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睡得好才能考得更好
記者 趙維莉
書到用時方恨少,可是到了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卻感覺不是書不夠讀,而是時間不夠用,總是想著擠出一切時間來看書。于是,本來就少得可憐的睡眠時間也被大大“侵占”,甚至有的同學考前每天只睡三五個小時,對此內科醫生李楠表示,這樣的做法只會“事倍功半”,學習成績能不能上去還不知道,健康是一定受到損害的。
很多學生在考試前都會進行高負荷學習,“開夜車”則習以為常,對此李楠醫生表示長期睡眠不足,會引起體質下降,引起判斷力減弱,思維遲鈍,甚至會導致神經衰弱?!扒嗌倌牦w內促進其生長發育的生長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進入睡眠狀態時才會大量生長,如睡眠不足,甚至會影響他們的發育?!蓖瑫r她還提示各位,睡眠不足可造成心理疲乏,情緒多變等。
有些學生和家長也意識到睡眠不足對健康的損害,于是想通過“補覺”來彌補,可是發現有時明明睡了一大天,可是起來以后還是精神不振,這是因為睡覺時間過長,讓睡眠中樞長期處于亢奮狀態,而其他神經中樞由于受到抑制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就會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感到終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睡眠時間長了,學習效率卻減低了,試問分數又怎升上來呢?
那么要如何睡的好,又復習的好呢?李醫生是否有妙招呢?她建議各位考生不妨根據個人不同情況來調整個人作息,簡單說就是“跟著高考作息走。”
很多學生在備考期間都會選擇“沖刺”來迎接最后的“戰役”,殊不知這樣睡眠作息不定時,不但生物鐘難以適應興奮點與疲勞點,而且容易引起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感冒等疾病的發生,反而得不償失。因此李楠醫生建議大家不妨從考前一周到十天開始做準備,一步步調整睡眠時間,“尤其是對那些已經習慣晚睡的同學來說,可以嘗試每天提前二十到三十分鐘上床就寢,同樣第二天提前相同的時間起床,經過幾天的調整我們的生物鐘就可以適應了?!彼龔娬{同學們一定不要“一口吃個胖子”,免得躺在床上睡不著,輾轉反側反而會引起焦慮導致失眠,待到第二天一早鬧鐘響了自己才睡了一小會兒。每天有計劃地提前一點時間就寢,既保證睡眠的質量,也比較符合常規的生物鐘。當然,最終的檢驗標準以考生的自我感覺為準。
此外她還強調,通常來說考試時間都定在上午九點和下午三點開始,因此同學們作息時間調整的最終目標是把生物鐘的興奮點調整至這兩個時間段。
也有不少同學在面臨重大考試前非常容易出現睡眠問題,有些人特別嗜睡,但睡醒后精神不佳,一些人則相反,焦慮緊張,晚上難以入眠。李醫生解釋說,其實睡不好就與他們睡眠“不守時”有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保證每天準時睡覺,讓我們的生物鐘適應這個睡眠規律后,自然更加容易入睡。
如果考生失眠了,切記不可隨意吃藥。幫助睡眠類藥物其中含有鎮定成分有較大副作用,可能造成考生連續幾天精神萎靡不振。況且,根據考生體質的不同,用藥也有區別,如果私自用藥,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復習和考試。
另外有不少同學習慣隨時隨地“小憩”,甚至有些同學在夜半時分就把復習的戰場“轉移”到床上,放下書本倒頭便睡,對此李醫生表示千萬不要從書桌直接上床,這樣不利于進入深度睡眠。因為人的大腦從興奮狀態到睡眠狀態,要有個過度、緩沖的過程。因此,應該在睡覺前讓大腦放松30分鐘,使思維放松下來。
同時,她建議現在天氣也熱了起來,天也長了,大家不妨在臨睡前選擇到戶外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之后再沖個熱水澡,“熱水淋到身上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可以幫助考生睡得更香,提高睡眠質量。”
很多同學在臨睡前會喝杯牛奶來輔助睡眠,她則建議不妨換成一杯葡萄糖水。傳統觀念是牛奶含有較多色氨酸,能促進大腦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分泌,有助入睡。但最新研究表明,色氨酸在4小時后才會發生作用。而葡萄糖水則能在短時間內提升體內血糖,讓人產生睡意。但需注意,喝葡萄糖水后30分鐘內就要上床躺下,否則就會進入血糖分解的興奮期。
不過她也建議,同學們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杯溫開水,有助于體內排毒,除去睡眠中產生的汗濕,讓大腦慢慢清醒過來。然后一定要吃早點,最好是經過營養搭配的,有助于讓睡眠時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樣可起到振奮精神的效果。有條件的話,可含服一些參片,有提神的作用。
編輯/趙維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