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宏
國家加大了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同時也加強了對科研經費的審計力度,在審計過程中一些現象較為普遍。
1.科研項目經費的實際用途及支出額度與項目申請時申報的預算相背離。在科研基金立項申請書中經費預算是作為比較重要的一項單獨列出的,要求申請項目人編制詳細精準的科研預算,它既是科研經費在使用過程中的執行依據,也是審計、紀檢部門監督的依據。目前高校對于科研經費的管理依然沿用“重立項輕管理”的理念,對于教師申報科研課題的創新性及申請的幾率層層把關,優中選優,為的是提高學校獲得科研項目的比率,對于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卻忽略不提,而且由于科研人員缺少財務管理知識,對科研經費預算認識不足,缺乏應有的市場調研,導致項目預算編制隨意性很大,預算編制完全是形式化,在實際執行時用途、額度與項目申請時編制的預算相背離就成為必然。
2.經費使用過程中不同的科研項目之間經費交叉使用現象嚴重。由于課題研究周期有1年至5年不等,課題負責人在同一時期擁有幾項在研的科研項目的情況比較普遍,在經費使用時,經費交叉使用的現象較為嚴重,同一筆費用在兩個甚至多個項目中同時支出。隨意的交叉使用很難準確地計算出單項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本,導致經費支出的內容和項目研究內容不一致,項目研究的進度與預算進度不一致,項目預算與項目決算缺乏統一性這給科研預算執行控制帶來很大難題,很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實施監控。
3.結題不結賬以及項目沒完成經費已經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項目結題時常遇到三種情況一是快結題了可是經費還剩余很多,突擊花錢成為必然;二是項目還在研,可是項目經費賬上已無可使用額度;第三種情況就是已經結題了,經費依然在賬上掛著。這些情況是項目管理中各類問題的綜合體現,如編制預算時對項目成本估算不實,經費預算不合理,項目間經費執行的混亂等等。帶來的弊端就是導致學校有限的科研資源閑置,同時也會造成學校職能部門的管理負擔。
究其以上原因,學校現在的科研管理模式與大幅增長的科研經費管理不相適應。不少高校在科研經費管理上“重立項,輕管理”的思維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許多高校把是否取得科研項目作為考核教師能力的重要標準,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教師對科研項目立項都比較重視,但在立項之后的后續管理方面,卻不能及時跟進,在資金使用方面,項目負責人并不精通財務管理和財務核算工作,而財務人員對于科研項目的內容不夠了解,對科研經費的執行缺乏有力的監控導致項目進行過程中產生超范圍支出或者超額度使用資金的問題。對科研經費實施控制是解決科研經費管理問題的關鍵。
1.改變科研經費管理理念,是科研經費實施控制的基礎。學校領導應由過去的“重立項輕管理”的管理理念轉變為“重立項重管理”,只有將科研經費管理好,多出研究成果,確立良好的研究基礎,才可以提高科研課題立項的概率,所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學校的科研經費管理應得到領導的重視,應授權科研管理部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細化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并定期組織相關課題負責人學習解讀,改變課題負責人將科研經費作為自己研究經費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的觀點,正確使用科研經費,使科研經費真正的用于課題研究。
2.建立完善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針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健全分級管理及責任追究制度,規范科研項目從申請、立項、經費使用到結題審核各流程,明確各項目負責人、科研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計監察部門的責任與權限,形成聯動、系統的管理模式,使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得以不斷完善。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結余管理是相對薄弱的環節,所以,首先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科研經費結余管理辦法,合理使用結余經費,使之成為科研人員后續研究工作的資金保障。部分專項資金要求在項目結題后如有結余,將結余資金按專有渠道上繳,而其他縱、橫向經費在撥付時并沒有對結余經費提出具體要求,所以針對這部分結余資金,高校應由科研管理部門協同財務部門、審計監察等部門聯合制定科研結余經費管理辦法,或重新劃撥至相關人員的其他科研項目中作為已結題項目的后續跟蹤提供資金支持,或建立校內科研管理基金,作為其它自主創新課題的研究經費的補充等等,使科研結余經費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這樣可以有效的杜絕浪費、突擊花錢,超范圍開支等違規現象的發生。二是完善財務部門對科研經費的審核監督職能。課題經費一經下達,財務部門要針對每一項科研項目經費單獨立賬、并利用財務軟件將科研經費按預算額度執行經費控制。對于科研經費的每一筆支出財務人員都要嚴格把關,審核科研經費票據信息的真實性,支出的合理性,嚴格控制預算額度,杜絕超預算支出;在經費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有責任監督經費支出內容與本項目研究內容、項目進度與預算進度、項目預算與項目決算的一致性,并應及時清理應收、應付等款項,減輕資金沉淀和項目管理負擔,做好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入賬工作,防止資產流失。
