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芳
【摘 要】政府執行力是政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政令暢通、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證,是維系一個政府機構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加強地方政府執行力建設,有著深刻的理論依據和現實需要。本文從提高執行主體能力素質、提供充足的執行資源以及合理的政府運行機制等方面論述了加強我國地方政府執行力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政府執行力;執行主體;執行機制;執行環境
近年來,隨著政府體制和政府機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和各級黨政干部執行能力的增強,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執行力的執行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當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著政令不暢、執行不力的問題 。因此,加強地方各級政府執行力建設,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加強地方政府執行力建設的意義
政府執行力是政府履行自身職能,保證政府有序運行,實施政府公共政策,達成政府目標的能力和力量的總和。就是把人民的好想法變成行動,用政府的行動變成現實結果的力度。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這是“執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政府“執行力”建設被正式納入國家管理范疇。在接下來的4年中,“增強執行力”、“執行順暢”等語句每年都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過程中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政府執行力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執行力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執行力其實反映著一個政黨或執政集團的執政能力。一個政黨或一個執政集團如果獲得了執政權,但僅僅停留在制定制度、決策的能力上,而沒有執行力,這個政黨或政治集團執政遲早是會失敗的。換句話說,執行力就是執政能力,執行力喪失,執政能力也會隨之喪失。
反對空談、強調實干、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就我們黨來說,自 1949 年獲得政權以來,經過 60多年的執政實踐,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執政能力,否則我們黨早就喪失了政權或執政地位。執行力說到底是一種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黨的作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二)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央部門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改革發展的具體思路、政策和措施。我們現在缺的不是好的路線方針政策,而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和落實。
三分謀略,七分執行。中央的大政方針都要靠各級政府去落實,如果整體執行力不強,就談不上強有力的領導,再好的政策、再完美的制度、再宏偉的目標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也難以實現。
(三)執行力是凝聚人心的號召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凝聚力就是最大的政治力量。我們黨建立已 92周年、新中國成立已 60 多年,之所以在全國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靠的就是我們黨把遠大理想、奮斗目標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緊密結合起來;靠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靠的就是把“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理念兌現在關注民生的點點滴滴上。歸根結底,我們的凝聚力來自于實干。
二、地方政府執行力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政府執行力提升雖取得一定成效,從中央高層對執行力的反復強調,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政府執行力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執行意識和觀念不強
政府在執行政策時憂患和責任意識不強,一些政策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科學發展的觀念,為追求GDP增長和短期利益對上級政府或部門制定的政策進行任意取舍或選擇性執行。有利就執行,不利就舍棄或者變通執行,導致惡劣后果,正是地方保護主義的體現。如各地的房價調控政策, 2013年2月20日《新國五條》出臺,2013年3月1日《新國六條》出臺,但各地的執行情況卻不見得讓人滿意,其實除了北京嚴格執行“20%的交易稅、京籍單身限購一套房”等措施外,很多城市的調控細則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和誠意。這說明很多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在樓市調控的動力和目標上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偏差。
(二)執行政策虎頭蛇尾或逃避執行
國家政策方針或上級政府的指示命令有時不可能兼顧到所有群體利益,某些情形下很有可能與執行政策者所在地區的政府、民眾或執行者本人的利益產生矛盾,從而導致在政策執行的某一階段出現梗阻現象,無法繼續執行下去。另一種情況是政策相對來講是好的,執行者開始也信心十足,可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一點困難便喪失信心,緩慢拖延甚至停止執行。如備受國人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除了個別企業主利益驅動逃避責任,政策法規不健全、質量安全標準滯后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執行不力、政令不暢。 有的地方政府部門,地方政府部門不說不執行,也不說不做,而是找各種理由和借口逃避執行,將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客氣”地推給或轉嫁給其他部門、社會或他人。最后,事情沒做,問題仍在,在這樣的“執行力”面前,食品安全問題只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無法有效解決。
