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飛 樓越升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信息分院,浙江義烏 322000)
金義都市新區對機電類專業人才需求分析與應對研究
鄭鵬飛 樓越升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信息分院,浙江義烏 322000)
通過總結分析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學生的特點,結合金義都市新區的建設與發展規劃,調研部分相關行業、企業,分析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探索出一種結合企業、學校、學生共同發展的培養方案。并以此為契機,提高機電類畢業生的職業綜合技能,更好地服務于金義都市新區建設。
金義都市新區 機電類 人才需求 應對
金義都市新區位于浙江中部,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海西協作區交匯點。根據國務院批準的《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新區未來將與金華和義烏市區共同形成浙中城市群核心區,成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區。新區規劃發展高新產業領域,將重點引進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項目,這些項目均與機電行業緊密相關。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專業技術力量已直接關乎金義都市新區的有效建設與長久發展[1]。金義都市新區的高新產業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專業技術力量的支持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補充,在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培養符合新區高新產業建設與發展的本土人才資源顯得更為必要。作為義烏市唯一高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已為本地區培養了近千名機電類專業人才,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學院作為培養機電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為了適應金義都市新區經濟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為能更好地促進新區發展與服務地方產業、行業,我院機電信息分院機電工程部組織了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骨干教師,對金義都市新區做了為期2個月的企業調研。

表1 企業調研與課程相關性
通過走訪調研企業,發現新區里集中了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傳統企業、高新企業、新興企業等。大部分企業從事裝備制造業、汽車零部件、能源材料、電子電器產品等,因此,與我院的電氣、機電兩專業比較對口。另外,從企業員工的學歷層次分析,絕大多數企業中員工學歷為???,主要從事機械、電子產品的制造與裝配等工作。通過與企業進行的訪談發現,這種模式主要由兩大因素導致。一方面,新區企業大多屬于中小型企業,工作內容中制造生產多過設計研發。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專科類畢業生選擇余地較大且非常方便,還有一個企業較為關心且現實的問題,成本問題。假如,同一項工作內容,??粕捅究粕紳M足條件,且區別較小,而專科生對薪資要求比本科生低,那么企業當然非常愿意選用??粕?。實際生產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粕^本科生,動手能力較強、不怕辛苦、對工作環境要求較低。而這又是制造行業的特點,無法迅速改變,這也許正是機電行業中專科生的流動性比本科生小的原因。
社會需求與就業崗位決定了高職人才的基本特征[2]。作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縮短培養周期,盡量招聘能直接上崗、專業性對口的技術人才;作為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期望學生初次就業時具備良好的職業競爭力。因此,作為院校,分析企業的崗位需求,將是教師做到教有所用、學生學以致用的前提。
相比之下,在分析企業崗位需求之后,如何思考應對策略和改革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則顯得更具現實意義。機電類高職畢業生主要從事生產與技術管理第一線工作,以技能操作、技術管理崗位為主,屬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在生產勞動和技術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和素質,向高技能型人才發展[2]。
根據新區制造業企業類型和我院機電類專業結構,現將新區企業分為兩大類:機械產品制造與裝配類、電子產品制造與封裝類,我院與之對應的專業分別是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這樣的劃分將有利于學校進行專業改革,幫助專業找到很好的專業定位與方向。同時,也有助于企業尋找合適的合作院校與專業,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保證企業在人才資源上的相對穩定性。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專業與企業的對口化培養方案,將會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也讓學生形成一個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消除了部分學生思想上學無所用的觀念。
總而言之,這種能將學校、企業、學生三方聯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符合我院機電類專業發展需要,也滿足了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要求。因此,這種校企生結合的培養模式必將會形成令學校滿意、企業樂意、學生受益的良好發展態勢。
為了更好地落實人才培養方案,須對現有課程做出必要改革,使其適應新型培養方案,為新區建設輸送合適人才。通過分析新區兩類企業的產品特點和加工生產過程,總結出其所對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把這些知識溶于現有專業課程體系中。圍繞“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過程—資源管理”這一流程,建立企業、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校內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3]。
通過企業調研和走訪歷屆相關行業的畢業生情況,總結出企業行業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兩類企業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具有相似性,且涉及課程均為專業核心課程,這與我院機電類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吻合。因此,該模式的課程改革可行性較高,操作性較強,只需保持現有框架,對部分課程做些適當調整,并盡可能地引入一些企業案例,使課堂成為企業的仿真工場。
本文以適應金義都市新區建設為背景,總結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等特點,探索出一種適合機電類專業學生服務都市新區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學院的角度,盡最大能力配合與推動金義都市新區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改善目前高職機電類專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狀況,以期改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
[1]張宏,茆琦,李濰.蘇州地區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對“工科類”各層次機電人才規格的需求調研[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4):11-13.
[2]胡適軍.高職兩年制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106-111.
[3]李宏.高職機電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7(14):71-72.
金華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支持課題(Y170)。
鄭鵬飛(1984-),男,浙江蘭溪人,講師,主要從事于機電專業教育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