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等
【摘要】 目的:探討紅細胞參數為鐵缺乏的一個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具有較好的臨床輔助診斷價值。
【關鍵詞】 鐵缺乏; 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已經逐年下降,但鐵缺乏(iron deficiency,I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癥。據WHO報告顯示,全世界學齡前兒童的貧血患病率高達47.4%,其中50%為缺鐵性貧血[1]。“中國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7個月~7歲兒童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的患病率分別為7.8%和40.3%,其中7~12個月齡嬰兒鐵缺乏的患病率高達65.2%[2]。缺鐵乏除可進一步發展成缺鐵性貧血而影響兒童體格的正常生長發育外,還可對兒童的認知、行為發育、學習能力以及免疫力等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胎兒及小嬰兒正處于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輕度缺鐵也會導致不可逆的智力損害。鐵缺乏嚴重危害著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3-4],因此其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對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旨在通過對115例嬰幼兒紅細胞各項參數變化的研究,探討各項參數在鐵缺乏癥中的應用價值、并確定最佳臨界值,為臨床篩查鐵缺乏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 結果
2.1 兩組間各紅細胞參數的比較 鐵缺乏組的RET-He、MCV、MCH及MCHC都明顯低于鐵正常組(P<0.05),而RDW則顯著大于鐵正常組(P<0.05),見表1。
2.2 鐵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一種必需元素,在正常人體內含量約為35~45 mg/kg。足月新生兒體內80%的鐵是在孕后期3個月內從母體獲得的,早產、多胎會使胎兒體內鐵的集聚受影響;孕婦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會影響對胎兒的鐵供應,導致胎兒儲存鐵減少。此外,嬰兒生長發育較快,鐵的需求量增長速度也隨之加快,以及鐵吸收障礙、長期慢性少量失血等都是造成缺鐵的常見原因[4-5]。目前,我國嬰幼兒中鐵缺乏癥仍然有較高的患病率。
骨髓鐵染色是評價體內貯存鐵的“金標準”,但對患者創傷較大。目前,大多數實驗室以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以及鐵蛋白含量來評價鐵狀態,然而這些指標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響[6],同時也存在嬰幼兒抽血困難等諸多不便因素,不利于臨床開展。因此尋求一種簡便有效的篩查鐵缺乏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已有相關研究報道RET-He、MCV、MCH、MCHC、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重要作用。叢玉隆等人研究顯示以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8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89.6%,而以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7.0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92.3%,特異度為90.2%[7]。還有研究認為MCV<80Fl、RDW>16.2%即可診斷缺鐵性貧血[8]。本研究中,鐵缺乏組嬰幼兒的RET-He、MCV、MCH、MCHC比鐵正常組嬰幼兒都明顯降低,RDW則明顯升高。表明這些參數不僅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價值,在鐵缺乏癥的篩查中可能也有較大價值。
通過ROC曲線分析發現RET-He、MCV、MCH、MCHC、RDW在篩查鐵缺乏癥中都有較高的價值,曲線下面積依次為RET-He>MCH>MCV>MCHC> RDW。即紅細胞各項參數對鐵缺乏的診斷效能依次為RET-He>MCH>MCV> MCHC>RDW。這可能是由于網織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在鐵缺乏初期尚未發展成缺鐵性貧血前,骨髓貯存鐵減少、鐵供給量不足,機體首先減少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9],此外網織紅細胞的壽命僅為1~2 d,因此鐵缺乏時RET-He降低變化較快,使其在篩查鐵缺乏中可能更為早期和敏感。而低RET-He網織紅細胞釋放入血循環成熟后首先引起新生的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細胞漿減少、進而導致紅細胞體積變小;MCH和MCV同時減小最終使MCHC的變化不如MCH和MCV明顯。而本研究中RDW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鐵缺乏組嬰幼兒大部分屬于輕度缺鐵,而輕微缺鐵對RDW的影響尚不明顯,劉穎通過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研究證實:RDW在中度貧血期才有較為明顯的改變,而在輕度貧血時僅輕微升高[10],即RDW在明顯缺鐵時才會出現顯著性升高。因此,本研究認為紅細胞各項參數中RET-He篩查鐵缺乏的價值最高,其靈敏度為90.6%,特異度為83.5%。
總之,在篩查鐵缺乏中RET-He、MCV、MCH、MCHC、RDW都有較高的價值,特別是RET-He可作為鐵缺乏的一項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確保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McLean E,Cogswell M,Egli I,et al.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 WHO Vitamin and Mineral Nutrition Information System, 1993-2005[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4):444-454.
