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妙娟
【摘 要】養老保險“斷保”現象全國各地普遍存在,本文通過對湖南省企業養老保險分析研究,提出降低斷保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養老保險;斷保;對策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29-02
作為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和“減震器”。當前,湖南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推進順利,在職職工參保人數605萬人,全省數預計為268萬企業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1580元。不容忽視的是,在參保人數和征繳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中斷繳費的人員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數據顯示,2013年湖南職工養老保險實際繳費人數480萬人,占參保人員的比例為79%。這意味著有21%(約125萬人)處于“斷保”狀態。
“斷保”是指未達退休條件的參保職工中斷了社會保險繳費。從全國情況來看,“斷保”現象不僅僅存在于某個地區或某個企業,而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普遍性。為了確保養老保險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如何做好中斷繳費人員的基金征繳工作,是當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斷保”的原因分析
(一)繳費基數和繳費費率偏高。一是繳費基數“虛高”。長期以來,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為以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而這一數據由統計部門按年度發布。近年來,統計部門已不再發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數據,僅發布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兩組數據,對此,現行的做法是“就高不就低 ”,即:將“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等同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并作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基準值。實際上,私營單位(包括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等)在整個社保參保群體中的占比已經超過30%,對私營單位來說繳費基數是偏虛高的。2011年,湖南省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2960元/月,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1791元/月,而2011年我省最終確定的參保繳費基數為2960元/月,大大高于低收入群體實際收入。且近幾年的參保繳費基數都呈現大幅度的提高,并以10%以上的比率增長,具體數據如下表:
二是繳費費率偏高。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個人收入的20%,單位參保繳費比例為28%。如果加上醫療、生育、工傷、失業四個險種,參保個人所需繳納的費用占個人收入的比例高達41%,令不少效益較差的企業、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低收入群體難以承受,只能“望保興嘆”或選擇“斷保”。權威部門分析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的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關于降低費率費基、減輕企業負擔的呼聲很高,對征繳的反作用力不容忽視。
(二)收入不高造成繳費能力不足。一是企業效益差。當前,基層企業破產改制以及淘汰產能過剩進程中帶來參保難、繳費難現象突出,不少企業效益欠佳,屬于典型的困難企業,很多因負擔過重或者競爭力不強,長期處于停產狀態。湖南某地級市,除了部分省屬國有企業能正常維持經營外, 大多數市屬國有企業連續多年虧損,長期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該市2010年6月份能正常繳費的單位有115家,人數為19021人,與2009年同期相比繳費戶數減少了31%,繳費人數減少了40%;欠費企業87家,欠繳養老保險費用2900多萬元,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7%。同時,在近年來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下,企業更是生存艱難。特別是服務業、零售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或小微企業,雖能維持正常生存經營,但勞動力成本占企業成本40%以上,企業利潤卻僅5%左右。由于企業效益不佳,職工收入減少,造成“斷保”現象增多。二是職工經濟收入不高。因企業改制破產、企業資產的重組、減員增效等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由于年齡偏大,這批以“4050”人員為主的下崗失業人員大多家庭生活負擔較重,技能單一,屬于“三缺人員”( 缺資金、缺技術、缺知識)。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一時間難以再就業,找到新的工作困難,從而導致他們缺乏一定的經濟來源;即便找到新的工作收入也都不高,原本享受到的社會保險補貼因重新就業也無法繼續享受到。在贍養老人、供子女上學、承擔住房醫療等生活必需開支保證的前提下,根本無力顧及參加社會保險,未及時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從而導致這一群體“斷保”情況逐年加劇。
(三)政策理解有偏差。
《社會保險法》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即:退休領取養老金的條件為“最低繳費年限達到15年”。現實生活中,不少參保人員、企業職工倒過來理解,認為只要繳費滿十五年,達到了最低參保繳費年限,就可以不再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續保繳費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此產生主動自愿“斷保”情況出現。同時,由于對無故中斷繳費直接影響退休待遇審批政策不甚了解,對“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待遇越高”政策也知之甚少,導致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不愿意增加繳費年限,但又未到退休年齡,而引發“斷保”。近幾年還出現一批年輕人,對于養老保險在政策方面的認識存在誤區的,認為自己還很年輕,不急于參保,只要今后參保繳納費用滿15年就可以拿到養老金,所以寧愿現在把錢拿到自己手上,也不愿參保。
(四)管理服務不到位。
