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宇 何晶晶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25-02
一、引言
隨著中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給了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的機會。但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原因造成無法支付高額的學費或者無法繼續完成學業,給國家的人才儲備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了幫助這部分家庭經濟困難但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的品學兼優的普通高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也為了國家的優秀人才不因經濟困難問題而流失,國家設立了各種獎學金、助學金制度,來激勵高等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開展的好,一方面對學生本身是一種幫助和鼓勵,能夠更加激發學生學習、進步的熱情;另一方面能讓國家的這種扶貧助弱的政策深入人心,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的體現。這項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會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學生、學校的健康發展和增加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我們應該盡力建立健全國家獎助學金評定的相關政策、制度,使這項政策發揮它積極有利的作用,真真正正幫助到需要受到幫助的同學,保證學生健康發展,學校的穩定,社會的和諧。
對于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辦法,每所高校都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相關政策。但這些政策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一起加以改善和修正。
二、國家獎助學金評定中存在的部分問題
(一)國家資助政策宣傳不到位。在每年進行國家獎助學金的評
定過程中,總有部分同學會在提交材料時間截止以后才來咨詢是否還可以補上材料參加評定,這種類似的問題集中發生在低年級學生中,特別是大一新生,當問其為何不在評定之前準備好相關材料時,大部分都會回答不知道有這個政策。當然這其中有可能是部分學生的一種托詞,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確確實實不了解有這項政策。因為對國家資助政策的不了解,沒有及時的準備好相關材料,最終錯過了評定的時間,失去了得到資助的機會。
(二)部分學生家庭經濟真實情況核實困難。在評定過程中有一
個環節就是根據學生提交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來認定是否貧困和貧困等級。因高校學生有可能來自全國各地,地理位置相距較遠,不可能逐一對每個同學的家庭情況進行實地調查,打電話遠程了解到的情況也不能保證真實有效。更多的是依據其提供的個人材料介紹和平時的消費水平以及其他同學對申請者的主觀認識、了解來加以判定。這其中有些生源地民政部門對申請學生的家庭情況審核不嚴格,造成申報信息的不真實。這就造成了有可能評定結果和實際情況不一致的現象。畢竟人的主觀判斷有時候有可能是錯誤的。這些都使得對于學生家庭經濟真實情況核實比較困難。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受到資助。有些家庭
經濟困難學生,因個人心理因素、性格原因,不愿意將自身真實情況透露給身邊的人,身邊朋友少,對他真實情況了解的人也不多,自己不會主動去辦理相關材料來申請國家獎助學金,造成了在經濟困難認定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沒有讓這部分需要得到幫助的同學得到幫助。
(四)評定環節還不夠公開透明。雖然每個班都會民主評選出班
級評定小組,但在最后進行貧困認定和貧困等級確定的時候,出于對申請者個人及家庭隱私的保護角度考慮,評定過程只有評定小組成員參加,申請者個人信息也只能評定小組成員見到。這就給部分未參與評定的同學造成一種不透明的現象,一旦評定結果和其想象中的不一致的話,可能就會產生評選不公平的想法和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從而影響同學關系,和班級團結穩定。
(五)只重評定過程,而對評定以后的情況關注較少。評定過程中嚴格把關,很好的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但在評定結束以后,有些同學得到了國家獎助學金,不再努力學習、積極進步,而是肆意揮霍,奢侈浪費。給身邊的其他同學很不好的印象,給學校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也違背了國家出臺獎助學金制度的初衷。而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評定以后的政策和制度來對這些受到資助的同學的不良行為加以約束和處罰。最后不僅沒有幫助到學生還讓其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害了他們自己,也會讓其他同學對國家這種資助政策產生懷疑。
以上這些問題只是國家獎助學金評定過程中遇到的部分問題,針對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各個學校都制定了相應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辦法,盡最大可能的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保證讓真正需要得到資助的學生得到幫助,但不可避免的因為各種原因使得評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的對相應制度加以完善和調整。
