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成
醫療保障的互助套餐
□索成
本期面對——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溪辦事處職工保障活動
【編輯留言】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正在逐漸完善,建立公平、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依托。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溪辦事處推出職工保障活動,設計出不同內容的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又一次凸顯出工會的作用。它在職工群眾中開展的醫療互助互濟活動,既是對工會悠久傳統的延續,又是在當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再一次發出的工會最強音。
“這次有病,除了醫保,互助會又給我報了一萬多元錢。”說起不久前自己得病的事情,王樹坤感覺很慶幸,“我和我愛人倆是雙職工,條件一般。這讓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
這份意外之得,他差點兒錯過。“當初公司號召我們參加互助會,大家心里都覺得不那么托底。”王樹坤是本鋼的一名職工。他回憶,后來為了讓職工參加互助會,公司和工會為職工承擔了大部分會費。
“我們職工個人只拿了10元錢。錢不多,想看看到底能有啥作用。”現在親身被救助的經歷,讓王樹坤由衷感受“這個互助會,確實帶給職工實惠和幫助。”
王樹坤口中的“互助會”,指的是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下文簡稱總會)本溪辦事處。
“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在各地中心城市設有36個辦事處,遼寧只在沈陽和本溪設立了辦事處。”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向《當代工人》記者介紹,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成立于1993年,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創辦,是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團互助合作制保障組織。
“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針對在職職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與職工生、老、病、死、傷、殘或發生意外災害、傷害等有關的互助保障業務。”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談道,互助會開展的職工互助保障活動,與商業保險區別在于,“它是由全國總工會倡導組織,廣大職工自愿參加的一種保費低廉,保障較高,賠付及時,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互助互濟活動。”

左二為初立英主任

不難看出,其基于現實考量的初衷。由于公家醫療改革,企業職工就醫不再是全部公費醫療,有很多自費部分需要職工自己承擔。在這樣的外部大環境下,靠工資維持生活、家庭配偶有下崗失業、供養子女上學等情況的職工,一旦患上大病重病,抵御能力幾乎為零。
也因此,“病有所醫”一直是廣大職工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
“這也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工會維權重點就是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是職工群眾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本溪市總工會副主席孟憲剛認為,在職工中存在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就是醫療問題。雖然現階段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在不斷完善和提高,但是醫療保障能力與職工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一旦得了大病就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因此,因病致貧致困現象比較普遍。“在困難職工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家庭是因病致貧,這些是職工對醫療保障有著強烈的需求,期盼進一步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
“工會開展職工互助保障活動,有效緩解了患病職工醫藥費負擔,為廣大職工筑起了又一道化解風險、減少憂患,自我保障的防線。”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向記者說道,為解決職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近年來,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重點主要針對于此。
2010年6月,在本溪市總工會黨組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溪辦事處開展了“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活動。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凡年齡在16歲~60周歲,并按照本溪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在職職工,都可以通過其所在單位,向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溪辦事處申請參加“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活動。同時,為了保證職工享有公平的權益,互助會只接受由基層工會統一組織職工參加活動。參加活動的職工不得少于全體職工的80%,100人以下的單位要全體參加。
最初的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規定,參加活動的職工每人每年交納會費50元,職工因病住院治療,在本溪市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內(指起付標準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以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報銷后,按照個人統籌段自付部分的70%,領取住院醫療互助金。職工在同一互助保障期內只能領取一次住院醫療互助金。
