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余 波 王孔峰
醫院是以防治疾病為主要任務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之一。它是對公眾或特定人群實施治療預防的場所,除具有一定數量的專業醫護人員外,還必須具備大量的專業醫療設備。才能為病人這一特殊的群體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資產的多少和管理的好壞,反映了醫院規模的大小和醫療水平的高低。因此管好用好醫院的資產已成當務之急,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1.黨委必須真抓實干,牢固樹立資產管理“三個觀念”。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醫院的資產管理長期處于標準不細、核算不清、處置隨意、統籌乏力、預算不嚴的狀態之中,在醫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已凸顯為一個明顯的制約因素。為此,醫院黨委必須強化資產管理改革,在思想認識上自覺地樹立“三個觀念”:一是管好用好資產既是貫徹上級的指示要求,更是醫院發展之需的觀念;二是既要突出部門主抓、責任到人,更要強化黨委統籌、主官問效的觀念;三是既要突出重點抓好軟硬件建設,更要夯實基礎,持續推進的觀念。從而在資產管理改革的工作思路上,使之與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數字化建設、加強精細化管理、創建現代化醫院等大項工作有機地融合起來,結合抓、抓結合,有效地增強醫院黨委對資產管理改革的統籌效能。
2.廣泛宣傳教育,增強全員資產管理意識。醫院資產管理涉及到各科室、各部門,黨委必須從轉變全院人員的思想觀念入手,自上而下地組織學習上級有關部門頒發的有關國有資產管理規定等文件精神,利用櫥窗、網絡等多種渠道,大力強化全院人員的資產管理意識,引導全院人員自覺認識到:資產管理是醫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和行政辦公等各項工作的基礎管理,是決定醫院醫療技術、經濟運行和后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節約資源、提高效能的主要途徑,資產管理人人有責。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可有效地克服推進資產管理改革的思想障礙,破除“與己無關”、“重錢輕物”、“重購置輕管理”等舊觀念,增強全院人員的參與意識和關心支持資產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3.健全組織機構,強化管理領導。醫院黨委要以健全資產管理組織機構為抓手,強化對資產管理改革的組織領導,及時成立醫院資產管理領導小組和資產管理辦公室,在堅持黨委管財制度化、資產預算科學化、操作程序規范化、日常管理正規化、資產處置公開化、制度落實日常化、檢查督促經常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資產預算與經費預算、統配定額與支出限額、集中采購與統一管理、計價運行與收支核算、調劑處置與資源節約、管理考評與目標責任的資產管理“六位一體”模式,有效地明確各級組織機構在資產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權限,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分工,細化崗位責任制,完善資產管理“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
1.推進建章立制,強化制度管理。在推進資產管理改革的進程中,醫院要高度重視資產管理的制度建設,嚴格按照國家、軍隊的相關制度、規定,結合醫院實際,要制定一整套涵蓋資產管理各個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時,既注意使之與國家、軍隊的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相一致,又注意維護制度體系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實際工作中,堅持嚴格按制度辦事,嚴格按程序辦事,嚴格按權限辦事。對在資產管理中造成資產浪費損失的,嚴格按制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資產管理做出貢獻的給予相應獎勵,嚴格做到獎懲分明。通過完善制度和嚴格落實制度,有效地實現醫院資產管理無損失、無流失、無公物私占、無隨意損毀,資產管理規范,無審計問題和經濟案件。
2.摸清資產底數,強化產權登記。摸清資產底數,不僅是強化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而且還是進行經費資產一體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對此,醫院要專門成立資產清查辦公室,對全院資產分門別類,逐一“過濾”。醫院進行財產清查登記工作以后,使資產的增加登記達到規范、準確,對存在部分資產因報廢損失、調劑等原因的資產減少導致的賬實不符現象,會造成資產存量的“虛增”現象。醫院可采用“大包圍,逐個殲滅的方式”,以資產賬為標準,以實物資產為依據,逐條逐項“過濾”,及時進行相應的財務科目處置,以便做到賬實相符。
3.建立定量標準,科學進行資產配置。為加強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在摸清資產存量的基礎上,實行預算控制的限額管理。根據醫院規劃,以五年為一個時間檔,要求科室、各部門建立需求數據庫。由醫療器械管理委員會組織進行可行性論證,再根據財力可能、效益評估進行審查,最后通過會議,形成醫院五年資產購置方案。所有的資產購置都必須從庫內提取,可有效防止盲目購置、重復性購置。同時,對資產的使用年限,從使用效率、主構件的理論年限、維修成本等方面,實行一資一評,可有效地形成資產按實評估體系。