[2]朱易萍,廖清奎.中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886-891.
[3]吳巧玲,彭詠梅.兒童鐵缺乏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2):139-141.
[4]陳昌輝,李茂軍,張熔,等.嬰幼兒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防治[J].現代臨床醫學,2012,38(5):390-394.
[5] Baker R D,Greer F R,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J].Pediatrics,2010,126(5):1040-1050.
[6]柏曉松,金立鋼,劉云.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2012,27(6):454-456.
[7]叢玉隆,樂家新,王海紅,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0):1038-1040.
[8]李勇.MCV與RDW聯合檢測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4):3138-3139.
[9]鄧麗莎,滕繪敏,黎燕珊.單個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在診斷兒童缺鐵性貧血中的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13(3):212-215.
[10]劉穎.SF SI RDW測定在妊娠缺鐵性貧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770-3771.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編輯:蔡元元)
【摘要】 目的:探討紅細胞參數為鐵缺乏的一個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具有較好的臨床輔助診斷價值。
【關鍵詞】 鐵缺乏; 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已經逐年下降,但鐵缺乏(iron deficiency,I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癥。據WHO報告顯示,全世界學齡前兒童的貧血患病率高達47.4%,其中50%為缺鐵性貧血[1]。“中國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7個月~7歲兒童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的患病率分別為7.8%和40.3%,其中7~12個月齡嬰兒鐵缺乏的患病率高達65.2%[2]。缺鐵乏除可進一步發展成缺鐵性貧血而影響兒童體格的正常生長發育外,還可對兒童的認知、行為發育、學習能力以及免疫力等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胎兒及小嬰兒正處于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輕度缺鐵也會導致不可逆的智力損害。鐵缺乏嚴重危害著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3-4],因此其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對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旨在通過對115例嬰幼兒紅細胞各項參數變化的研究,探討各項參數在鐵缺乏癥中的應用價值、并確定最佳臨界值,為臨床篩查鐵缺乏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 結果
2.1 兩組間各紅細胞參數的比較 鐵缺乏組的RET-He、MCV、MCH及MCHC都明顯低于鐵正常組(P<0.05),而RDW則顯著大于鐵正常組(P<0.05),見表1。
2.2 鐵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一種必需元素,在正常人體內含量約為35~45 mg/kg。足月新生兒體內80%的鐵是在孕后期3個月內從母體獲得的,早產、多胎會使胎兒體內鐵的集聚受影響;孕婦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會影響對胎兒的鐵供應,導致胎兒儲存鐵減少。此外,嬰兒生長發育較快,鐵的需求量增長速度也隨之加快,以及鐵吸收障礙、長期慢性少量失血等都是造成缺鐵的常見原因[4-5]。目前,我國嬰幼兒中鐵缺乏癥仍然有較高的患病率。
骨髓鐵染色是評價體內貯存鐵的“金標準”,但對患者創傷較大。目前,大多數實驗室以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以及鐵蛋白含量來評價鐵狀態,然而這些指標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響[6],同時也存在嬰幼兒抽血困難等諸多不便因素,不利于臨床開展。因此尋求一種簡便有效的篩查鐵缺乏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已有相關研究報道RET-He、MCV、MCH、MCHC、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重要作用。叢玉隆等人研究顯示以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8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89.6%,而以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7.0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92.3%,特異度為90.2%[7]。還有研究認為MCV<80Fl、RDW>16.2%即可診斷缺鐵性貧血[8]。本研究中,鐵缺乏組嬰幼兒的RET-He、MCV、MCH、MCHC比鐵正常組嬰幼兒都明顯降低,RDW則明顯升高。表明這些參數不僅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價值,在鐵缺乏癥的篩查中可能也有較大價值。
