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波
【摘 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社會以及公眾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對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內容虛假等問題進行描述,并深入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各種內外在因素,并由此提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從而起到維護投資者權益和保證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信息披露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23-01
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八十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籌集資金,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的存在缺陷,以及社會監督未發揮其作用等原因使得信息披露違規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線,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現狀,并揭示了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的原因所在, 提出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措施,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機制,維護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一、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在不斷提高,披露形式也日趨完善,內容也愈加豐富,對推動投資者理性投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信息時代,上市公司的違規手段也層出不窮,也更加隱蔽。信息披露虛假捏造,語言含糊其辭,披露時間拖延等都是為上市公司違規事實作掩護。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
眾所周知,對投資者而言,有用的信息必須及時披露。及時的信息因為降低了信息披露的時滯從而大大減少了內幕交易的概率,因此達到公平交易的目的,提高了市場信息傳遞機制的有效性,從而提高了證券市場有效性。同時我國上市公司一般都會積極地披露對公司有利的信息,而對公司不利的信息則有晚報的習慣,因此一般來說,不能按時完成年報的公司都是有問題百出的,當公司的定期報告出來以后,市場對該類的公司股票反響都比較激烈。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須準確、真實,不得虛假記載、誤導或欺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嚴重失實,并且多個會計年度一直延續。如2011年發生的*ST建通的違規事件,2003年2月,建通集團置換進入華夏建通的資產存在重大不實,華夏建通2003年至2007年年度報告資產狀況的披露存在重大虛假記載。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
從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原則來說我們知道,對于公司的任何重要信息都不應該予以隱瞞或者忽略而不公開披露。這個原則也是降低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性之一。上市公司信息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獨立董事履行職能情況的披露過于簡單。其次,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可以看出,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情況信息披露格式不統一、不規范,篇幅之間差距甚大,且內容不完善。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表面上看是企業會計人員的失責和注冊會計師的失察所造成的,實際上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正是由于這些因素使得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等受到威脅。
(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待提高
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所在。管理層盡可能努力地經營,以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然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不少矛盾,獨立董事和監事會未發揮其職能,使得內部監督流于形式,影響信息披露的質量;一股獨大,控股股東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利用會計操縱傷害小股東的利益。
(二)成本利益是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經濟根源
在既定規章制度下,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從非正常途徑獲得超額利益,從股市募集更多的資金,編造虛假會計信息,欺詐投資者,這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的最根本因素。同時,證監會為了查證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也需要花費較大的成本?,F如今,上市公司違規手段越加隱蔽,因此注冊會計師為了證明上市公司未違規,花費的成本也逐漸升高,使得上市公司高管造假的概率就越高,而這也使得會計師事務所的積極性也在降低。
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個強大的證券市場,有賴于有效地信息披露機制。為了建立公開,公平,公正,健康的資本市場,為了全面提升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機制建設,因此,在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的具體措施上,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素質,加強內部審計
上市公司作為信息的載體,在信息披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升上市公司自身素質刻不容緩。首先,要樹立上市公司的責任意識,強化受托責任感,這是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化的根本動力。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發生的種種違法違規現象,可以說很大部分是由于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有關經營者沒有真正把自己看作是資產、資源的受托者,而是把自己看作是資產、資源的主人。只有真正樹立了受托責任意識,才能自覺地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經營,才能自覺地規范化地披露自己經營責任的有關信息。其次,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構建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考評制度。筆者認為應該由獨立公正的機構開發一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進行科學考評,并通過公開渠道公布信息披露的真實水平和透明度,這樣更有利于股票市場的定價功能的有效發揮,使社會資源等價有效配置,從而增加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其次,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加強會計準則的統一性。
(三)強化外部監管環境,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督體系
首先,證監會應加大打擊監管力度,并建立相應的權責機制。還加大對上市公司及其管理當局的處罰力度,確立以刑事處罰為主,并輔助于民事賠償的法律責任體系。加大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的操作成本,使其違法行為一旦被揭露,便無利可圖。其次,要加強各地證管辦的作用,提高各地證管辦的管理水平。這樣全國的股份制改造、信息披露的監管等就有了堅固的基礎,否則單靠證監會單槍匹馬監管,其力度有限。最后,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及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加大社會輿論監督的力度,借用新聞媒體的“陽光”功能,抑制上市公司的不當行為。
參考文獻
[1]許江波,朱琳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11年數據分析[J] ,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11(06).
[2]盧馨,李建明.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05).
[3]北京師范大學.2010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報告[C]北京,2010(09).
[4] 齊萱,何賢茂.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改進措施[J].會計之友,2011(03).
[5]張婕.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J] .經濟視角.2011(04).
[6]林素,李龍會.上市公司年度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研究——基于我國深滬市A股的經驗數據[J] .會計之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