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因跟著爸爸王岳倫上《爸爸去哪兒》節目而一舉成名。這個年僅5歲的可愛小姑娘在獲得第一筆名氣收入之后,很快就要為此納“稅”-----日前,一名自稱“湖南衛視臨時攝影師”的人發了《說一說“爸爸去哪兒”的黑幕》的帖子,稱王詩齡在節目里亂發脾氣,爸爸們也勾心斗角……這一帖子很快引起爭議,發帖者也隨即發文道歉,但王岳倫不接受道歉,表示要訴諸法律,并已付諸行動。
通過節目“合法窺視”名人的子女,才是這檔節目吸引人的內在動力。風光的父親,可愛的子女,立體的鏡頭,名人與子女結群出現的真人秀,這些都讓觀眾大快朵頤,但當許多觀者從電視里收回目光時,子女們會發現,自己的父親遠不如電視里名人父親那么風光;父母同樣會發現,自己的子女也沒有被攝像機群包圍的魅力。新聞告訴人們,上過節目的“星二代”盡管年紀小小,但出場費少則10萬,多則20萬,有的甚至超過了父親;如果是父母與子女一起出場,出場費則可高達百萬。
比爾斯在《魔鬼辭典》中說:“不幸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自己的不幸,一種是他人的好運?!痹陔娨曂饷妫S多家庭還在為住不上好房、請不起保姆、子女上不了名校等而焦慮。電視內外兩重天,觀看名人幸福親情的快感不能消解自己相形失色的痛感。
媒體的聚光燈容易照紅人也容易灼傷人。尤其在孩童時期,媒體的強光更容易把他們照暈。何況在電視聚焦中,那種鏡頭下閃耀的生活也會造成部分草根階層的“心理落差”,從而引發對生活不公的“心里酸痛”。
在王詩齡被“黑”之后,有一些網友責怪星爹星媽們不該把年幼的小孩置于電視強光之下,電視臺不該為了收視而對他們過度曝光。這種責怪既是關心兒童的成長,也是“心里酸痛”的折射。假如“臨時攝影師”“扒黑”王詩齡是自發行為,那么在他的潛意識里,也許就深藏著“心里酸痛”的痛點。
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任何對高處的過度聚焦都會引發身處低洼者的暈眩?!暗乩砜指甙Y”并不可怕,而“社會恐高癥”所造成的“心里酸痛”,極有可能使長久仰視變為長久敵視。
生活給我們出的難題是讓我們分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我們厭惡的難題教會我們判斷,助我們成長。在一切的挫折和考驗之后,你會變得感恩,會感謝那些讓你經歷失敗和挫折的人,是他們教會了你應該怎么在成功的道路上努力。所以, 與其去仇視那些比你過得好的人,倒不如埋頭苦干,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