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學 趙俊學
摘要
從周村古商業街景觀環境現狀入手,闡述周村古商業街景觀環境保護在貫徹保護其歷史的真實性、風貌完整性的同時,還要體現維護其當地商戶生活的延續性的原則;提出古商業街景觀環境的保護定位、目標及景觀環境的再設計理念與方法。
關鍵詞 古商業街;景觀環境;保護與再設計
中圖分類號 S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34-12153-01
1 景觀環境現狀
1.1 用地現狀
周村古商業街的大部分用地為住宅用地,約占25%,近年來隨著地區內功能的調整和道路的改善,住宅用地略有減少[1];商業用地占21%,居第二位,店鋪多為1層店鋪,2層以上部分為店鋪內部辦公等用途。
1.2 建筑現狀
在古商業街地塊內有大量破壞原有歷史風貌的建、構筑物,居民、商戶隨意改建、擴建情況嚴重;古商業街基礎配套設施和可供游客休憩的公共空間以及當地商戶、居民活動場地、綠地較少。
1.3 環境現狀
古商業街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及景觀綠化的缺少對古商業街傳統風貌產生嚴重沖擊。
2 景觀環境的再設計定位及目標
2.1 周村古商業街景觀環境的再設計定位
周村古商業街是集傳統歷史風貌、人文景觀、民俗游覽、商貿居住于一體,同時又具有歷史文化旅游、城市休閑商業和文化藝術產業功能的傳統商業休閑旅游區。
2.2 目標
融入現代設計理念,且在保護傳統商業街風貌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景觀環境的設計,使古商業街能夠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而能得以延續。
3 景觀環境整體再設計理念與方法
3.1 理念
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民族氣質和社會生活方式是建筑文化形成的物質基礎和精神依托。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傳統,注重人的心理行為是在該景觀環境整體設計中應遵循的設計理念。
3.1.1
注重生態環境。
生態是一個綜合的概念,體現在設計思想中兼顧著自然和人文生態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生態觀,即著重于物質要素的相互關系,它既強調處理好城市、建筑群與自然要素之間的關系,也重視城市中物質空間的組合關系;二是人文生態觀,即著重于人文關系的研究。在對古商業街進行景觀環境再設計時充分考慮該理念,實現人、建筑文化、環境的真正和諧。
3.1.2
注重歷史文化傳統。
周村古商業街有著悠久的商業歷史文化傳統,它作為商埠一直傳承至今,其不僅建筑物的實體要保存,“虛”的外在空間、環境特色也要保護,它們是古商業街環境的靈魂。古商業街絕大多數建筑以木結構和磚石結構為主,采用硬山坡屋頂、青瓦,建筑墻面也以青磚白石為主,這也就形成了周村古商業街獨特的“肌理”。在這樣的環境中再設計,應當尊重而不是打破這種肌理,一方面既要滿足現代化商業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古商業街的基本格局,在色彩、尺度上與原先的古商業街保持協調一致,這是對歷史文化傳統的傳承[2]。
3.1.3
注重人的行為心理。人在建筑環境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人的心理行為是建筑與環境設計的依據與根本。在設計中至少要把握3個層次的行為:①強目的性行為;②伴隨著主目的的行為習性,如抄近道,因此在進行該景區景觀環境(道路設計)時就要對人們的這種行為心理加以考慮,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③伴隨著強目的行為的下意識行為,一種本能的行為。只有充分考慮這3個層次的行為,才能很好的把握建筑環境中主體——人的心理需要。
3.2 方法
3.2.1
街區綠化設計。在該街區植物綠化中采用以下3種方法。
(1)點式布置。將所選擇的綠化植物置于古商業街環境中不同的控制點,并與周圍的建筑小品緊密結合,這樣使植物的景觀效果更強,同時還有助于營造出與古商業街相符合的氛圍[3]。
(2)線性布置。在街區道路的兩旁采用線性布置綠化植物,通常采用行道樹的布置形式,其優點在于:①線性的流暢引申性能較好,給人整齊、連續美的視覺感受。②線形設計能夠靈活地對街區不同的功能分區進行界定,同時能夠將大空間分隔成有效的小空間。
(3)面式布置。面式布置在水平面綠化中雖最常見,但在古商業街中較為少見,可以利用街區的陰角空間靈活布置面式綠化,給人以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3.2.2
街區照明設計。周村古商業街區現存照明設施造型與建筑風格不協調、光色單調、照明設施陳舊并且不能配套使用,正是這樣缺少古香古色的照明,缺乏對生活的感悟,影響了整體風貌。總之,照明缺乏地域性特色。基于此,在對街區照明設計中要注意緊密結合其空間格局、街道尺度等物化形態,來充分展示歷史街區的風貌特征。
首先,統籌街區空間全局。其次,依據景觀功能分區設置光源,將照明亮度進行細分,形成梯度控制。具體設計手法有空間引導、層次表達、形體輪廓的塑造等,只有將以上手法合理運用才能創造出符合街區空間特質的夜景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