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信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2007年12月2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號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共四章54條。第一章總則,共9條,包括調解仲裁范圍和解決勞動爭議的原則。第二章調解,共7條,包括調解員的條件、申請調解的要求和調解的方法。第三章仲裁,共35條,包括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職責、仲裁員的條件、申請和受理仲裁的要求、仲裁庭的組成。第四章附則,共3條,包括施行日期等內容。
問:解決勞動爭議的途徑有哪些?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當事人到哪里申請調解?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到下列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二)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
(三)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
問:當事人到哪里申請仲裁?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問:申請仲裁在時間上有何規定?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問:受理仲裁申請在時間上有何規定?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5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仲裁庭是如何設立的?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3名仲裁員組成,設首席仲裁員。簡單勞動爭議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員獨任仲裁。
問:裁決勞動爭議案件在時間上有何規定?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45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延期并書面通知當事人,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