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博
(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
唐山市戶外運動愛好者意外傷害現狀研究
徐文博
(河北聯合大學,河北唐山 063000)
采取分層抽樣的研究方法,按縣區、市區的行政級別劃分對不同地區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俱樂部進行抽樣,對抽中俱樂部所有在冊戶外運動愛好者進行問卷調查。對唐山市行政區域內的各區縣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活動特點、意外傷害發生情況、愛好者對意外傷害的預防控制措施的需求進行調查分析,對減少或避免該群體意外傷害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戶外運動愛好者 意外傷害 現狀研究
傷害的實質是由于運動、化學、熱量、電或放射線的能量交換超過了機體組織自身的耐受水平并造成損傷和由于缺氧引起的窒息等,和由此引起的心理損傷[1]。它分成非致命性傷與意外死亡。伴隨大眾健身在中國的大力發展,作為新興的健身運動形式,戶外運動正逐漸被大眾所熟悉和認知[2]。本研究是為了了解當前唐山市的戶外運動愛好者與參與人員受意外傷害的現狀及特征,以期為減少甚至避免戶外運動愛好者受意外的傷害,提高運動的質量及積極性來提供科學的依據。

表1 調查對象參與戶外運動的特征對傷害發生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唐山市行政區域內的各區縣戶外運動愛好者。納入標準:熱衷于戶外運動,參加戶外運動1年以上,至少每月參加戶外運動1次以上者。采取分層抽樣的研究方法,按縣區、市區的行政級別劃分對不同地區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俱樂部進行抽樣,對抽中俱樂部所有在冊戶外運動愛好者進行問卷調查。
1.2 資料收集與方法
以各戶外活動組織方為單位組織方式,對被抽中俱樂部人員采取自填式的調查方法對意外傷害情況進行調查。調查表經過信度和效度檢驗,具有良好的重測信度和內容效度。根據仔細查閱國內外文獻,自行設計了《唐山市戶外運動愛好者意外傷害狀況調查表》,調查戶外運動愛好者一年中發生的意外傷害現狀。
1.3 統計工具
采用EPIdata3.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 16.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傷害發生情況
過去1年里,805名戶外運動愛好者中發生傷害者有132人,傷害發生率為16.4%(132/805);發生兩次傷害的有15人,二次傷害發生率為11.4%(15/132),發生三次以上傷害的有2人,占1.5%(2/132)。傷害發生人次數為149,傷害發生密度為1.13(149/132)。分析結果顯示,戶外運動參加過頻或過疏均可增加意外傷害的發生率,且活動前做了安全準備及接觸過安全培訓或教育的調查對象,其意外傷害發生率低于未作準備及未接觸過培訓或教育者,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2.2 傷害可預防性的認知
調查發現,77.2%的人認為是可以預防的,而對于可預防性不清楚人也占到5.4%,具體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對于傷害可預防性的認知

表3 調查對象對戶外運動過程中的安全衛生知識需求
2.3 安全衛生知識需求
此次調查需求僅限于急救知識、戶外運動安全知識、戶外運動技巧知識,但也可以看出對于這些知識的需求人數均占80%以上。詳情見表3。
意外傷害的研究最終目的是降低傷害的發生頻率,減少對調查對象健康的危害。它既有外因,也存在著內在的發展規律,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是可以有效預防與控制的。任何一種單獨力量都不可以全面有效的減小意外事故的發生與死亡率,那么必須采用綜合的預防措施,才能將意外傷害的發生降到最低水平。針對不同的人群,應確立不同的防控重點,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防控工作效率。本次研究顯示,活動前做了安全準備及接觸過安全培訓或教育,其意外傷害發生率低于未作準備及未接觸過培訓或教育者。
此次調查需求僅限于急救知識、戶外運動安全知識、戶外運動技巧知識,但也可以看出對于這些知識的需求人數均占80%以上。安全意識和行為的培養可通過戶外領隊培訓與資格認證、戶外安全宣講、進行對意外傷害案例分析討論等,進而加強對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安全監管。
唐山市戶外運動愛好者存在參與戶外活動項目中發生意外傷害的情況。參加戶外運動活動項目過頻或過疏,且活動前是否做過安全準備及接觸過安全培訓或教育是其發生意外傷害重要因素。對意外傷害的防控應通過綜合方法進行,進行出行前的安全準備知識和戶外運動安全培訓和教育應該成為未來改善愛好者減少乃至于避免意外傷害發生的重要環節。
[1]李立明.流行病學(第六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董范.戶外運動組織與管理[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