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塵
“實在是沒辦法。”
“一點辦法也沒有,我盡力了。”
這樣的話,你是否熟悉?當你向別人提出某種要求時,得到這樣的回答,是不是覺得很失望?當領導給你下達某種任務時,或者你的同事、顧客向你提出要求時,你是否也會這樣回答?一句“沒辦法”,我們為自己找到不做事的理由,也正是“沒辦法”,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熄滅了創造的火苗。
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是沒有辦法了嗎?
不去想什么都沒有
馬云長對他的員工說一句話:再簡單的辦法,你不去想,它就沒有。這句話來自于多年前他經歷一件小事后的感悟。
當年,馬云經營一家翻譯社,春節放假前夕,馬云去商店為員工買禮物。在一家商店,他看中一個禮包,在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里裝有茶葉和酒。他決定買25盒。服務員告訴他,店里只有15盒。馬云說:你們想想辦法,25位員工,每位員工都要有啊。服務員說:你可以等兩天嗎?我們現在就打報告,爭取今天報上去,明天就能到倉庫,后天給您送去。馬云說:我們明天就放假,不少員工明天就走。
面對這么一單不小的生意,店里的服務員都圍上來,可是,都表示沒有辦法。按照補貨程序,最快要得等兩天,馬云只好離開。
當馬云走出門后,他又折返回來對服務員說:真的沒辦法解決嗎?你們是連鎖店,可不可以和其他店聯系救急呢?服務員一拍腦袋:是啊,我們可以聯系其他店救急啊。我怎么沒想到啊。
最終,問題得到解決。
不要被權威阻礙
20世紀50年代,美國軍事科研部門著手研制一種高頻放大管。
科技人員都被高頻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問題給難住了,研制工作遲遲沒有進展,先后有幾個研制小組放棄了。
不久,發明家貝利接過這一任務。上級主管部門鑒于以往的研制情況,在布置任務時下達指示:不許查閱有關書籍。經過貝利小組的努力,終于研制成一種高達1000個計算單位的高頻放大管。任務完成后,研制小組的人都想弄明白,為什么上級不許查書籍。
一位負責人說:前面幾個小組的放棄就是因為幾本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頻放大的極限頻率是25個計算單位。他們都認為這是科學的、權威的結論,不可更改,所以放棄了。如果你們當時查了資料,信心就會動搖,遇到困難就會輕易放棄,而不是努力想辦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