通過ROC曲線分析發現RET-He、MCV、MCH、MCHC、RDW在篩查鐵缺乏癥中都有較高的價值,曲線下面積依次為RET-He>MCH>MCV>MCHC> RDW。即紅細胞各項參數對鐵缺乏的診斷效能依次為RET-He>MCH>MCV> MCHC>RDW。這可能是由于網織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在鐵缺乏初期尚未發展成缺鐵性貧血前,骨髓貯存鐵減少、鐵供給量不足,機體首先減少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9],此外網織紅細胞的壽命僅為1~2 d,因此鐵缺乏時RET-He降低變化較快,使其在篩查鐵缺乏中可能更為早期和敏感。而低RET-He網織紅細胞釋放入血循環成熟后首先引起新生的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細胞漿減少、進而導致紅細胞體積變小;MCH和MCV同時減小最終使MCHC的變化不如MCH和MCV明顯。而本研究中RDW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鐵缺乏組嬰幼兒大部分屬于輕度缺鐵,而輕微缺鐵對RDW的影響尚不明顯,劉穎通過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研究證實:RDW在中度貧血期才有較為明顯的改變,而在輕度貧血時僅輕微升高[10],即RDW在明顯缺鐵時才會出現顯著性升高。因此,本研究認為紅細胞各項參數中RET-He篩查鐵缺乏的價值最高,其靈敏度為90.6%,特異度為83.5%。
總之,在篩查鐵缺乏中RET-He、MCV、MCH、MCHC、RDW都有較高的價值,特別是RET-He可作為鐵缺乏的一項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確保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McLean E,Cogswell M,Egli I,et al.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 WHO Vitamin and Mineral Nutrition Information System, 1993-2005[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4):444-454.
[2]朱易萍,廖清奎.中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886-891.
[3]吳巧玲,彭詠梅.兒童鐵缺乏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2):139-141.
[4]陳昌輝,李茂軍,張熔,等.嬰幼兒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防治[J].現代臨床醫學,2012,38(5):390-394.
[5] Baker R D,Greer F R,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J].Pediatrics,2010,126(5):1040-1050.
[6]柏曉松,金立鋼,劉云.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2012,27(6):454-456.
[7]叢玉隆,樂家新,王海紅,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0):1038-1040.
[8]李勇.MCV與RDW聯合檢測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4):3138-3139.
[9]鄧麗莎,滕繪敏,黎燕珊.單個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在診斷兒童缺鐵性貧血中的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13(3):212-215.
[10]劉穎.SF SI RDW測定在妊娠缺鐵性貧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770-3771.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編輯:蔡元元)
【摘要】 目的:探討紅細胞參數為鐵缺乏的一個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具有較好的臨床輔助診斷價值。
【關鍵詞】 鐵缺乏; 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已經逐年下降,但鐵缺乏(iron deficiency,I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癥。據WHO報告顯示,全世界學齡前兒童的貧血患病率高達47.4%,其中50%為缺鐵性貧血[1]。“中國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7個月~7歲兒童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的患病率分別為7.8%和40.3%,其中7~12個月齡嬰兒鐵缺乏的患病率高達65.2%[2]。缺鐵乏除可進一步發展成缺鐵性貧血而影響兒童體格的正常生長發育外,還可對兒童的認知、行為發育、學習能力以及免疫力等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胎兒及小嬰兒正處于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輕度缺鐵也會導致不可逆的智力損害。鐵缺乏嚴重危害著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3-4],因此其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對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旨在通過對115例嬰幼兒紅細胞各項參數變化的研究,探討各項參數在鐵缺乏癥中的應用價值、并確定最佳臨界值,為臨床篩查鐵缺乏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 結果
2.1 兩組間各紅細胞參數的比較 鐵缺乏組的RET-He、MCV、MCH及MCHC都明顯低于鐵正常組(P<0.05),而RDW則顯著大于鐵正常組(P<0.05),見表1。