3.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協同管理,實現信息共享。在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應與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計和監察部門相互協調,實現科研經費合同、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科研經費執行情況等信息的共享,便于財務部門、科研管理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計和監察部門及課題承擔院系等相關管理人員和課題負責人能夠及時掌握科研經費的預算及預算的執行、合同的完成等情況,對預算編制不合理、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應及時予以糾正,實現對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同時資產管理部門應將學校的儀器設備信息實現共享,以方便課題申請人在編制預算中對學校現有設備條件進行查詢,滿足設備共享要求,節約科研經費。
1.事前控制——預算編制控制。學校為爭取科研項目,在項目申報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會組織相關專家對申請的科研立項書進行評估,但忽略了課題預算的編制,要實施課題經費控制最關鍵的環節就是預算編制控制,詳盡精準的預算編制是實施控制的基礎、依據,據此科研管理部門還應組織有經驗的財務人員及相關專家參與課題申請人預算的編制工作,根據科研項目的具體要求及相關規定幫助科研人員進行市場調研,核算項目成本,然后根據核算的成本及項目研究的內容劃分為差旅費、會議費、加工測試費、材料費、設備費、出版文獻信息費、國際交流費、燃動費及專家咨詢費等項目,再根據項目立項書將研究工作細分月工作量,季度工作量,年工作量,然后根據工作量詳細編制月度、季度、年度預算,使預算與科研進度緊緊相扣,使科研經費真正為科研項目的研究提供資金支持。
2.事中控制——預算執行控制。(1)經費到賬后,財務部門應根據科研項目批復的預算對科研經費下撥控制指標。針對可以科目間自動浮動調整的如材料費、加工測試費、差旅費等等一般預算科目,留有5%至10%的浮動空間,實行單科目浮動調整,總額度控制,以滿足預算執行過程中市場價格的合理波動。對于不允許調整的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管理費等應實行預算科目剛性控制。預算執行過程中,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致使一些科目超支,執行預算調整審批制度。(2)完善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加強高校各職能部門間的相互協作。完善校園網絡信息實現科研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院系及課題負責人網絡信息共享,科研管理應部門定期走訪各院系及各項目組進行調查研究,目的是掌握在研的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督促項目負責人按照項目立項通知書(任務書)、合同和項目預算開展科研工作,定期將調查結果通過校園網絡平臺送達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應根據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結合經費使用情況報審計部門,審計部門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是否符合課題進度及經費使用的合理性進行審計,并將審計結果通過網絡平臺予以通報,對發現的問題監督課題組及時整改。
3.事后控制——結題與績效控制。結題控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科研經費的審計。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組織審計人員、財務人員依據科研項目申報時的預算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尤其是對尚有余額的課題的后續支出予以審查;二是投入與產出的評估。建立校內科研績效評價平臺,抽調各學科的專家組成評價組,對結題的科研項目的經費成本構成進行分析,考核經費的使用情況與科研成果產出的對等關系,同時對課題研究成果的社會效益及科研成果轉化進行評估,建立校企聯合平臺,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1]何愛群,田華靜.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綜合,2011(10)(中)
[2]韓卓飛.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淺探【J】.財會通訊.綜合,2011(11)(中)
[3]高躍峰.淺議高校科研經費預算控制【J】.會計師,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