體系的形成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方式,使音樂在創作上不同于古典技法的刻板僵硬。本文針對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的作曲技法進行研究與探討。并希望能夠通過此提高音樂的作曲技法。關鍵詞:勛伯格;十二音體系;作曲技法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作為現代音樂創作技法中的重要組成,對現代音樂尤其是創作
藝術科技 2014年5期2014-08-08
- 勛伯格為何代表進步
性,阿多諾找出勛伯格與斯特拉文斯基作為對立的兩極,從音樂本體的歷史邏輯、音樂精神內涵和現實意義等方面論述勛伯格音樂的進步性。認為勛伯格音樂的技法創新符合音樂歷史邏輯,內涵上體現出表現自我同情弱者的人本精神,從而發揮出批判社會的現實功能。關鍵詞:阿多諾;《新音樂哲學》;勛伯格;音樂素材;社會性;哲學思想中圖分類號:J616.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15鑒于“作曲在任何時候都是左右整個音樂現狀的
黃鐘 2014年2期2014-08-08
- 月光下的勛伯格
肖復興月光下的勛伯格★文/肖復興《月光下的彼埃羅》,是一個好聽的名字,充滿詩意和想象。彼埃羅,這三個音階聽起來很悅耳,就像我們聽到瑪麗婭或娜達莎這樣的音階能感覺出是美麗的姑娘一樣,而月光下這三個字的組成作為人物出場的背景,又能讓人蕩漾起許多晶瑩而溫柔的想象。但這只是望文生義出來的感覺和想象。聽這支為詩朗誦配樂的樂曲,絕對涌不出這樣的感覺和想象來?!对鹿庀卤税A_》是1912年勛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38歲時的作品,正是他玩無調性的
音樂生活 2014年1期2014-04-24
- 表現主義音樂
——勛伯格
主義音樂 ——勛伯格★文/張寶華恩斯特·路德維?!せ<{《街上行走的兩個女人》表現主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出現于德國的一種藝術流派,戰后在歐美風靡一時。1 9 1 1年活躍在德國的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1866~1944)與畫家F.馬爾克(1880~1916)等創辦了《青騎士》雜志,其中不僅刊載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繪畫,而且還發表了許多關于戲劇、繪畫、詩歌等方面有關表現主義的理論,其中亦有奧地利音樂家勛伯格的著作。而表現主義音樂的大部分特征,基本上與發端于繪畫的
音樂生活 2014年4期2014-04-24
- 勛伯格,那個得了音樂病的人
經有哈羅爾德·勛伯格三部“偉大”系列——《偉大作曲家的生活》(冷杉、侯珅、王迎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零零七年版) 、《不朽的鋼琴家》 (顧連理、吳佩華譯,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的譯本,卻還沒有一篇詳細介紹其人的文章。希望本文能夠彌補一點遺憾。認識哈羅爾德·勛伯格的人都說他是個傳奇,他的工作量和速度十分驚人,在供職《紐約時報》的三十年中幾乎每周要寫五篇評論外加一篇星期日專欄,總量超過一百三十萬字;他總是帶著樂譜去聽音樂會,一聽完便立刻趕往報館
讀書 2014年1期2014-01-09
- 試論勛伯格音樂創作的主導原則
樂創新的思路。勛伯格正是處于這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勛伯格早期音樂創作的道路中,他曾是一位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繼承人,他拜捷姆林斯基為師,并跟隨捷姆林斯基學習作曲理論,對勛伯格前期的音樂風格影響較大。勛伯格在《我的發展》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在認識捷姆林斯基之前,我曾是一個‘勃拉姆斯派’,……認識他不久,我自己也變成對這兩位作曲家不偏不倚的堅定崇拜者了。所以,當時我所寫的音樂中反映著這兩位大師的影響,也就毫不足怪了”。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捷姆林斯基的
邯鄲學院學報 2013年3期2013-08-15
- 阿諾德·勛伯格:十二音序列的驚悚片
窮水盡的時候,勛伯格發明了一種大膽激進的作曲方式,而它所帶來的影響,既具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引起了當時音樂界的一陣軒然大波。勛伯格曾經說過一個一戰期間他在奧地利軍隊服役時的故事。一位軍官問他是否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作曲家”。“這樣說吧,先生,”身為士兵的勛伯格以地道的維也納方言回答道,“就好比有人登廣告招聘工作,但沒有人愿意做,只有我接受了這份工作”。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有人必須接受這份工作”,甚至到現在也不是。在浪漫主義的發展已經奄奄一息時,這是嘗試
音樂愛好者 2012年5期2012-04-29
- 勛伯格與他的弦樂十二音序列之旅
金鑫阿諾德·勛伯格——一位真正具有創新與探索精神的時代先驅,他的音樂與創作理念不僅顛覆了傳統意義中的調性蘊意,更對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1874年,勛伯格生于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猶太家庭。雖然家境較為窘困,父親又于他十六歲時離世,但這些不利因素都未能熄滅一顆炙熱的音樂之心。八歲時,勛伯格開始學習小提琴。之后,他學習了大提琴并逐漸嘗試作曲。那時的勛伯格是音樂會的常客,每當有音樂會或歌劇演出的信息傳來,這位少年便會如饑似渴地趕往演出場地,并不斷
音樂愛好者 2012年5期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