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強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粗放型發展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發展方式。經濟轉型升級就是把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轉變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產業和產品。實踐表明,不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持續。按照現有發展方式,中國石油只夠用十幾年,煤炭只夠用100多年,動力發生問題,生產、生活如何進行?所以,中國經濟不可持續的問題不是在遙遠的將來,而是現實地擺在我們眼前。所以,厲以寧教授強調指出:“只有經濟轉型后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p>
1.產業結構不合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積累、高投資支撐,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產業結構問題。第一,生產結構不合理。現有生產供給結構不能適應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變化,一方面表現為低水平的結構性、地區性生產過剩;另一方面又表現為企業低素質下的生產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二,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各類產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分散程度較高,集中度較低,導致我國產業的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經濟效益難以提高,經濟運行存在高消耗、低效益、高投入、低產出的狀況。第三,產業技術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缺少真正的投資主體,特別是缺少投資活動的成本約束和效益激勵,形成了科研與產業相分離、技術商業化能力較低的狀況。
2.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制造業整體上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專利較少。技術知識積累是技術創新的前提,企業創新活動高度依賴企業以往積累的專利知識和經驗。有技術知識積累,企業創新才有堅實基礎。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制造業企業迅速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實踐表明,越是對現代化的先進制造業而言,自主創新對企業生存與發展越是關鍵,而在自主創新體系中,占首位的因素是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這個結論雖然早已被證實,但對我國制造業企業來說,一直是沒有有效解決的問題。在產業和企業層面,我國在研發經費的投入上處于世界較低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國際上大公司的研發費用投入一般在利潤的5%到10%,而我國企業的絕大多數企業都達不到5%的水準。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1%,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2%,企業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3%~5%,企業才有競爭力。
3.資源要素的普遍升值推動成本上升。一是土地要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土地供需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各房地產商拿地步伐加快,使得實業型企業拿地越來越困難。二是資金要素。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三是人工要素,我國大部分地區工資標準上調,增加了企業用工成本,人工成本漲幅在10%以上。
1.調整結構,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一是要發展和培育一批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先進的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商貿、金融、物流、會展中心建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用現代服務業提升制造業,形成工貿互動的良好局面。三是扶持和壯大一批重點企業。鼓勵企業通過走資本經營、品牌經營相結合的道路,重點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創新型企業。
2.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土地方面,除積極爭取指標、合理安排用地指標外,還要加大挖潛力度,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資金方面。各銀行仍然要加大對企業的投入,通過組織存款、拆借資金等方式,使得貸款的資金空間擴展,富有調劑余地,保證足量的信貸資金來源。
3.實施產學研合作,破解技術和人才難題。堅持“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引導企業有效利用國內外科研院所的資源,搞好多種形式的技術引進和技術合作。
第一種合作方式的特點是“委托開發、購買技術”。這種合作方式適用于科技企業創新活動的起步階段,企業規模不大、科技實力不強、企業獨立開發科技新產品條件尚不具備,企業則采取委托開發的方法,由企業向大專院校所提出科技產品開發的目標要求和技術參數,雙方簽署開發合同。開發成功后,通過技術和產品轉讓方式轉交給企業,包括知識產權。
第二種合作方式的特點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栃虏牧瞎窘⒃菏抗ぷ髡竞筒┦亢蠊ぷ髡荆憬髮W、浙江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學院、四川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寧波工程學院、湖北理工學院、華南理工學院等10多所院校進行技術合作,每所院校都有1至2位教授、專家參與工作,實行研發成果產業化,合作方式的特點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專家、教授都是根據工作需要時來溫州,技術難題解決后離開溫州,企業和專家都沒有強留和長住的意愿。
第三種合作方式的特點是“情感投入、價值分享”。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是科技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情感投入、價值分享”是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去激勵人才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天正集團的領導,真切感受到人才是企業的主人,集團公司通過實施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股權、期權制,實現人才分享天正事業與財富,實現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
[1]毛蘊詩,吳瑤.中國企業:轉型升級[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2]胡遲.論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J].經濟縱橫,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