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婧
【摘 要】現今大多數學校的機電專業教師素質普遍不高,結構單一化。基本上,所有的教師都是“一專多能”,自身的機電業務水平停滯不前,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本文從一個一線教師的角度出發,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考核手段,合理改善教師隊伍的結構,力爭使其成為高效的梯形模式,促進教學發展。
【關鍵詞】專業教師;梯形模式;綜合考察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146-0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中職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職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由于外部培養措施的不盡完善以及專業教師個體的自身因素,中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專業課教師的教育和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很多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束縛著中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制約著中職教育的發展。作為一名長期任課于機電專業授課的一線教師,對這樣的現狀更是感同身受。本文從教師的角度入手,分析當今專業課教師的現狀以及自己的一點對于如何改變現狀的薄見,希望能對教學有所幫助。
一、專業課教師現如今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專業教師所處工作環境較差,專業發展機會較少。
以我們學校為例,大多數機電專業教師的教學僅僅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上。很多教師即使通過網絡獲得知識和信息,但由于學校缺少必要的實驗設備,或者實驗設備老化嚴重,導致教師無法演示實驗教學。在經濟社會條件下,一些教師產生厭教的情緒,不能專心致力于教學活動中。
(二)當前中職專業教師整體素質令人擔憂。
教師知識結構老化、方法落后、觀念陳舊,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并嚴重制約著新一輪專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師結構上非常多樣,有剛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畢業生,也有企業轉崗過來的技術工人,同時也存在著本校的留校學生,大家在教學實踐中問題意識不強,普遍缺乏教學反思和教育研究的能力。這就使他們缺乏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和專業進取精神而只能安于現狀,無所作為。
(三)疲于應對教學,無條件注重自身發展
當今的機電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眾多,為了應對教學的安排變化,許多的老師都是“一專多能”型,什么專業課程都能上,基本維持著一年換一次課程的頻率。大家為了應對教學,太過于頻繁的調換課程,使所有老師的教學能力沒有在一門課程上深入研究,只是浮于形式的應付,這使整個專業課程都始終處于停滯的狀態中,對本專業的教學發展非常不利。
教師的考核與評估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現如今各類教師素質競賽層出不窮,但是絕大多數注重的方向單一化,與教學實際聯系不大,流于形式。教師參加此類競賽的目的也是為了應對職稱評定等客觀因素,而不是從自身發展出發,成效不大。
二、建立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學高效化的意義
伴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展開,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師隊伍。新型的教師隊伍,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和辦學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創建與新型教師隊伍相適應的教研活動內容,也就成為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
三、建立新型教師隊伍的解決辦法
(一)堅持貫徹“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模式
學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師的教育資源,在教學科研上對青年教師進行打造。采用了“師傅帶徒弟”的新老傳承機制和辦法去做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開展了師徒結隊,拜師學藝活動,力求達到“青出于藍勝于藍”,讓師徒在課改實驗中共同成長。具體做法是由老教師積極向下傳授自己在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經驗,而年輕教師積極承接老教師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實踐證明這種 “師傅帶徒弟”式的培養措施卓有成效。35周歲以下(含35周歲)的年青教師與35周歲以上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結對子,老教師指導年青教師進行教學,并要求年輕教師進行公開課教學,讓教師在實踐中總結提高。
(二)“先承接再提高”的培養 方法
針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機電專業內部給教師提供各種示范課,發動教師展開討論,明確解決問題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師帶著問題跟隨教研員全程聽課和參與完成課程教學全部環節,然后青年教師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進意見,從專業扶持的高度加以構建,從而使年輕教師能夠在一個較高的臺階上起步,并且能夠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培養效果。
通過共同探討和共同備課后,根據自身素養和特點,逐步客觀公正的對教師進行定位,根據各自能力專設一體化授課教師,基礎課教師,實訓輔導教師等,逐步實現梯形化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走出去請進來”的培養 手段
在日常的教研中,學校是課題的主持人,專家是顧問或指導者。但這并不等于學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專家或科研部門的指導。相反,學校還必須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各級教研人員、專家來規范學校科研工作,提升學校科研層次和辦學效益。其中:“走出去”包括選派青年教師經常去外面聽課、培訓; “請進來”主要包括邀請外校骨干教師、名師前來講學。這些措施不僅培養了我們的青年教師,而且使我們的課程建設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經驗和做法。
與此同時也要注重新型教師競賽模式的引用,時刻關注真正能考核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競賽,努力讓專業教師走出去比一比,練一練,以達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總之,我們專業課教師要以一種全新的角色出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努力改變現狀,通過適合我們的培養機制和培養手段,重塑我們機電專業教師的整體水平,以達到適應和促進課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