王樹坤根據自己的受助經歷,算了一筆賬。“我的醫保正常可以報銷85%,剩下15%的部分,互助會還能再給報銷70%,最后我個人承擔的就很少了。”
據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介紹道,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是公益性組織,每年剩余的會費將轉入發展基金。超出部分由總會從發展基金中支付。“在已經結束的三期保障活動,賠付率已高達133%。”能做到這樣的力度,顯然不是社會商業保險企業可以比擬。
但畢竟職工互助保障的性質是互幫互助,必須在有錢的情況下才能辦到,不能光靠總會的幫助,應該自幫自保,大家籌保。
“我們在原有保障計劃保留的情況下,另外又推出了三個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計劃。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職工不同層次的需求,又可以維系正常的互助保障運行。”
“每例會員的理賠工作,我們按照‘逢傷必探,逢難必幫’的原則,不托欠任何符合條件的賠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賠付。”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講解,每一級辦事機構按照“投保,續保,理賠,給付”4個工作環節,做到及時投保、及時續保、及時理賠和及時給付。“只有高質量的服務,高標準的賠付,職工參與度才會提高。”
到目前為止,本溪市已有670家基層工會參加了職工互助保障活動,累計參保職工571281人次,參保金額29261697元,職工住院和特病報銷人員37703人次,報銷金額達到29069621元。有909名因病致貧致困職工得到救助和慰問,救助慰問金額達到70萬元。
“職工互助保障活動成為其他救助方式的補充,使職工互助互濟活動走上了規范、有序的軌道,增強職工抵御疾病侵害的能力。”本溪市總工會副主席孟憲剛認為,當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以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社會救助體系為主要支撐,要完善這一體系,工會組織開展的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著眼于在這體系中準確定位,查缺補漏,能夠充分發揮角色作用,成為全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顯然,它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設想相應和,不啻是工會的又一次發聲。
“工會帶領職工開展互助互濟活動,有著自己悠久的傳統。”勞動關系專家趙新月談道,在建國之初的上世紀50年代,工會協助地方和企業行政,積極興辦職工的集體福利事業,建立起食堂、托兒所、療養院、消費合作社等設施,并在企業建立了生活困難補助、宿舍冬季取暖補貼、上下班交通補貼等制度,以及下發的《關于整頓互助儲金會、改進困難補助工作的指示》、《互助儲金會通則》、《職工生活困難補助辦法》等系列文件,都可謂工會開展職工互助保障活動的先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時指出,工會順應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創造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讓職工群眾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可信賴的“娘家人”。
“在國家層面的引導下,政府也好、社會各界也好,越來越認識到社會救助體系的多樣性。”值得可賀的是,不久前,民政部原先對于總會開設辦事處不再審批的規定取消,“(不再審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助會的影響力。現在允許審批,如果辦事處建立在省一級,將會讓更多職工參與到保障活動,并在其中受益。”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說
這種愿景的實現,無疑關乎國民的未來。因為只有當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不用為疾病災害擔憂,可以安心地交給國家、社會去解決后顧之憂,人民才能無憂無慮地生活。
責編/王深
ws@lnddgr.cn
保障活動有層次
據了解,盡管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本溪辦事處隸屬于全總,但本溪市總工會作為監管單位,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作保障。
為使全市廣大職工得到實惠,在會費的籌措上,本溪市總決定由工會經費回撥的單位,直接從財務扣除,將工會經費統一使用。沒有經費回撥的單位,由各單位自行解決,資金來源主要是行政支持、工會補貼、個人繳納,使資金問題可以有效解決。
“市總還制定了各種獎勵措施,按保費的10%返給基層,使基層活動有資金保障。再有每年向總會申請20萬元,用于困難職工的救助和慰問,進一步救助困難會員。”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談及,最關鍵的,是確保“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活動可以良性循環,為此,推出了4種類型的保障計劃:
在職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計劃A(住院醫療)——參加本計劃的職工每人每年交納會費50元,保障期限為一年。享受的待遇包括疾病住院互助金、特病門診互助金、大額醫療互助金等幾項內容。
在職職工醫療綜合互助保障計劃B(住院+重疾)——參加本計劃的職工每人每年交納會費85元,保障期限為一年。本計劃所指的重大疾病包括冠狀動脈搭橋術、惡性腫瘤、尿毒癥、白血病等15類。享受的待遇包括疾病住院互助金、特病門診互助金、大額醫療互助金、重大疾病保障待遇等幾項內容。
在職職工醫療綜合互助保障計劃C(住院+意外)——參加本計劃的職工每人每年交納會費85元,保障期限為一年。享受的待遇包括疾病住院互助金、特病門診互助金、大額醫療互助金、意外傷害互助金等幾項內容。
在職職工醫療綜合互助保障計劃D(住院+意外+重疾)——參加本計劃的職工每人每年交納會費130元,保障期限為一年。享受的待遇包括疾病住院互助金、特病門診互助金、大額醫療互助金、意外傷害互助金、重大疾病保障待遇等幾項內容。
“最新推出的D計劃,我們又叫它大綜合。雖然繳費標準最高,但是不限報銷次數,最高可賠付4.9萬余元。”總會本溪辦事處主任初立英介紹,不同保障計劃的設計,都是想盡可能地為職工服務。比如還推出了“女職工特殊疾病”和“職工團體意外”等保障計劃,都是為了滿足職工全方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