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國
【摘 要】賈汪家具應始終致力于不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核心,整合資源和優勢條件,建立產業集聚區,通過循環經濟規劃,延伸產業鏈及提升價值鏈,將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具行業作為賈汪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對加快賈汪家具產業的發展、對推進“賈汪經濟圈戰略”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產業升級;優勢整合;生態理念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52-02
賈汪區家具市場整體狀況:賈汪區家具行業聚集了近80家中小微企業。大多集中分布于大吳(鹿莊)、紫莊、塔山、耿集等五個鄉鎮,而其中的優勢企業則以鹿莊聚集區為明顯。具有年產1000萬件套,銷售收入達30億元左右的新型制造產業集群。松木家具市場份額占據全國的三分之二左右。
一、目前面臨問題:
除部分龍頭企業外,相當一部部分企業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員構成及素質:家庭或家族式、親族式的經營是賈汪區家具行業主要經營人員構成的方式,另外就是招聘或親族介紹的零工、散工或技工。
(二)同業競爭:不僅產業經營在總體上存在同質化競爭,同時在技術、工種、技工方面不得不面對同行業的各種不規范競爭,如技術被人為泄露、培養成熟的技工被同行高薪挖走或干脆自己另起爐灶等。企業主社會責任感也明顯不足。
(三)融資瓶頸:由于自身條件的欠缺,缺乏與金融行業的充分溝通,導致了融資難這個制約其發展的重大瓶頸。由于他們在經營方式上是家庭式、粗放式經營,廠房占地屬于租借,沒有土地證、房產證等抵押憑證,加上機器設備落后、財務不規范、缺少信譽度等導致銀行貸款系列風險的存在,因此貸款條件不足,被拒絕融資或限制融資。
(四)技術問題:機器設備相對陳舊、落后;產品工藝設計大眾化明顯,創新不足;從業工人大多技能落后,由于條件限制,長期缺乏進修培訓,多是在場內手口相傳而得。
(五)產業經營:絕大多數企業產業經營層次較低,產品多為中低檔層次,在2、3線城市設立連鎖銷售點較多,因此需要轉型發展。同質化競爭嚴重,生產無序化狀態明顯。企業主綜合素質尚未真正提升,缺乏系統的指導培訓。企業間由于缺乏信任因此也談不上互相扶持,為了企業私利缺乏整體協調。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喜歡與大企業聯合,做他們下游產業鏈中的一環,如套件的外包加工等。
(六)土地資源浪費:由于分散性經營造成企業占地現象極為普遍,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二、政府的相關職能服務:
(一)為解決中小家具行業的融資難問題,由地方政府出面,區中小企業牽頭,聯系中銀、申銀等為他們搭建融資平臺以利授授信,但到手的貸款往往是已經折扣了利息的款項,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為這些缺乏流動資金和技改資金的企業緩解了資金缺口。據了解,由于缺少抵押憑證,銀行還是承擔了相當的風險。
(二)除融資問題外,為提高產品科技含金量政府拿出扶持資金鼓勵進行技術革新,鼓勵上馬創新項目或創新產業和技術管理等,在行業組織上舉辦企業家論壇;建立家具行業協會、商業聯合會(在全國較有名氣);鼓勵抱團經營,由行會組織原料進口以降低成本;鼓勵體制改革如實行股份制等;鼓勵集約經營,形成產業的上下游續展;建立非公企業黨建組織等。
(三)借助省政府支持賈汪區建立循環經濟示范點的政策,籌劃建立家具產業集聚區,創建家具產業生態園區,發展循環經濟,以利于資源發展的循環利用、生態利用。建立產品研發大樓----設立研發部、產品展示區、對外接待區等以利于企業廠家進駐。
三、對建立家具行業生態產業聚集區的思考
建設生態園區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全面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宏觀戰略需求,十八大對此也作了重大戰略部署,為此國家編制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對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進行具體的規劃布置。作為國家公布的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賈汪區在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同時,尤其在經濟生態轉型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如加快煤炭塌陷地的修復,基于現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去呵護自然、回報自然,把我區的經濟社會活動控制在區域自然能夠承載的限度之內,給我區的自然環境留下恢復元氣、休養生息、資源再生的空間,我區對紡織、家具、建材、鋼鐵、電力等行業方面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統籌規劃,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科技興區和生態立區的重要“抓手”,積極引導區域內企業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向高科技、優效益、低污染、生態化方向發展,以加快跨越轉型發展,建設經濟繁榮、山水秀美的美麗新賈汪。下面僅就家具行業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進行初步的探討。
找準目標與定位 目前,我區提出了“賈汪經濟圈戰略”,因此我區生態園區建設宏觀上應以“綠色、創新、環保、低碳、休閑”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建成“城市園林化、開發園區化、產業生態化、環境自然化”為特征的生態型和循環型社會為總目標,提升區域生態品質為特色,按照壯大產業規模、優化板塊布局、完善城市配套,實現生態示范新突破、產業發展新突破、項目建設新突破和社會管理新突破為目標打造紡織、建材、鋼鐵、電力等行業發展生態園區,積極探索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此家具行業也不例外。
四、優勢條件與資源整合
(一)園區選址