2.2 鐵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一種必需元素,在正常人體內含量約為35~45 mg/kg。足月新生兒體內80%的鐵是在孕后期3個月內從母體獲得的,早產、多胎會使胎兒體內鐵的集聚受影響;孕婦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會影響對胎兒的鐵供應,導致胎兒儲存鐵減少。此外,嬰兒生長發育較快,鐵的需求量增長速度也隨之加快,以及鐵吸收障礙、長期慢性少量失血等都是造成缺鐵的常見原因[4-5]。目前,我國嬰幼兒中鐵缺乏癥仍然有較高的患病率。
骨髓鐵染色是評價體內貯存鐵的“金標準”,但對患者創傷較大。目前,大多數實驗室以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以及鐵蛋白含量來評價鐵狀態,然而這些指標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響[6],同時也存在嬰幼兒抽血困難等諸多不便因素,不利于臨床開展。因此尋求一種簡便有效的篩查鐵缺乏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已有相關研究報道RET-He、MCV、MCH、MCHC、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重要作用。叢玉隆等人研究顯示以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8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89.6%,而以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小于27.0 pg為臨界值診斷缺鐵性貧血,其靈敏度為92.3%,特異度為90.2%[7]。還有研究認為MCV<80Fl、RDW>16.2%即可診斷缺鐵性貧血[8]。本研究中,鐵缺乏組嬰幼兒的RET-He、MCV、MCH、MCHC比鐵正常組嬰幼兒都明顯降低,RDW則明顯升高。表明這些參數不僅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有價值,在鐵缺乏癥的篩查中可能也有較大價值。
通過ROC曲線分析發現RET-He、MCV、MCH、MCHC、RDW在篩查鐵缺乏癥中都有較高的價值,曲線下面積依次為RET-He>MCH>MCV>MCHC> RDW。即紅細胞各項參數對鐵缺乏的診斷效能依次為RET-He>MCH>MCV> MCHC>RDW。這可能是由于網織紅細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在鐵缺乏初期尚未發展成缺鐵性貧血前,骨髓貯存鐵減少、鐵供給量不足,機體首先減少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9],此外網織紅細胞的壽命僅為1~2 d,因此鐵缺乏時RET-He降低變化較快,使其在篩查鐵缺乏中可能更為早期和敏感。而低RET-He網織紅細胞釋放入血循環成熟后首先引起新生的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細胞漿減少、進而導致紅細胞體積變小;MCH和MCV同時減小最終使MCHC的變化不如MCH和MCV明顯。而本研究中RDW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鐵缺乏組嬰幼兒大部分屬于輕度缺鐵,而輕微缺鐵對RDW的影響尚不明顯,劉穎通過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研究證實:RDW在中度貧血期才有較為明顯的改變,而在輕度貧血時僅輕微升高[10],即RDW在明顯缺鐵時才會出現顯著性升高。因此,本研究認為紅細胞各項參數中RET-He篩查鐵缺乏的價值最高,其靈敏度為90.6%,特異度為83.5%。
總之,在篩查鐵缺乏中RET-He、MCV、MCH、MCHC、RDW都有較高的價值,特別是RET-He可作為鐵缺乏的一項簡便有效的篩查指標,對預防嬰幼兒鐵缺乏、確保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McLean E,Cogswell M,Egli I,et al.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 WHO Vitamin and Mineral Nutrition Information System, 1993-2005[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4):444-454.
[2]朱易萍,廖清奎.中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886-891.
[3]吳巧玲,彭詠梅.兒童鐵缺乏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2):139-141.
[4]陳昌輝,李茂軍,張熔,等.嬰幼兒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防治[J].現代臨床醫學,2012,38(5):390-394.
[5] Baker R D,Greer F R,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J].Pediatrics,2010,126(5):1040-1050.
[6]柏曉松,金立鋼,劉云.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2012,27(6):454-456.
[7]叢玉隆,樂家新,王海紅,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0):1038-1040.
[8]李勇.MCV與RDW聯合檢測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24):3138-3139.
[9]鄧麗莎,滕繪敏,黎燕珊.單個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在診斷兒童缺鐵性貧血中的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13(3):212-215.
[10]劉穎.SF SI RDW測定在妊娠缺鐵性貧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6):3770-3771.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