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媽
我跑出廚房一看,地上躺著破碎的碗,還糊了一攤碎蒸蛋。我無奈地對豆豆說:“沒得吃了吧!”他手足無措地看著我,估計是等著挨訓。想到這才一大清早,孩子還餓著肚子呢,實在不忍心,便說:“先喝花生湯吧?!?/p>
豆豆怯怯地說:“媽媽對不起,我來打掃吧?!边^去豆豆打碎了什么,我都是讓他自己收拾殘局的,可今天想著湯會涼,又怕他割傷手,索性就自己來了。我把碎碗片和蛋掃進畚斗,倒進垃圾桶,一轉頭發現豆豆還盯著我,像是希望我說點什么。
我突然發現,自己這“毫不追究”的態度,反倒讓豆豆愈發不安了。我不呵斥,是因為這沒有積極意義,豆豆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下次肯定會更加小心的。但豆豆不安的眼神,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犯錯被抓個正著的孩子,可能需要我的表態,來完結這件事情,否則他會一直沉浸在內疚和過錯中,造成心理壓力。
怎么完結這件事呢?除了責罵,難道就沒有別的收尾方法了嗎?
我想了想,對他說:“一會兒外婆回來了,估計會說你幾句。你要有心理準備!”
“媽媽,那我們一起保密,不要告訴外婆,好不好?”他小心翼翼地問。
“可是外婆看到垃圾桶里的碎片和蛋,就會知道的呀!”
“那我們拿張舊報紙蓋在上面,外婆不就不知道了!”他眨巴著眼睛,期待著我的認同。
不對,我不責罵,也不代表要包庇他呀!歸根結底,還是讓他主動承認錯誤,才是最好的結果。于是我換了個角度,說:“你覺得自己是個勇敢的人,還是個懦弱的人呢?”
“當然是個勇敢的人了!我在學校還是旅長呢,打仗可厲害了!”最近豆豆迷上了軍事,常和小伙伴們在學校玩作戰游戲,這個“旅長”就是大家推舉的。
“勇敢的人會承認自己錯誤,是吧。你連打碎了蒸蛋都不敢主動認錯,媽媽覺得有點像軟弱害怕的表現喔!”
豆豆作思考狀,而我決定給他空間。
“一會兒外婆就回來了,你想想該怎么做吧,媽媽也很想知道,豆豆到底有沒有擔當,是不是個合格的‘旅長?!闭f完,我繼續進廚房忙活了。
豆豆的花生湯還沒有喝完,外婆就回來了。出乎我的意料,外婆剛一開門,豆豆就追上去說開了:“婆婆,我跟你說個事哦。就是今早你蒸的蛋嘛,我吃起來有點淡,就想要加點鹽……”
我在一邊幽幽出聲:“說重點。”
“婆婆,我打破了碗!”豆豆爽快承認了自己的錯,而我等的,就是這句。
外婆一聽,先是趕緊問他有沒有受傷,得知豆豆啥事兒沒有后,繼而就嘮叨開了:“怎么那么不小心啊,做事那么粗心怎么行呢……”
“對不起,婆婆。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加點鹽?!?/p>
外婆張嘴還想說什么,我趕緊對她使了個眼色,轉身對豆豆說:“不錯,做錯事后能主動承認錯誤,果然是個勇敢的孩子。你看,只要勇于承擔,媽媽并不會責怪你的,更重要的是,以后這樣的錯誤,我們不要再犯了,好嗎?為了紀念你這第一次主動認錯,媽媽準備再蒸個蛋作為對你的獎勵!這是你用勇氣換來的!”
就這樣,早上的一場小風波,皆大歡喜地化解了,在我們心里都完整地畫上了句號。豆豆呢,知錯認錯,還沒受到處罰;而我通過觀察和鼓勵,也對他增強了信心。事情雖小,卻是一次難得的“完形”體驗——讓孩子自己接受過錯,反思行為,比家長劈頭蓋臉一頓說教,更有助于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