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海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廣安供電公司,四川 廣安 638000)
供電公司線損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
李全海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廣安供電公司,四川 廣安 638000)
本文從現實的案例入手,指出線損分析在反竊電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公司線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為加強線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建議。
供電公司;線損管理;應對;策略
本文結合現實查獲的竊電案例,重點指出僅憑單一的日常用電檢查﹑電量波動分析等手段,已不能及時發現客戶的竊電行為。在現今的反竊電工作中,必須加強關口計量點﹑采集系統等基礎實施的建設,充分利用采集系統的數據采集及時性,盡可能縮短供電量和售電量抄錄時間差距,通過營銷和生產部門的通力配合,共同關注線損管理在反竊電工作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專變客戶竊電時間長達1年零3個月之久才被發現。
某某五星級酒店專變客戶竊電,由于該客戶搭接的公用線路不能實現分線統計線損,不能從線損異常及時發現問題;加之該客戶在實施竊電行為后增加用電負荷,逐月將負荷減小,電量變化不大。導致該客戶竊電時間長達1年零3個月,電量高達100多萬千瓦時,補收電費和違約使用電費近400萬元。因竊電行為收取違約使用電費是補收電費的3倍,涉及金額巨大,竊電處理工作相當困難,最終客戶以公共端虛接非人為所致為借口,供電公司只將少計電量電費追回告終。
案例二:農村供電所一條獨立公網上磚廠竊電,通過線損異常及時發現了客戶隱蔽的竊電行為。2009年5月30日,一磚廠通過遙控竊電裝置竊電僅一個月,供電公司就通過線損分析及時發現了該客戶的竊電行為,補收電費和違約使用電費16萬余元。
事實證明,隨著竊電不法分子越來越精明,單從客戶電量波動異常,靠群眾舉報和日常的例行用電檢查,已不能及時發現客戶的竊電行為。供電企業必須加強線損管理,必須對10kV線路分線統計線損(如果線路供電量較大,還需要分段統計線損),對公變臺區加強線損管理(對供電量大的臺區還可以分區統計線損),才能保證客戶竊電行為能及時處理。
(一)關口計量點不完善對線損管理的影響
隨著客戶用電需求不斷提高的影響,供電企業不得不加強公網供電的可靠性。于是,公網之間互供成了供電企業的首選措施。
筆者通過調查走訪,如今電網發展步伐加快,管理相對滯后,重建輕管現象尤為突出。很多城市10kV線路之間都能實現互供,但互供點都未安裝關口計量裝置,導致線路與線路之間互供電量不能統計,從而不能實現分線統計線損。
以某五星級酒店竊電為例,如果該10kV線路是一條獨立的供電線路,月供電量100萬千瓦時,客戶月竊電5萬千瓦時,該線路當月損耗上升5個百分點,用電檢查人員必將對該線路專變客戶進行逐一排查,雖然該客戶竊電行為隱蔽,但也能更早的發現客戶的竊電行為。
再者,筆者提出了分段統計10kV線損的觀點,同樣以五星級酒店竊電為例,如果在該公用線路上安裝一套分段計量關口表,該段線路供電量的基數變為50萬千瓦時,當月線損率上升10個百分點,更能有效反映出該條10kV線路上客戶有竊電行為。同時,因為考核范圍縮小,用電檢查排查更加容易。
所以,本文提出的打擊偷竊電行為,線損分析是關鍵。而要實現線損分析,建立關口計量點是實現線損管理的基礎。
(二)供電量與售電量關口表抄錄時間不同步對線損管理的影響
因各部門需要的關口電量時間點不一致,雖然抄表周期都是一個月,如果抄表周期內用電負荷變化較大,線損統計將得不到真實的線路實際損耗情況,不能準確判斷線路上是否存在竊電行為。
要解決以上問題,保證供電量與售電量關口抄錄時間同步,必須要加強電能采集系統的建設,實現全口徑自動抄表,自動結算,實現售電量關口表抄錄時間與供電量抄錄時間同步,排除受用電負荷變化等因素對線損統計的影響,得到真實的線路﹑臺區損耗數據,才能達到線損管理的目的,及時查出竊電行為。
當然,筆者所在公司采集信息系統建設相對較晚,要實現全面采集需要建設過程,筆者在工作中結合實際,先重點加強了線路關口計量點,聯絡關口計量點,專變客戶計量點,臺區關口計量點采系統的建設,通過采集系統同時采集各類關口數據,能準確統計出各條線路10kV線損情況,能及時發現客戶的竊電行為。
(三)臺區線損管理
要實現準確統計10kV線損的目標,臺區關口計量與采集系統建設必須同步完成。同時臺區關口表與采集系統建設,也是實現低壓臺區線損管理的必備條件。
當然,逮耗子需先逮住肥的,在線損管理中,首先要從10kV線損著手,重點防范專變客戶竊電,管住了專變客戶,有余力可以關注臺區線損。

圖1
在臺區線損管理中,筆者引入了分區管理的理念。這與線路分段管理相似,目的是為了減小線損計算分母,縮小排查范圍。即是說,一個臺區月供電量可高達10萬千瓦時,而一個低壓客戶月電量總計才幾千或幾百千瓦時,如果一個客戶竊電量過小,檢查人員很難從線損分析中發現客戶的竊電行為。如果在該臺區下分區域安裝兩只或幾只關口表(如圖1所示),減小線損計算的基數,能有效發現低壓客戶的竊電行為。同時也縮小了排查范圍,減少排查工作量。
當然,要實現以上功能,還必須加強低壓關口計量和采集的建設,同時要保證用戶檔案的準確性。在臺區線損管理初期,筆者發現部分用戶實際搭接在1#臺區上用電,但檔案建立在2#臺區上,抄表段也分配在2#臺區上,導致該戶售電量統計在2#臺區上。經線損統計,1#臺區線損很高,2#臺區為負線損。
(一)采集信息系統的應用,自動抄表功能實現了結算計費表與關口統計表抄表時間同步。
智能電表的誕生,解決了供電企業電費回收困難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售電量抄表時間與供電量抄表時間不統一問題。避免了受負荷變化影響,客戶用電負荷變化,導致同一周期不同時間段的用電量不一致的問題。
(二)利用采集信息系統,實現10kV線損的準確統計。
為排除受抄表時間差因素影響線損統計的準確性,可利用采集系統,采集同一時間點上10kV出線關口數據,專變客戶計量裝置數據,公變臺區關口表數據,得出準確的10kV線路損耗。通過該種方式,還可以統計任一時間段線路的線損情況,對于發現線路線損異常后,分析查找竊電客戶有較大的幫助。
從有電的時代開始,線損管理就一直是供電企業常常提及的一個話題,也是供電企業一大基礎性指標。多年來,線損管理在先輩們的不懈努力下,尋求了很多好的方法并予以實施,供電線損從百分之十幾甚至幾十下降到了今天的百分之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新的技術手段讓我們能更好的把控線損,我們要在革命先輩們的基礎上,用好我們新的技術手段,把線損管理應用到反竊電﹑推動采集信息系統建設,營銷基礎管理等各個領域,提高營銷人員的工作效率。
參考資料
[1]農村供電所營銷線損管理之淺談與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2).
F4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