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是漢語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固定詞組。它產生于古代語言、歷史事件、古代的詩文和當時的口語,雖然形式簡潔,卻形象生動和富于表現力,常常寥寥數字便能說明一個寓意深刻的道理。雖然它沒有繪本的故事那樣美麗的畫面,沒有那樣曲折的情節,但是那其中的韻味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成語教學也是我們幼兒園的一大特色。每天的餐前、飯后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成語小故事,增強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力,幫助他們積累詞匯。
關鍵詞:故事欣賞;故事閱讀:故事表演
一、成語故事欣賞的好時光
心理學指出:兒童時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精彩的畫面能讓幼兒特別感興趣。
小班的孩子比較喜歡關于動物的成語故事。每次的成語教學我們都是以看動畫片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們對這種形式非常喜歡,也樂于接受。教學顯得輕松又富有趣味。動畫片能將人物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直觀的畫面讓孩子易于理解。動畫片中抑揚頓挫的聲音就像聽一個動聽的故事一樣,孩子便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其中。孩子邊看畫面邊想象著故事的發展。看過一遍的視頻孩子們會嚷嚷著再看一遍。這充分證明了成語小故事的特有魅力。
孩子們的記憶力都比較好。看過的視頻再次復習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是哪個成語。他們能將成語故事的內容和成語的名稱進行正確的匹配。這也是需要在充分理解成語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成語故事閱讀的好時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最近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成語小故事《鐵杵磨針》更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第一幅畫面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剃著桃子頭、手拿紅紅的糖葫蘆、背著書包在街上閑逛的小男孩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晨晨寶貝伶牙俐齒地問道:“這個小男孩在干什么呀?他怎么在大街上轉悠呢?”“小男孩在和小鳥打招呼呢!他還和小花招手呢!”觀察能力極強的蘇一補充道。他怎么不去上學呢?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說說為什么吧!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仔細觀察了起來。
“那么粗的鐵棒需要多久才能磨成繡花針呢?”孩子們發出了感慨。小男孩看到老奶奶的這一舉動后深受啟發。從此以后就不再貪玩,好好學習,成了偉大的詩人李白。
和孩子們共讀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班級中有些孩子比較上進,有些孩子比較調皮,有些孩子總是碌碌無為,有很多的孩子都能從小男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聰明活潑,但是貪玩、沒有耐心。教師需要從側面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明白堅持做事、心中要有目標的道理,就像老奶奶一樣堅持,鐵棒也能磨成針。
三、成語故事表演的好時光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他們好模仿。一個個短小的成語就是一個個道理。孩子在表演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都是孩子喜歡表演的故事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故事表演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
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當然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孩子們準備一些道具,讓表演像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一樣吸引著每個孩子的參與。教師可以分層給孩子們安排角色。讓參與的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孩子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還將成語故事表演區設置為班級的區域游戲。每周表演一個成語故事,投放相應的道具。在游戲的寬松氛圍中,孩子們更樂意參與。那些膽小的孩子在游戲中一次次地嘗試著。班級孩子表演成語故事的熱情高漲。我們用相機及時捕捉孩子這精彩的成長瞬間。孩子在這一次次的表演活動中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相約成語故事表演的美好時光,它能讓我們收獲豐碩!
四、成語故事游戲的好時光
著名的教育學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所學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游戲能帶給孩子們無數的快樂、無盡的遐想、無窮的智慧。在游戲中,孩子學得更快,玩得不亦樂乎。
猜成語的走秀游戲吸引著每個孩子的目光。聚光燈下,孩子們穿上繪有成語故事圖案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秀。臺下的孩子爭先恐后地進行搶答,說出成語故事的名稱。走秀的倩影、搶答的聲音,這美妙的畫卷讓人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
我們創編的拍手游戲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將成語融入你拍一我拍一的兒歌節奏中,更是別有趣味。邊玩邊說成語,邊說邊表演成語。大家陣陣掌聲便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成語的學習還有許多的方法,這些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地研究。在實踐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找到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最佳方法。當然,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將這些方法相互滲透進行有機整合。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幼兒園)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