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對國家獎助學金的資助政策不了解,這種情況更多的集中在大一新生中。雖然各高校官方網站普遍都有國家資助政策的介紹,同時在郵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也會附帶有資助政策宣傳手冊,但還不夠詳細,學生僅僅只是知道有這項政策不知道具體辦理的流程,應當把這些具體的辦理細節和流程也一并加入到政策宣傳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有,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去辦理。同時也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在每年的新生入學時期,積極主動的對類似資助政策加強宣傳,不能僅僅通過學校單方面的宣傳,兩方面應共同配合,保證將國家的資助政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及時了解到,進而在入學前就提前準備好相關申請材料,保證及時得到相關資助,幫助完成學業,避免因學費困難而造成無法就讀的現象。
(二)發揮生源地政府的主導作用,把好困難認定第一關。在國
家獎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家庭經濟情況調查審定是第一關,也是對后期獎助學金等級評定的重要依據。因為學校本身的特點造成了對外地學生的家庭真實情況調查只能依靠當地的民政部門來審核,對申請學生的家庭真實情況也只有當地部門的審定才更具有可信性。生源地相關政府部門應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對國家資助政策負責的態度來認真開展此項工作。生源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配合當地民政部門,共同做好對申請學生的家庭真實情況審定工作,保證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第一關,也是對貧困認定起關鍵作用的一關能真實、公正的進行,為后續的評定環節順利開展打好最堅實的基礎。
(三)在一定范圍內,保證評定過程的公開。因為在評定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所提交的個人及家庭信息進行審閱。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申請同學的部分個人及家庭隱私問題。從保護同學個人隱私角度考慮,不能夠把這些個人信息全部公示到班級上,只能在評定小組成員之間傳閱,同時也要要求評定小組成員要注意保護申請同學個人隱私,不得隨意將申請者個人隱私信息到處傳播。這種小范圍的小組評定制度,造成了有部分同學對整個評定過程不公平的質疑,這就需要我們的評定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化,如可以讓非評定小組成員來觀摩整個評定過程,全程監督評定的實施,當然也需要這些想要來觀摩評定過程的同學要注意保護同學個人隱私。這樣既可以讓評定在一定范圍內公開,讓過程受到監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同學的個人隱私,保證了評定的公開、公正的順利開展。
(四)多渠道主動了解和掌握學生真實情況,幫助需要得到幫助
的學生。因學生個人心理和性格原因,有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愿意主動來申請獲得資助。這就需要輔導員和班委干部要主動的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掌握班級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真實情況,如通過平時對學生本人或者其身邊的人聊天接觸、觀察其衣食住行、查看其個人檔案信息等方面,對那些經濟困難又沒有來申請獎助學金的同學應主動詢問,去引導他們了解、認識國家相關資助的政策,介紹申請的流程、方法,提醒他們提前做好相關材料的準備,他們沒有想到的,我們應主動幫他們想到,他們沒有做到的,我們應主動引導、幫助他們做到,從而保證讓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應有的資助。
(五)制定獎助學金評定以后的相關考察政策。通過政策制度的
建立,對受資助學生進行后續的關注和跟蹤。了解掌握他們最新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看是否存在有違規行為,對那些肆意揮霍國家資助經費的同學及時的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必要時解除其受資助的權利,在正式下發獎助學金以前都可以對資助對象進行變更。保證受資助對象能更好的利用好資助經費,讓國家的獎助學金政策落到實處。
四、總結
國家設立獎助學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真正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自身學業,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在評定國家獎助學金的過程中目前存在有諸多的問題和困難,我們應當直面這些困難,努力尋求一些解決這些問題更好的辦法,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態度,讓國家的資助經費真真正正用到需要幫助的學生上,讓這項好的國家政策制度落到實處發揮它真正的作用,讓那些得到幫助的學子順利完成學業,努力把他們培養成自強自立,知恩圖報,有知識有道德的社會主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