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威
止痛是姑息治療中最重要的環節,但說起它,很多患者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無法忍受癌痛的折磨,一方面又害怕自己會對藥物上癮,或者頻繁使用藥物會導致止痛效果下降?,F在,這些問題都在一步步地被解決。
不論是止痛的觀念、對疼痛的認知,還是疼痛藥物的研發都在不斷改變,目的就是要把癌癥患者從疼痛中解救出來。除了最簡單、常見的藥物治療以外,還有許多非藥物性治療方法,幫助那些對藥物耐受的患者減輕疼痛。
觀念進步
止痛是姑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F在的觀念是,疼痛和腫瘤可以被看作是兩種疾病。以往我們認為,腫瘤消除了,疼痛自然就消除了,可有的人有腫瘤的時候不疼,沒有腫瘤了卻疼,所以這是兩種病。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說,不論是在腫瘤的什么時期,只要病人感受到疼痛,就應該進行積極的疼痛治療,而非鼓勵病人挺著或者扛過去。這是治療觀念的變化,讓醫生更加重視疼痛。
不會上癮
其次,止痛藥物也在不斷進步。病人以往都很怕對止痛藥物產生依賴性,也就是俗話說的上癮。其實現在的藥物能夠避免患者產生依賴性或者在停藥后出現戒斷現象。因為現在的藥物能做到控釋和緩釋,藥物的有效成分是在有效時間內均勻地釋放到我們體內,這樣就能夠避免藥物濃度出現一個峰值。吸毒則是讓藥物短時間內在血液中達到高峰,從而讓人產生快感,所以人才會上癮。藥物穩定而緩慢地進入血液中,不會讓人有這種快感,也就不會讓人上癮。
增效減毒
新藥物的研發讓止痛藥在增加效果的時候,減少副作用。例如,以往杜冷丁使用得很多,現在許多正規腫瘤醫院都不用了?,F在止痛使用的主要是阿片類藥物,例如嗎啡、芬太尼、羥考酮等。這些藥物的開發和運用,大大減少了患者的依賴性和停藥的戒斷現象,而且能夠達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藥物的使用
以前是什么時候痛什么時候吃藥,不痛不吃,現在是按時吃,例如奧斯康定。要讓血液里的藥物維持在能夠止痛的濃度,患者必須按時吃藥,而藥物濃度的穩定也避免了對藥物產生依賴性。還有,以前開藥是按照疼痛的三階梯來,從輕度到中度再到重度。中度疼痛的時候不能夠用重度疼痛的藥物。而實際上,有的治療中度疼痛的藥物可能根本就不對中度疼痛的患者起效了,加大劑量也于事無補。現在則認為,有時候沒有必要停留在二階梯,有的三階梯的藥能夠提前到二階梯來用。
例如,氨酚待因等二階梯止痛藥有天花板效應,就是說到了一定劑量,它的效果就不會更好了,吃20片和吃2片都不能止痛。既然這樣,腫瘤患者的疼痛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改善,那為什么不把三階梯的藥物拿到二階梯來用呢?這樣,病人使用的藥物劑量又小,止痛效果又好,可以長期使用。
個體化給藥
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同,根據個體情況給藥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個體化給藥最重要的是兩點,一個是滴定,一個是聯合給藥。滴定就是指,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反復痛和爆發痛等情況,反反復復調整劑量,達到一個最佳的穩定的給藥劑量,保證止痛又沒有副作用。聯合給藥是因為,有的人不僅痛而且還抑郁或者還焦慮,那么就需要聯合抗焦慮或者抗抑郁的藥物來治療。醫生需要個體化分析病人疼痛的原因,有神經痛、有軟組織痛。還有的患者可能無法口服藥物,那么只能選擇貼劑、肛塞等方式給藥。
預防毒副反應
無論是否為阿片類藥物,藥物都有一些毒副反應,例如可能會影響肝功能或者腸胃道。醫生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監測和預防,甚至處理可能引起的問題。例如,阿片類藥物可能會讓患者便秘、惡心、嘔吐,所以在給止痛藥的同時,還需要聯合用一些通便類和治療惡心的藥物,增加病人服藥后的舒適感。這些都是不斷完善的細節。
非藥物止痛
除了使用藥物來止痛,還有很多非藥物的止痛方式。例如,骨轉移所引起的疼痛,用放療來治療效果更好。同位素治療是一種小劑量的放療,對癌癥患者的骨轉移性疼痛有很好的效果,甚至化療也可以起到止痛效果。因為有的患者疼痛是因為腫瘤張力,就是腫瘤長得太快了撐得痛,一化療,腫瘤縮小了,患者可能就不疼了。
一些微創手術也可以止痛,例如冷凍治療,當癌癥患者骨頭痛得很厲害,止痛藥用到很大的劑量才能勉強控制時,做一次冷凍治療,馬上就不痛了。又例如消融治療,有的胰腺癌患者感到很痛,可以用消融治療使胰腺癌腫瘤及其被侵犯的神經壞死,也能夠起到止痛的效果。還有介入治療,例如導管栓塞能夠對肝癌起到不錯的止痛效果。最后還能用外科手術阻斷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