三、地方政府執行不力原因分析
(一)政府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造成政府執行效率低下。
“合理高效的政府組織架構,可以產生最小程度的執行摩擦和最大限度的綜合執行力;而組織架構不合理,則會損害組織的整體效應力,從而削弱政府組織執行力。”政府的執行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組織架構是否合理。而目前我國政府在組織結構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政府機構龐大繁雜,各個部門間職能交叉、權責不明, 這必將導致有的政策重復執行、有的政策無人執行等情況。政府設立的行政層級過多,政策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必須通過各個層級,導致傳遞時間延長,傳遞效果降低,不可避免地產生信息流失,誤差和變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政策的執行效率,導致行政執行力效率下降的現象。
(二)政府執政人員缺乏執行意識
公務員是政府公共行為的實施者,但由于多種原因,公務員素質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某些公務員作風不實,公仆意識不強,“官本位”意識、權力本位意識較濃的現象普遍存在,難以適應現代政府職能要求的規則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廉潔自律意識,給政策的最終貫徹和執行帶來人為的阻力。
(三)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監督機制。
影響政府執行力實現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必要而有效的監督。監督機制應包括監督主體、監督形式和責任追究制。但當前我國缺乏強有力的監督主體、多樣的監督形式和與之配套的責任追究制。
從監督主體方面來看,權力機關的監督有“權”無力,名不副實;輿論監督作用的發揮過多地受黨政監督的干涉而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社會監督在監督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社會監督缺乏必要的機制保障。從監督形式方面來看,監督的形式過于單一。當前,上級政府及其各部門對地方政府政策執行的監督只簡單地依靠下級單位提交大空泛的工作報告和總結來了解執行情況,很少去進行實地調查來了解執行情況從而進行監督。這就造成對政策執行真實情況的不了解,也無法真正實現監督的目的。
四、提升地方政府執行力的有效路徑
執行力是相關制度、人員、文化等要素的綜合體現,政府執行力是通過核心流程即人員流程、戰略流程和運行流程進行工作目標落實的系統化過程。因此,主要通過人員、體制、運行機制三個層面來闡述提升政府執行力。
(一)提升領導干部及公務員的執行力
加強行政執行力建設,應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推動作用。領導干部首先應善謀執行之策。要培養戰略思維,善于把握大局,圍繞如何執行決策進行通盤考慮,努力做到心中有數,創造條件調動下屬抓執行的積極性,促使各級行政人員能由被動執行向主動執行轉變,由常規執行向創新執行轉變。其次,領導干部要帶頭端正執行之風。行政執行力建設要求領導干部由督促執行向率先執行轉變,成為抓執行的第一人。
人是影響執行力的最根本因素。執行國家公務,最終還是要通過公務員的執行來實現。首先,培養公務員實事求是的心態,使其明確現階段所要完成工作任務而必須滿足的各種條件以及怎樣獲取或者創造這些條件等;其次,培養公務員迎難而上的心態,在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此時就要求公務員能夠不退反進,積極進取。
(二)決策執行體制科學化和民主化
提高政策方案執行的質量,就需要切實加強決策執行體制的科學化、民主化。具體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決策執行評估體系。決策的制定必須按照固定程序,經多方評估保證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而在決策執行過程中,也需要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對其執行的進度、科學性和有效性等進行評價。其評估主體除了政府“智囊團”之外,還可由非政府咨詢機構進行決策執行情況的評估。非政府組織相對獨立,極少受到決策者意向的影響,一般能夠客觀公正地對決策執行作出評價。
(三)建立健全政府績效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
政府的運行機制問題,是決定政府執行力高低的關鍵。運行機制主要包括科學系統化的標準和程序運作、體制內外部關系的處理、詳細的跟進措施及反饋機制等。結合我國政府實際情況,亟需加強和完善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建立政府績效評估機制;二是完善政府監督機制。加強和完善政府績效管理與評估,首先要以經濟、效率、效果、效益和公平作為評價要素;其次要遵循民眾滿意原則,以人民的滿意度為最大考量,績效指標公眾可以監督。
完善政府監督機制。馬克思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和他們的利益有關。”因此,政府官員在執行政策時會權衡各種利益,有時會動用手中權力達到個人利益目標。這時就會出現政策執行梗阻現象,只有加強監督,才能保障政策的執行有力。監督必須是權力的監督,沒有權力的監督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必須強化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強化行政問責制,從完善法制上找突破口,保證權力機關的獨立地位和獨立的監督權力。
參考文獻:
[1]藺全錄:《關于提高政府執行力的一些思考》,《中國行政管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8期。
[2]徐珂:《政府執行力》,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版。
[3]唐仕軍:《政府執行力探微》,《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7期
[4]徐紅梅:《政府執行力研究現狀》,《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5] 鄭茜:《我國政府執行力的現狀及提升路徑分析》,《網絡財富》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