管理服務不到位也是“斷保”現象的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社保關系異地轉移困難。由于社保關系轉移手續麻煩、成本大、限制條件多,加之參保人員思想認識上不到位,認為沒有達到退休核定待遇年齡不需要主動轉移,或存在同一人員多處參保只正常繳納一處費用,造成部分參保關系處于“斷保”狀態。二是三大養老保險體系銜接不到位。2012年底,國家人社部出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但直至目前仍未能出臺執行細則規定。隨著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部分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又加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由于轉移銜接操作細則不明或落實到位仍需一定時間,造成存在于三大養老保險制度中“重復參保”現象存在,參保人不會同時繳費,故會造成至少一項制度處于“斷保”狀態。三是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不順暢。現實生活中,不少企業職工參保者因破產改制等原因下崗失業,在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處于靈活就業狀態。當前,相關服務機構缺少針對包括農民工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專項制度措施,造成不少靈活就業人員處于“未參保”或“斷保”狀態。四是信息查詢服務滯后。由于未能實現全國或全省統籌,多數地區養老保險參保信息未實現聯網。參保者不能及時查詢到繳費信息或因查詢程序復雜而放棄,造成重復參保或參保中斷卻不知情,挫傷了參保者積極性,也直接影響到勞動者自身權益的維護和社會穩定。
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中斷防范與征繳擴面對策措施
“斷保”現象的產生,除了經濟轉型引起的大量結構性失業等外部因素外,社保政策的宣傳、執行、監管、服務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任“斷保”現象蔓延,勢必影響國家養老保險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甚至危及社會長治久安。就現階段怎樣解決基本養老保險“斷保”問題,抓好“續保”工作,提出幾點個人的淺見。
(一)進一步調整繳費基數與繳費比例。
高額的繳費負擔會將低收入人群和特困人群止拒之于社保大門外,也是靈活就業人員中斷繳費的重要原因。針對當前這部分低收入群體實際工資收入遠遠低于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且統計部門今后不再發布地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這一數據的情況下,可以探索繳費基數與地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脫鉤的辦法,使繳費標準與職工實際工資收入標準接近。針對低收入群體參保困難問題,可嘗試探索特定用人單位、特定群體參保實行靈活繳費標準或給予繳費優惠的辦法。同時,繼續實施財政“兜底”的參保補貼政策。對私營企業中的勞動密集型或小微企業,進一步降低參保初始繳費比例。
(二)進一步為困難參保群體提供幫扶。
一方面,對特殊群體人員給予適當的社會保險補貼,加大財政投入,延長對下崗失業人員參保補貼的時間。擴大社保補貼范圍,將因企業改制失業的“4050”人員全部納入參保補助范疇,優先充分保障社保補助資金按時到位,完善現行再就業優惠優待政策,綜合確定下崗人員享受社保補助的范圍,使就業困難人員不因收入低、負擔重而中斷社保繳費。另一方面,繼續實施政府貼息貸款優惠政策,積極推廣貸款助保,幫助困難人員續保繳費。對于國有、集體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中斷繳費并以個人身份參保的人員由政府擔保并全額貼息或部分貼息、低息,給予一定期限和一定額度的貸款,待其經濟狀況轉好后在限定期限內予以歸還;或待其領取養老金時,從中拿出一定比例優先償還貸款本金。
(三)進一步完善社保參保配套服務。
一方面,要加強社保服務機構的建設,提升社保服務質量,盡快出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操作細則并實施,方便快捷地辦理跨省跨地區三大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簡化社保轉移接續的辦理程序。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社保經辦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升,定期組織經辦機構服務人員開展政策理論、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不斷調整創新服務方式方法,提升服務水平,為參保者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同時,加快推進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盡早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加大上網信息量和信息上網更新頻率,為參保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繳費和查詢通道,讓參保人員及時準確了解個人參保繳費信息,獲悉個人權益具體內容。積極推廣發行社會保障卡,將社保卡與工資發放卡、銀行卡對接,實現授委托自動劃扣代繳。
(四)進一步加大社保宣傳力度。
要不斷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積極宣傳社保政策,加強企業對《社會保險法》等有關法規政策的學習和認識,使企業形成“參保繳費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也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意識。要宣傳員工參保對企業發展的正面效應,促使企業形成“為職工參保,促企業發展”的觀念。對于參保個人,要重點宣傳參保正常繳費關系到“老有所養”,也是國家給予公民的權利,應不斷提高認識,主動敦促用工企業組織參保。重點向靈活就業人員群體宣傳當前參保繳費的優惠政策和便民措施,使其認識到中斷繳費對今后養老問題的影響。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保障勞動者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險制度。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并加速發展的趨勢,要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將是整個社會形勢所趨。只有將引導廣大職工參保群體不間斷、及時繳納養老保險,減少養老保險中的“斷保”現象,才能保障企業退休人員晚年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更好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參考文獻:
[1]盧延平:企業養老保險斷保情況研究[J].當代經濟,2013.6.
[2]于國禎:社會保險“斷保”的成因及對策[J].公共管理,2013.4.
[3]于國禎:養老保險繳費中斷的原因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