建議選址大吳辦事處鹿莊地區,建設徐州工業園區鹿莊家具產業生態工業園。理由如下:1、行業發展相對成熟的聚集區:該地家具產業起步較早,著名、知名、成規模企業較多 ,技術相對成熟,在全區乃至徐州地區的引導力較強。 2、區位優勢相對明顯:交通優勢突出,是國道、省道、徐賈快速通道的交叉路口地帶,且便于融入徐賈經濟走廊;區域亞中心:位處賈汪地域中心、臨近區政府駐地、徐州工業園區、大吳政府駐地,。3、人口及業態:前身為鹿莊鄉政府駐地(后并入大吳),人口聚集規模相對適中,而商業和家具行業集中于原鎮政府街區及周邊。4、生態優勢:其區域內生態環境優良,河湖密布,與潘安湖、大洞山風景區為鄰。5、未來開發潛力相對較大:在目前局部區劃的基礎上,借鑒以上優勢---其便于直接對接徐賈經濟走廊和工業園區,間接對接賈汪城區、大吳、青山泉、紫莊等鎮中心區;中心聚集性、輻射性強,便于人流、物流的聚集與流通,特別是可以解決因交通不便導致招工難的問題;且由于鹿莊地區前身為獨立的鄉政府駐地,建制撤銷后,其地區團體意識較強,若開發為相對獨立的工業園區,民心依附性較強,開發阻力較小,所以會成本較低;因此可以此為基礎初步規劃起步區,先聚集一批,再引進一批,并加大在用地、融資、稅收等政策層面扶持力度,發揮規模與效益引領作用,增強聚集效應,逐步壯大。即便目前由于其它原因開發條件暫不成熟,但仍可積極做前期調研及相關的早期規劃工作。
(二)人才優勢
可吸收區域內的江蘇師大及高職院校和市區相關高校的工藝設計與開發、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方面的的人才加盟,以彌補企業人才素質不高的缺陷從而提高企業發展的綜合素質。
(三)政策優勢
國家及省市扶持政策。充分把握和利用江蘇省扶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的機遇及爭取市政府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全面推進我區作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的各項重大工程開展。在家具行業方面積極爭取在金融信貸、用地規劃、產業配套、技術升級、人才引進、企業搬遷等諸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助其在產業聚集、轉型升級方面的發展壯大。
(四)生態優勢
我區宏觀層面系列重大生態工程的建設如潘安湖、小南湖、大洞山等為家具行業生態園區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生態大環境。
(五)規模優勢
近80家中小企業 ,在資本、人才、管理、市場等方面具備了相當的基礎。年產各式松木、榆木、胡桃木家具500萬套件、銷售收入達30億元的新型制造產業集群。建成了徐州華旭家具有限公司、徐州榮升家具有限公司、徐州貴人緣家具有限公司、徐州一顆樹家具有限公司等一批松木家具制造龍頭企業;形成了22個企業自主品牌,華旭公司“香柏年”品牌、一棵樹公司“康居”品牌、香城家具“尺度”品牌在我市甚至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大吳辦事處鹿莊社區已經成為我區家居企業的集中區,也成為集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一條龍,生產與市場同步發展,在淮海經濟區和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松木家具加工和批發基地。家居產業呈現出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日趨先進、材料結構日趨科學、產品品種不斷增多、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六)園區內生態循環條件的具備
(1)從宏觀上看,近兩年我區始終致力于不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培育成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接續替代產業。近期委托南京大學專家組編制的《徐州市(東部)循環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核心,加快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通過循環經濟規劃,建設縱向閉合、橫向耦合、生態共生的循環經濟區,將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而賈汪的家具行業就其規模和影響來講也應納入這一規劃中,從而積極推進“賈汪經濟圈戰略”的總體實施
(2)在園區層面,家具產業生態聚集區要對接徐州工業園區、青山泉和江莊工業園區,依據循環經濟實際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由若干個企業、自然生態和居民區共同構成產業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建設互利共生網絡,努力樹立可繼續開展的經濟、生態和社會關系。在企業之間,經過梯級(多級)運用、循環再生、資源化等技術,使得物質、能量和信息資源充沛交流,構建生態鏈(網),優化各園區內一切物質的運用。
(3)圍繞“賈汪經濟圈戰略規劃”,重視整合我區各工業要素,完成工業橫向共生和要素縱向耦合。在徐州工業園及青山泉和江莊各園區內形成工業生態系統多樣性,樹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補鏈消費者和分解者在內的工業生態系統,構成不同企業之間生態耦合共生和資源共享、物質和能量多級應用、高效產出和繼續應用,盡量增加廢料的發生和排放,到達區域生態系統全體優化,完成賈汪經濟圈內區域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最大化,打造全國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示范產業園區。
(4)構建延伸產業鏈條和完成系統優化管理。借助我區松木家具在全國市場份額三分之二的優勢,構建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絡,樹立靈敏多樣、面向功用的生態工業系統結構與體制,可以隨時依據資源、系統、市場和外部環境的隨機動調整產品、產業結構和工藝流程,進一步添加系統柔性和多樣性。培育新的生態產業鏈條,在目前生態產業的基礎上,結合其它工業園區的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使生態工業系統出現復雜網絡形狀;著力提高我區各園區系統要素之間的質態、量態、時間和空間的聯絡,強化產業鏈條之間的相互聯絡,提高各系統之間的產業交叉度,使系統網絡化、復雜化、有序化,這將對我區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升級提供積極的內生動力。
(五)相對于我市的第一代、第二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是第三代園區開展形式,它在樹立背景、樹立目的和方法上都是不一樣的。目前應經過企業之間的生態鏈或生態網的構建,完成區域內信息高度共享,消弭傳統的企業之間各自為陣、信息不疏通的弊端;尤其應在我區目前局部區劃的基礎上,結合徐賈經濟走廊建設和規劃,使其更有利于園區內企業產業結構和規劃的調整,促使企業朝著規?;?、專業化、產業化的方向開展。
總之, 隨著“賈汪經濟圈戰略”實施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省市對我區作為資源枯竭城市相關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實,相信我區在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必將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