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貞
(蘭州鐵路局蘭州通信段,甘肅 蘭州 730000)
SDH是在同步光網絡基礎上形成的,將復接、線路傳輸及交換功能融為一體、并由統一網管系統操作的綜合信息傳送網絡,適用于光纖,適用于微波和衛星傳輸通用技術體制,是當今信息領域在傳輸技術方面的發展和應用的熱點。SDH在幀結構中進行信號的固定,復用后在光纖上通過一定的速率進行傳輸。SDH信號的復用以及上下主要在電路層完成。當光纖中有信號通過ODF到達ADM,光信號須經過O/E轉換成電信號后,才能通過通信電纜與用戶相連。SDH網絡有鏈型、星型、環型、樹型等結構,其中雙環結構是常用形式,因為其有自愈功能,能提供較高可靠性。
ATM是信元的復用以及交換的技術,作為轉換模式,將信息進行組織,轉換為信元。對視頻信號、數據和聲音的傳輸采用長度固定的信元。在進行傳輸的過程中,為保證多個用戶能夠在高速線路中能夠共享資源,通常都會使用時分復用的數據傳輸形式。該方式又能夠根據模式的差異分為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兩種方式。在進行通信的過程中采用較多的方式為同步傳輸的方式,同步傳輸將實踐等分成一個個片段,這種片段稱為時隙,再由時隙組成幀,一個信道能占用一個時隙,用戶可以占用多個信道。異步傳輸模式應用中,終端和終端間不以時間為參考,并且時隙被固定,不會被使用者固定占有。ATM中長度固定,但長度相對較短,信元傳輸會占用一個時隙,且每個信元可以做一個分組。
SDH平臺是MSTP技術依托,能以SDH作為基礎予以實現。首先該技術對SDH交叉能力能全面保留,并且還具有傳統PDH以及低速SHD業務接口,從而滿足TDM需求;其次,該技術對于ATM處理以及網絡二層交換和透傳、RPR處理等功能都可以全面提供,用以滿足匯聚、整合、梳理數據的需要。MSTP是SDH為適應傳輸以太網數據而在SDH基礎上改進后的傳送平臺標準,主要改進是在接口單元增加ETH/ATM等業務單元,基礎傳送層主要還是沿用SDH傳輸;MSTP是從SDH 平臺延伸出來的同時實現TDM、ATM、以太網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和傳送,提供統一網管的業務平臺體系。
這是有效的數據傳輸技術,隨著GPS技術發展,長距離RTK需求使得傳統的電臺數據鏈的數據傳輸技術已經無法適用。但是RTK的網絡數據傳輸技術則可以將UHF電臺以網絡予以替代,在數據的傳輸性能上更加的穩定,并且基于網絡的性能,使得數據的傳輸距離更遠,在網絡環境下,信號不會或較少會受外界環境干擾,因而數據鏈傳輸中已經逐步的成為了逐流技術。GPRS作為分組無線業務,是以GSM發展出的新型的承載業,但是不同于GSM應用電路交換的撥號連接的方式,GPRS在數據的傳送上使用的是新型的硬件設備以及軟件系統,在原有通訊網絡的基礎上,形成網絡新型邏輯實體。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鐵路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鐵路部門必須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的有線和無線通信的傳輸和接入方式,實現鐵路通信網的升級,發揮鐵路通信網在國民經濟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接入網技術是鐵路通信中一項關鍵技術,由于原有用戶銅纜接入的普遍性和現在光纖技術的發展,接入網建設就必須考慮通信網絡的現狀與發展,這就決定了接入網技術多樣化。接入網從接入方式上分為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
(1)高速率數字用戶環路技術。
通過2-3對雙絞線雙向對稱傳送基群數字速率信號,傳送距離為3km-5km,上行速率與下行速率相等。通過回波抵消技術實現在一對雙絞線上全雙工傳輸,通過特定的編碼和調制方式提高傳輸質量,用多線對并行傳輸,以降低每對雙絞線上的傳輸速率,增加無中繼傳輸距離。
(2)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
該技術的上下行速率具有差異性,上行速率僅為幾百kbit/s,甚至有些只能達到幾十kbit/s,但是其下行速率可以達到10Mbit/s,該技術在視頻點播系統中應用較廣泛;家庭用戶使用中該技術高速率的下行通道能夠提供多路圖像以及低速語音信號,而用戶的控制信號則可以通過上行信道進行傳輸。ADSL在家庭用戶中使用較多,其無需改動現有雙絞線,傳輸速率基本可以滿足用戶需求。
(3)混合光纖同軸電纜接入技術。
該技術的發展是基于有線電視CATV系統,通過光纖連接地區中心和有限電視中心、光節點和地區中心,通過同軸電纜對用戶設備和光節點進行連接。調制手段為副載波調制,通過一定改造手段將CATV系統傳輸系統從單向改為雙向。HFC能利用原有有線網絡,減少投資,形成綜合性的寬帶業務網,支持多種業務。
(4)光纖用戶環路技術。
該技術傳輸媒介主要為光纖,根據光纖延伸距離差異分為三種。FTTB技術是目前用戶進行信息接入最理想的方式,但是結合實際看,該技術成本較高,而FTTC、銅纜和FTTB相互結合的接入方式,雖然是折中方案,但價格經濟,并且能擴展為FTTH,因此可行性較高。
在接入網的傳輸中全部或者部分引入無線媒介便形成無線接入網,該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移動終端業務,并在固定終端業務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在無線接入系統中集群系統便是一種專用的移動通訊系統,功能強大,繼承了計算機網絡、程控交換以及微處理機等技術。全面實現了通信、控制及交換等功能,對系統內用戶能自動將信道以最優方式通過無線撥號方式分配,將系統中資源及頻率資源等進行有效利用,從而減少系統內呼損,增加用戶體驗舒適度。由于該技術功能上的特點,在調度指揮、搶險應急等方面較為適用,并將通信頻率問題進行良好的處理,進行合理的頻率分配,所以運營管理部門對該技術較青睞,并將該技術應用到目前鐵路通信中。
[1]卜長,趙志熙,高繼祥.我國鐵路計算機聯鎖發展的啟示與展望[J];中國鐵路,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