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鐸印
據3月23日出版的《甘肅日報》報道,截至2013年底,廣東醫保基金累計結余1230億元,其中廣州市醫保基金結余約563億元。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另一方面是醫保基金“錢多花不出去”,醫保基金的管理正面臨效率難題。
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存在“錢花不出去”的怪現狀,現行各地的新農合醫療保險,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醫保報銷起點偏高、報銷比例偏低,且局限于低廉醫藥;大多中低收入人群因為無法支付更多的醫療費用,被阻擋在報銷門檻之外;我國醫保基金奉行“略有結余”的保險政策,導致醫保基金原本不夠用卻累計結余的怪現狀。一方面醫保基金結余過高,另一方面看病難看病貴,矛盾折射出醫保基金管理和使用效率的問題,還折射出醫療改革不到位的問題。
大量的醫保基金沉淀“沉睡”是一種浪費。由于參保人員的報銷比例過低,給民眾添加了生活負擔,大量的醫保基金未真正惠及民眾,也不能充分發揮醫保“減壓閥”“穩定器”的作用。醫保基金保留一定比例的結余作為風險準備金是必要的,但其結余的比例應當設置合理。應像發達國家一樣,醫保基金的結余比例一般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應提高醫保基金的利用率,讓參保人享受到更多的實惠。
提高醫保基金利用率,筆者認為,應整合全國醫保基金資源,實現職工、城鎮居民、農民醫保全國聯網,建立全國醫保基金統一管理模式,提高全國性醫保基金的統籌能力、調度能力、保障能力;注重提高醫保基金統籌層次,打通醫保基金的流轉通道,讓醫保基金惠及更多的人,等等。
讓大量醫保基金告別“沉睡”狀態,減少結余,還要改革現行醫保制度,讓其符合醫保患者需要,減輕醫藥費用支出負擔,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修訂醫保藥品目錄,以符合目前的治療需要,別讓醫保患者多花冤枉錢買自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