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簡 付輝輝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以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為例
●鐘簡 付輝輝
文章以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為例,從永聯村鄉村旅游發展總體情況入手,探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蘇南鄉村旅游發展的運行模式,總結永聯村旅游發展的經驗,為鄉鎮開發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經濟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城鎮化建設提供思路。
新農村建設 鄉村 旅游發展 張家港市
鄉村旅游是指以靠近城郊的農村地區為主要活動場所,以農村原生態景物、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民實實在在的生活為旅游吸引物,吸引生活在快節奏高效率的忙碌工作中的人們,以領略農村特別的鄉野風光、體驗農村生活和回歸自然為旅游目的的一種放松身心的旅游消費方式。
永聯村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地處沿江、滬寧、錫通等高速公路的環抱之中,204國道緊鄰鎮區,旅游交通十分便捷。改革開放前的永聯村,是蘇南地區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發展落后的小村莊。改革開放后,永聯村以工興村,以鋼強村,現在被譽為“華夏第一鋼村”,成了“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今日的永聯村,村民就業方式多樣、管理規范、收入渠道多元化,實現著農業、農民、農村發展方式的巨大變化,小鎮水鄉、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了一幅“中國特色農村現代畫”。
近年來,永聯村不僅吸引了上海、南京、蘇州等周邊大城市的游客,而且每年接待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企事業單位考察團、鄉鎮學習考察團體,2012年實現旅游收入8000多萬元。
永聯村發展鄉村旅游的模式主要為以工業帶動村集體主體開發經營,村民參與發展。在開發過程中,村集體對旅游設施、村內交通道路、園林綠化、田地開發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并成立旅游發展公司對旅游日常事務進行管理,村民以多種渠道和方式參與鄉村旅游收益的分配,其發展模式見圖1。

圖1 永聯村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示意圖
1.以工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永聯村是以工業發展起家,其鄉村旅游開發的主要融資渠道是村主體經濟龍頭企業——江蘇永鋼集團。永鋼集團是全國鋼鐵工業先進集體,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永聯村鄉村旅游發展投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投入完善旅游設施建設。永聯村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方面,共投入8000余萬元,按照“縮小比例的江南水鄉、功能豐富的休閑農莊,農耕主題的文化走廊”的建設理念,建成了獨具特色的江南農耕文化園、兒童游樂場、垂釣中心等功能齊全的旅游項目設施;并在永聯小鎮建成了停車場、賓館、農家樂等特色旅游輔助設施。另一方面是間接投入,主要是永聯村“兩園+小鎮+四基地”的建設投入。“兩園+小鎮+四基地”是指永鋼工業園、江南農耕文化園、永聯小鎮、現代糧食基地、現代苗木基地、鮮花種養基地和長江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兩園+小鎮+四基地”不但是永聯村重要的產業基礎,同時成為展示永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旅游資源。
2.村集體經濟主體開發經營鄉村旅游。永聯村成功借鑒了南街村、華西村等中國典型村莊發展模式而來,主要是由村集體經營管理開發。首先,雄厚的經濟實力決定了永聯村可以由村集體主導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村內鄉村旅游主要項目包括永鋼工業園、江南農耕文化園、永聯小鎮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四大板塊,其中除了永聯小鎮農民的新家園屬于由村集體規劃建設后以優惠價格出售給村民所有外,其余設施所有權和管理權都歸村集體,由村集體統一規劃、開發和經營。所有的旅游收入由村集體統一管理,年終以分紅的形式回饋給村民。
3.以“農”為中心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永聯村的鄉村旅游,主要在“鄉村”上做文章,使永聯村較之其它普通鄉村更富有魅力與特色,讓那些對城市快節奏生活有些倦怠的人們,對之更加向往與回味。永聯村結合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將自己的鄉村旅游定位于現代化新農村展示,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游產業,推出了“新農村考察游”、“學生教育游”、“農事樂趣游”、“田園風光游”、“休閑生態游”和“工廠體驗游”等六大主題旅游產品。村內鄉村旅游項目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部分是展示新農村建設成果;另一部分是通過參觀江南農耕文化園和永鋼集團,游客身臨其境的體驗江南的農耕文明和現代工業文明的魅力。
4.統一管理土地,村民多渠道參與利益分配。永聯村的耕地通過土地流轉,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村集體成立現代農業發展公司,運用智能化控制等多項先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和產業化,進而以低于市場價的方式來保障村民的糧食需求。村集體為村民統一規劃建造了環境優美的永聯小鎮,村民可以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得到房屋的產權,同時村里為達到規定年齡的老人免費提供了設施齊全的老年公寓。除此之外,村民還可以通過參與旅游公司的日常維護管理和旅游收益的年底分紅兩種方式獲得鄉村旅游發展的收益。多渠道多種類的村民福利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永聯村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與全國其他鄉村相比,永聯村鄉村旅游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體現在村集體的正確領導和村民的積極參與兩個方面。
1.從村集體角度出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啟示。(1)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永聯村從全局角度構建新農村鄉村旅游。對于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由于交通、土地、人文環境、鄉俗觀念等多方面的限制,發展相對滯后,單純的旅游項目開發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改變鄉村經濟落后的局面,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根本出發點和長遠目的,從整體角度指導鄉村旅游發展才具有可行性。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財政資金的補貼,解決發展鄉村旅游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且通過新農村建設,使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農業生產技術得到提高、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以及農民素質得到不斷提高,這些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果,都將無形成為發展本村鄉村旅游業的基礎。