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森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101601)
2007年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了適應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持續增加的現狀,實現畢業生更好地就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26號)和《教育部 人事部 勞動保障部關于積極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07〕24號)等部門相繼發文要求,進一步提升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提高廣大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發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7號文件,文件中明確要求:“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要求,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經過近10年的發展,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在各高校相繼開設,但是各高校開設的情況也不近相同,本文就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為例,淺析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體系。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化、體系化的工程,而非學校某一部門個體就能夠完成,需要得到教務處、系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
首先,如何搭建一個好的平臺,是組建師資,爭取支持的基礎性工作,我院采取了實地調研,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組織有學院主管領導、教務處、系部負責人參與的課程建設研討會,通過會議的形式確定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在我院的教學地位,為實現下一步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其次,組建師資。師資組建要體現出廣而嚴的特點。所謂廣就是要充分吸納所有系部的專兼職教師參與;所謂嚴就是要求參與該門課程教學的師資必須要從事學生管理第一線工作。再次,爭取支持。爭取支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院領導層的支持,二是人員上的支持,三是資金上的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人才結構提出了新的需求,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同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解決就業結構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是技術技能型。并對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率先轉作職業教育。這一政策的出現,對高職院校既是挑戰又是機會。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從細微處著手,僅從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情況來說,課程教學要做到三結合。
首先,教學要結合專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師資選擇上要優先考慮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專兼職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其次,教學要結合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特點,開展體驗式和模塊化教學。再次,教學要結合行業需求。高職教育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開展的所有學生工作都要圍繞學生就業展開,打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融合行業特點及人才需求特點,要與行業單位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學模式,實行“雙師”教學。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除在第一課堂教學中實現其目標以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程加以補充和強化。
首先,實現課程教學與學院大型活動進行對接。在每個學期課程模塊教學結束后,要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學院組織的大型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利用學生職業類社團開展系列活動。高職學生職業類社團是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之一,高職學生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開展職業工作坊、職業類講座、社會實踐之類的相關活動,提升學生在求職招聘中的綜合能力。再次,將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情況列入學生學分考核范圍之內。建議:
高職院校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安排上,要結合本校的教學規律和學生特點進行有效地安排。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基本上采取2+1或2.5+0.5的教學模式。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模式,在該門課程的教學上,建議根據高職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采取分時段、分模塊、分階段地進行教學,同時要結合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適時調整。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需要配備一定比例的社會師資力量,僅僅依靠本院師資難以實現較好地的教學效果。必要的社會師資隊伍以外,還要不定期開展專業化的、系統化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方面的培訓,擴大師資隊伍考取就業指導師資格證書的人員比例。通過系統培訓,不僅讓教師能夠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彌補高校教師社會實踐經驗不足的一面。
高校開展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方面的研究,是指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研究高校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對于調整學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都將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另外,對于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設立專職教師隊伍,開展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真正意義上實現,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個中心,把科研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使教學和科研實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共同提高。
[1]陳高揚.關于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2(11).
[2]邱飛.論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