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名“村官”護照統一上繳——近日,廣州市首開先河,對村官實施出國審批管理,出臺此政的主因就是村官雖小,卻大貪問題頻傳——3名村干部,10多年間,“鯨吞”1.27億元補償款,小“村官”成了貪腐“碩鼠”。
據南京市檢察院統計,2009年至2012年查辦的村干部中,七成多涉及征地拆遷領域。越來越多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村官,開始熱衷于“坐地生財”。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劉剛說,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許多項目向城鄉結合部轉移和延伸,城鄉接合部土地大幅升值,成為征地拆遷、違章建筑治理的重點區域,這一區域的村干部貪賄案件也呈現逐年增多趨勢。
手法一:“移山填海”改數據。10多年來,廣東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宮花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張連合與黨支部書記郭仲強,伙同村財務、出納馬雪梅,私設個人賬戶接收土地補償款,不交或少交土地征用補償款,對國有土地和村民利益造成了1.27億元的巨大損失。
手法二:內外勾結“一窩端”。紀檢部門介紹,廣東申通物流公司為順利租到土地,向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4個村29名村干部行賄1600萬元。4個村都是在沒有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僅有村委會委員簽字同意的情況下,與投資人簽訂了用地協議。
手法三:帶頭致富變為勒索斂財。從查處案件看,不少涉案的村支部書記往往都是集“黨政企”大權于一身,變成了當地的“土皇帝”。一些村民十分不滿:“很多時候都是村干部說了算,有的在統計名單上造假,有拿著空白合同讓村民簽,回來后再私自填數據。村民不知情,還談什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