因此作為領導農村發展的村集體要樹立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游,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來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的發展理念。(2)強化村集體在鄉村旅游開發中的主導作用。永聯村在鄉村旅游開發中,整體規劃與管理經營,都體現了村集體的主導作用。村集體設立旅游管理公司,公司由村委會民主選舉產生相關領導人,再從外部高金聘用人才與內部培養人才等多種渠道和方式聘用具有旅游專業或實踐經驗的人員負責旅游開發和經營管理。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村集體的帶頭作用,主導旅游項目的開發,便于協調村民關系,減少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各種阻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開發,凸顯當地旅游特色,形成獨特風格,使得鄉村旅游開發更加科學合理,也會使得旅游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3)遵照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旅游經濟規律來發展鄉村旅游。各地農村的資源條件、地理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千差萬別,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不盡相同,永聯村鄉村旅游的成功,是具有永聯特色的。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少走彎路。因此在發展本地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村集體根據鄉村旅游內在的發展規律,堅持“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因人而宜”的原則,從整體規劃、市場定位、尋找特色等方面著手,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全局性思考,進而促進本地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
2.從村民角度出發,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啟示。帶動村民一起致富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宗旨和目標,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是要使農民分享發展鄉村旅游的“紅利”。因此,要使農民成為利益主體。通過對永聯村村民的參與度的調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勵村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1)通過示范效應,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永聯村目前發展鄉村旅游的經濟、社會基礎較好,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但像華中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由于缺乏政策引導和實踐經驗,農民的參與度普遍不高。鑒于此,可挑選觀念相對超前、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農戶,引導并扶持其利用家中現有資源和設施條件,建設“農家樂”旅游示范戶,提供餐飲、住宿接待等服務。村集體對這些農戶要給予支持,一方面組織有關人員到農家樂旅游開展較好的地區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經驗;一方面對來旅游的人們進行滿意度調查,并積極采取措施提高旅游服務質量。雙管齊下,加強“農家樂”旅游示范戶建設。(2)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吸引村民參與相關工作。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需要大量的建設者、管理者、服務者。除了引進部分專業的中高級管理人才,絕大多數可在當地村民中招聘從事相關工作。由于村民普遍缺乏旅游發展意識和相關知識,村集體應廣泛宣傳,幫助村民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提升村民的旅游文化,保持淳樸的民風民情,營造一種和諧親善的旅游環境,使農民能在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機遇中,創造適合自身發展的機會,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3)鼓勵村民參與娛樂、購物等服務設施的建設。“購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很多游客非常反感“購物”活動,但如果將購物環節做得非常貼心,則成為游客們喜歡光顧的旅游亮點,更是增加收益的重要渠道。鄉村旅游勾起了游客內心的懷念情節,這就要體現農村的特色——“鮮”、“土”,越鮮越好,越土越好!這些也是村民們的拿手好戲,讓村民們有事可做,做得開心快樂,提升村民們的幸福滿意度,甚至可使一些近乎失傳的農村特色手藝和絕活得到傳承和發揚。
鄉村旅游作為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一種重要經濟社會發展途徑,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農村落后生產模式,提高農民生產效率,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再就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愿望,促進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目的,從而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發展。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加強城市與鄉村溝通聯系,提高人民素質,共同互補,建設文明風氣;能夠對農村進行整體規劃,美化村容村貌,建設整潔村容,有利于農村生活環境的長遠發展,從而有助于推進農村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
(項目資助:本研究得到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項目資助。)
[1]王莉,蘇勤,甘慧超.蘇南模式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態度研究——以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為例.旅游論壇,2010(4)
[2]邱瑋瑋,程道品.新農村建設型鄉村旅游地發展模式探析.小城鎮建設,2009(5)
[3]邵琪偉.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求是,2007(1)
[4]魏九峰,楊舟.鄉村旅游發展理論研究,湖南農機,2007(1)
[5]趙金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實證研究——以蘇中地區揚州市為例.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3)
(責編:若佳)
F592.7
A
1004-4914(2014)06-183-02
鐘簡,湖北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農村經濟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問題研究”湖北師范學院校級創新團隊,湖北黃石 435002;付輝輝,中共張家港市委黨校江蘇張家港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