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絲
美國漢普頓溪流公司創始人,33歲的蒂特里克專程到香港請李嘉誠吃炒蛋。不過這不是一盤普通的炒蛋,而是炒的“人造蛋”。笑稱自己“一輩子沒下過廚房”的李嘉誠,則親自嘗了這盤雞蛋。雖然覺得味道不是那么理想,但他對蛋黃醬的味道卻很滿意。據悉,這盤炒蛋價值2300萬美元——是李嘉誠給蒂特里克的投資。
于是,“人造蛋”一夜變成了黃金蛋,而看上“人造蛋”的還有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幾乎99%的雞蛋都是在陰暗潮濕、充滿腐壞氣味的工業飼養房中產出的,即使不考慮虐待動物的因素,食品安全如禽流感等,也是雞蛋生產面臨的一大困境。”蒂特里克說,在全球人口膨脹的現在,用植物為原料的“人造蛋”不僅節約生產成本,也給緩解糧食危機帶來希望。與雞蛋相比,這種“不是雞蛋、勝似雞蛋”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超過40%的成本,也更加環保。“世界上51%的人造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由畜牧業產生,用植物蛋白合成的人造雞蛋食材能量轉換率為2∶1,大大高于畜牧業的39∶1。”
當食品搭上科技,究竟能生出什么蛋?
去年,美國一家名叫漢普頓溪流的科技食品公司研制出了一種叫做“超越雞蛋” (Beyond Eggs)的新產品,號稱在食品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完全代替雞蛋的作用。
據了解,漢普頓溪流公司的蛋并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人造假雞蛋,甚至連形狀都和雞蛋不同。這是一種由豌豆、高粱等多種植物提取物制成的粉末,模擬了雞蛋的營養、功能和口味,可以代替雞蛋用于制作蛋糕、面包、蛋黃醬甚至炒蛋之類的食品。
在一份漢普頓溪流公司自己擬出的新聞稿中,他們發起了一個口號——“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更健康的食物”。
公司創始人兼CEO喬希·蒂特里克告訴記者:“食品工業正開始進入一個創新時代,尤其是和動物有關的食品工業。我們想把動物從食品生產過程中解放出來。”
蒂特里克的創意從何而來?按照他本人的說法,研制“人造蛋”源于他在非洲的經歷。
蒂特里克曾經參加過一個到非洲的減貧項目,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深深體會到那里食物短缺的嚴重。于是,他希望能制造出更廉價、更環保的食物來。他說,現在全球每年雞蛋產量大約有1.8萬億枚,但“幾乎99%的雞蛋都是在陰暗潮濕、充滿腐壞氣味的工業飼養房里產出來的,即使我們不考慮虐待動物的因素,食品安全如禽流感等,也是雞蛋生產面臨的一大困境。”
從非洲回來后,2011年,蒂特里克成立了漢普頓溪流公司,開始研究人造雞蛋。
當食品搭上科技,究竟能生出什么蛋?在研制人造雞蛋產品的過程中,蒂特里克和研發人員總共嘗試了1500種不同植物的組合,無論是做成餅干,還是蛋黃醬,還是最簡單的煎蛋,他們一遍遍進行味道試驗,讓人們品嘗,甚至還邀請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等人。漢普頓公司最終確定的配方包含了來自豌豆、高粱等12種植物的提取物。
為了真正代替雞蛋,研發人員還加入了必不可少的卵磷脂和蛋白質成分,還把保質期做得比真實的雞蛋更長。最終,這種“人造蛋”獲得了美國《大眾科學》雜志頒發的“2013最佳新發現”大獎。現在,蒂特里克還在研究改進產品,將植物材料制造成外形和氣味都像雞蛋的食物。
便宜而健康的“雞蛋”,能降低40%的成本
在全球人口膨脹的現在,用植物為原料的“人造蛋”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也給緩解糧食危機帶來希望。
與雞蛋相比,這種“不是雞蛋、勝似雞蛋”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超過40%的成本,也更加環保。蒂特里克說,世界上51%的人造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由畜牧業產生,用植物蛋白合成的人造雞蛋食材的能量轉換率為2∶1,大大高于畜牧業的39∶1。
正是蒂特里克的這種創新和環保理念,贏得了比爾·蓋茨的青睞。目前,蓋茨已經成為該公司的顧問。
其實,蒂特里克并不是“人造蛋”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他無疑是迄今為止在這個領域里最成功的,而蓋茨的站隊更給潛在投資者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從去年9月“超越雞蛋”正式登上超市貨架以來,漢普頓溪流公司已經成功地與6家世界500強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一些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和零售商。
蒂特里克說,“過去幾個月中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一股難以置信的牽引力。從食品生產商到快餐店再到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他們都在說‘我們做筆生意吧。”
這樣的話后來也飄到了亞洲,從李嘉誠的嘴里說了出來。蒂特里克說,他和李嘉誠是在偶然的情況下聯系上的。在公司尋找融資的時候,有朋友介紹了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蒂特里克隨后立馬飛到香港,于是就有了他請李嘉誠吃炒蛋的故事。李嘉誠說,能做到有雞蛋的營養但沒有膽固醇,而且生產成本低于真蛋,值得欣賞。
在宣布投資的時候,李嘉誠表示,“科技能讓我們一起更好地追求未來。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要滿足需求必定要有更高效、更環保、更價廉物美的選擇。”
蒂特里克說,我們這個時代,便宜方便的總是那些不宜于健康的,而宜于健康的卻總是那么昂貴,不便捷。“當我的父親在超市購買蛋黃醬、巧克力曲奇餅干或者雞蛋的時候,他總是會選擇那些便宜卻對健康危害極大的產品。”
他說,為社會大眾解決問題才是真正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只為那些愿意花5.99美元去購買一盒有機雞蛋的少數人。
人造雞蛋瞄上了中國
除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和巨額資產,李嘉誠一直以尋找長期私人科技投資機會而著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使投資人。蒂特里克也深知這一點,他說李嘉誠先生“并不因為短期利益而做出投資”。
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是這一輪投資的重要因素。他說,中國市場的含蛋產品產量占到全球的38%,相當依賴于禽蛋制品,又面臨禽流感的侵襲,這對于他的公司來說是一個絕好的市場拓展機會。
據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生產1.8萬億顆雞蛋,其中雞飼料占到雞蛋成本的70%。同時,在雞蛋生長過程中,需要為雞提供大量土地、水和礦物燃料。蒂特里克說,和傳統雞蛋相比,人造雞蛋便宜了40%,而且更加環保。公司計劃與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快餐集團合作,也希望這種人造雞蛋能夠進入中國市場。
除了李嘉誠,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也是這一輪投資中的華人面孔。
楊致遠認為,投資食品科技并不與他名下公司的投資使命有沖突。他說:“漢普頓溪流公司和我們的投資理念相當合拍,盡管其終端產品是家用蛋黃醬、餅干面團和其他蛋替代產品,但整個生產過程是高科技的、非常依賴于數據驅動。”
據悉,漢普頓溪流公司與中國投資人的合作,就是希望借力進軍中國。但有產品,有資金,也不意味著馬到成功,“人造蛋”之路也面臨一些困難。
在美國,“人造蛋”的上市遭遇了雞蛋行業的白眼。美國雞蛋委員會曾經發表聲明說,雞蛋絕不可能被取代,許多人對蛋的代替品不感興趣,只想吃到天然的真正的雞蛋。
而在中國,要改變中國人的吃雞蛋的習慣以接受人造食品,漢普頓溪流公司和李嘉誠、楊致遠同樣還有很多事情要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