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文
西方經濟學在傳統中是以理論思辨和邏輯推理為主要特征的,直到1948年,哈佛大學的Chamberlin在課堂上首次進行了市場實驗,希望用實驗來檢驗新古典的完全競爭理論。盡管結果不理想,他的學生Smith卻深受啟發繼續研究,并與1962年發表了《競爭市場行為的實驗研究》,成為實驗經濟學的奠基之作。2002年,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VernonL.Smith)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意味著這種經濟學的實驗方法被主流經濟學所認同。
實驗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意義主要在于將經濟學從理論帶回現實,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將經濟學原理變得由抽象——直觀,枯燥——生動。西方經濟學中的原理大多在教科書中是通過語言描述、幾何圖形、數學公式等方法來表達的,對于初學的同學來說,比較抽象和枯燥,而從實驗經濟學中得到的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可以簡單化環境條件,預先設計實驗環節,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得出實驗結果,再從中歸納總結蘊含其中的經濟學原理,使得教學變得生動和直觀,更加易于理解。
2.將主要由其中教師講解的課堂教學變為互動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過去的教學多為講述式,即使運用了多媒體教學的情況下,也主要是從學生的視聽感上加以刺激,而實驗教學中的學生就是實驗者,他們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角色由被動思考轉為主動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激發了創新思想。
3.實驗教學的訓練,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Gremmen和 Potters(1997)檢驗了國際經濟關系仿真實驗對于提升學習成績的效果,發現實驗前后分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Emerson和 Taylor(2004)則檢驗了 11個課堂實驗的有效性,結果發現在大學經濟學理解考試(TUCE)中的成績收益很顯著,特別體現在難度最高的認知水平的試題上。
我們要將較為復雜的過程,通過實驗簡明地再現出來,以下幾個原則是必須注意的。
1.實驗條件的簡化和環境的可控性。所謂模型,就是要舍棄次要的因素保留主要的因素,就是簡化了的現實。經濟學實驗也是如此原理,只有這樣,實驗才可行可控,才能演繹主要矛盾,再現事物發展的脈絡,才能透過實驗分析結果找出規律。
2.實驗內容選取的典型性。西方經濟學的內容十分龐雜,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必須選取代表性的富含典型內容的原理作案例,比如,完全競爭市場均衡實驗、廠商生產和成本實驗、博弈論實驗、檸檬市場實驗等。
3.獎勵制度下的實驗的高仿真性。為保證實驗在學生眼中不是游戲,而是一種經濟現象的再現,可在學生中進行實驗的宣傳和鼓勵,在積極申請的學生中通過某種形式選拔一部分學生參加,給參與的學生一種成就感,未參與的學生一種向往參與感和努力參與感,并在實驗結束后,拿出一定的小額經費或獎品給予實驗中表現或業績優秀者獎勵。
實驗教學中通常包括四個主要環節:設計實驗、講解實驗、支付報酬和獎勵、分析實驗結果。實驗制度確定了被試者,也就是經濟實驗的參與者按照什么樣的規則進行交易或決策,規則的變化通常會對被試者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1.設計實驗:主要包括實驗條件、實驗過程描述、交易的注意事項、實驗中需要的相關記錄表格的設計、擬討論題目的設計。
2.講解實驗:必須用簡明的語言給學生將以上設計實驗的主要環節講解清楚,包括這個實驗主要是做什么的,需要哪些實驗條件,大家按照什么步驟和程序去做,實驗中必須注意的一些問題,實驗中要及時做好各種數據記錄。
3.支付報酬和獎金。通常如果需要參與者認真對待實驗的每一個環節,給予實驗足夠的重視,需要給予參與者一定的物質獎勵。最好的做法是對于實驗中的優勝者和業績佳者,按照總交易額的一定的比例給予獎勵或者給予一定的實物獎勵。
4.分析實驗結果。實驗的過程結束后,要組織實驗者迅速整理計算實驗數據,根據實驗數據來分析其中的規律,教師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完成實驗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論的理性認識高度。并組織學生圍繞實驗設計中的討論題目進行更深入的討論,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實驗在經濟學教學中的目的是通過創造情景條件再現經濟學原理,因此,簡單的技術問題就必須加以注意,以保證實驗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實驗方法的科學性。實驗一定要體現可控性和重復性的特點,即要用統計實驗法來做,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其基本方法和規律。
2.實驗角色的選擇。為了達到實驗的高仿真性,實驗角色的選擇十分重要。通常因為個體因素的差異,人們會對同樣的問題作出選擇上的差異,所以在選擇人群的抽樣的廣泛性上和參與的積極性認真度上要好好把關,通常參與者的抽樣人群越廣泛越符合實驗者的心理角色,參與的積極度和認真度越高,作出的結論就越符合設計意圖。
3.樣本的數量。通常的實驗分為發現型和檢驗型兩種,發現型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特別需要一定的樣本數量保證實驗結果的無偏,由于經費限制等原因,通常會出現樣本數量的不足和被招募的參與者較多集中在學生群體中的現象。即使高校經濟學教學的課堂,也應選擇不同的年級的學生來參與實驗,以保證實驗的相對客觀性。
[1]胡娟,高潔,孫永平.實驗方法在經濟學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2]張耀輝.實驗經濟學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丹尼爾·弗里德曼,山姆·桑德.曾小楚,譯.實驗方法:經濟學家入門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王凌峰.實驗經濟學方法在博弈論研究中的若干技術問題 [J].統計與決策,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