1.嚴格執行預算編制,統籌利用財力資源。為實現實物資產管理效能的提高,醫院首先要從預算的編制上下功夫,嚴格遵循預算編制程序,堅決貫徹執行預算,做到“錢物并重”,強化預算的約束力。對實物資產預算采用“兩上兩下”的預算編制程序,按照零基預算、細化預算、綜合預算的要求,按照部門和預算科目進行編制,從而考核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促使各部門有效地完成任務。對于價值大、使用周期長的設備和工程設施類資產,由于其建設周期長,經費開支巨大等特點,醫院采用項目預算。日常行政辦公資產、周轉物資的預算編制,突出其保障和滿足日常事務的需要,考慮到高消耗性和流動性,進行預算編制。醫院要加強預算執行考核力度,對不按預算的行為堅決予以制止。在編制預算時,結合年度資產清查情況、資產使用考核情況,通盤考慮存量資產、新增經費的投向、投量、論證的預期效果等,實現財力資源的優化統籌配置。
2.強化全成本核算,提高資產管理效益。醫院對資產實施全成本核算,促使各使用單位對項目、設備的需求有效地進行自我約束,可成功地避免無效益的需求,也對閑置的資產進行了盤活,從根本上扭轉過去科室之間爭業務用房、爭添置設備的現象,呈現出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醫院現有資產的有效利用。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促進了“物盡其用、時盡其效”的局面形成。
3.落實資產監督考核,發揮資產全程效益。在資產管理過程中,醫院從物資的采購、使用、維修、報廢的生命周期中,實行全程監督,效益效率考核,充分發揮資產的效益最大化管理。一是集中招標采購,節約成本。充分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論證,在采購中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和《醫院物資采購管理暫行辦法》。二是實行大型設備考核機制,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醫院對價值較高的醫療設備,如單臺(件)達20萬元以上的設備,實行單機考核制度。分半年和全年兩次,并進行周會講評、院內局域網公示。對使用效益效率不高的設備,按績效考核辦法執行。同時,醫院資產管理辦公室和領導小組對負責人進行談話,查找原因和尋求解決辦法,確保設備發揮最大效益。三是實行全程監督機制,確保資產管理規范。在資產管理的生命周期中,醫院應始終將監督機制落實到位。嚴格采購程序、處置報廢程序、日常維護管理,完善審批手續,確保資產的生命周期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1.加快信息化建設,實現資產數字化管理。運用信息系統、網絡平臺,條碼技術,采用PDA手持機進行資產現場檢查盤點,可有效地推進一體化、網絡化、可視化的資產數字化管理模式。數據資料通過網絡交換,資產的各種有關信息做到一次錄入,全程共享;一地錄入,全院共享。不僅使信息交換效率提高,而且使信息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有了可靠保證。信息更新快捷,科室負責人通過瀏覽器界面可直接查詢本科室的資產數據,有利于資產數據的正確性,并全面參與資產管理,改善了資產管理方式,大大提高資產管理的能效性。
2.引進條形碼技術,實現資產身份證式管理。在資產管理手段上,醫院要科學地引入條形碼技術,做到一物一碼,保證資產賬物一一對應。通過條形碼使資產賬與實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快速、準確的數據采集,有效地解決資產數據采集分散的難題,克服了傳統資產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的統計數據不準確、盤點工作耗時費力等問題,確保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實物統計時數據資料的完整、真實、可靠,提高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條形碼技術在醫院資產管理中的應用,更新了管理理念、優化了管理流程、完善了管理制度,實現了對資產的科學動態管理,為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
3.加強智能化建設,實現資產全封閉式管理。通過物資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應用,使醫院藥品、衛生材料、辦公用品、被服、固定資產等物資納入計算機管理之中。醫院物資管理系統,建立集“入、出、存”一體化的管理流程,實行“物流”全封閉式管理模式,實施“任務、責任、質量、服務”定位管理方法,實現物流與成本核算、會計核算等系統的一體化應用,實現各系統數據的共享、聯查,保證賬物相符,充分發揮醫院管理信息資源的整合效益。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從“以財務為中心”逐步轉向“以使用單位為中心”,抓住關鍵環節,實現帳、卡、物一致,做到與財務、績效等系統的無縫連接,保證固定資產實物、財務賬目和資產臺賬三者一致,減少固定資產流失。
[1]孫陽,余波,朱曉梅,程香玲.深化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實踐與體會.東南國防醫藥,2013(2)
[2]鮑君杰,嚴濤.醫院固定資產的移動化管理.中國醫療設備,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