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儀
以色列媽媽教子:想當富豪媽媽
我是在中以正式建交后,第一批從上海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那時我在路邊擺個小攤賣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元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以色列后,我依舊做著合格的中國式媽媽。
一天,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幫助你母親,而不是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像廢物一樣。”鄰居太太告訴我,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個需要到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在猶太家庭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每個孩子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于是,我決定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有償生活機制,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同時,我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加價出售,利潤可自由支配。
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在他的提醒下,我去移民局領取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老大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信息,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我猶豫很久,終于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后,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禮物,剩下的錢郵購了一批在中國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學校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1年后他戶頭上的金額已超過2000謝克爾。老二更精明,他以14歲的年齡和文筆,在報紙上開設了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賺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雖沒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當然,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吃的人需支付點心費用。
后來,我被以色列國家鉆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回國之后,老師來找我,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以色列商品,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學費的方式-----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學習費用。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竟會不給孩子學費。在隨后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他說畢業后去以色列開辦旅游公司,壟斷經營中國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要當作家;老三去學中國廚藝,想開辦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德國母親教子:玩游戲也要節約子彈
在德國,教育孩子針對性強,很少空談大道理。一名國內的小學教師,到德國后認識了房東瑪麗和她的兒子約翰尼。一天,他看到約翰尼正坐在電腦前玩射擊游戲,而瑪麗則在一旁“觀戰”,還不時為兒子加油。突然,瑪麗對兒子叫道:“約翰尼將軍,請馬上停止戰斗!”約翰尼停下游戲,迷茫地望著媽媽。瑪麗嚴肅地說:“剛才那架飛機,明明一枚導彈就能將它擊落,你為什么要用3枚導彈?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至少300萬馬克!你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餓著肚子等待救濟?你……”約翰尼的臉漲得通紅,眼看就要大哭起來,可媽媽絲毫不妥協:“打游戲也要節約子彈。”瑪麗一直到約翰尼低頭認錯并寫下“保證打游戲不再浪費”時才善罷甘休。
澳大利亞母親教子:從小送孩子學開船
悉尼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從小就被家長那個送去學開船,教練常常把船泊在淺灘上,船底船身難免會沾滿沙子。一個叫“貓頭”的孩子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們清洗干凈。11歲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陽下一天干上6個小時,整整干了一個暑假,他媽媽也不會因心疼而阻攔。因為在她的觀念里,貓頭有權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時間。另一個孩子魚生那陣子上課時老打盹,問他原因,他自豪地說:“我每周四上午5點到7點在我家的街區送報紙,一次可以掙14塊錢!”班上其他男孩羨慕不已。老師建議魚生把這個活轉讓給另一個男孩:“你可以只給他12塊,不用干活就可以掙兩塊錢。”誰知,他卻不以為然地說:“為什么?我可以掙14塊錢干嗎只掙兩塊錢?”
以中國家長的心態去考慮,我們是絕不會允許這類事情發生的:讓孩子到淺灘擦船,出了意外事故怎么辦?為了掙14塊錢上課打盹,學不好功課怎么辦!而悉尼的家長們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培養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學了多少具體知識。
悉尼的孩子們都特別能忍耐,他們從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訴家長去看醫生,但不可以沒完沒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沒出息的表現。冬天里女生們都清一色穿裙裝校服,小男生則穿短褲西裝。即便是星期天,家長也不給孩子們穿厚衣服,他們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園的草地上跑來跑去。悉尼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后敢作敢當,有能力,有創造力,同時還要有從小鍛煉出來的、不怕寒冷饑餓勞累的健壯的身體。
美國媽媽教子:不吃飯就餓著
我的兒子在美國留學后定居,并娶了個美國媳婦伊麗莎白,生了個孫子叫泰勒。孫子3歲時我從國內去美國探親。兒媳婦的教子方法讓我大開眼界。
每天小泰勒早晨醒來,伊麗莎白把早餐往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忙去了。泰勒會自己爬到凳子上吃飯,吃完飯后會自己穿衣。有時候泰勒把褲子穿反了,伊麗莎白也不管,讓泰勒什么時候自己意識到了再改正過來。
有一次,泰勒吃飯時發脾氣,把飯倒在地上。伊麗莎白跟他說:今天你什么東西也不能吃了。當天伊麗莎白帶泰勒到我家做客,泰勒說想吃中國面,我很快做好了面,泰勒歡天喜地地坐下,正準備吃,伊麗莎白走過來拿走了飯碗:“我不是和你說過嗎,今天不可以吃飯。”泰勒哭喊:“我餓,我要吃面。”但伊麗莎白毫不理會。臨走,我將面打包讓泰勒帶走,泰勒捧著面,聞了又聞,輕聲問媽媽:回到家里我可以吃嗎?媽媽的回答很堅定:不。泰勒只好再度退讓:那明天可以吃嗎?媽媽說:可以。泰勒一聽就笑了。經過媽媽“禁食”的懲罰,泰勒以后再不敢扔飯碗了,他知道餓肚子的感覺不好受。
還有一天,伊麗莎白和我帶泰勒去公園玩。很快,泰勒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游戲。忽然,淘氣的泰勒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放聲大哭。大概泰勒沒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伊麗莎白走上前,問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泰勒的頭上。泰勒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伊麗莎白問泰勒:“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泰勒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相信泰勒以后再也不會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