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法律是中職學校的必修課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法制意識的需要。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既具有一定技術能力又具有人文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法律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廣大教師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當前中職法律課堂教學的現狀入手,探討新形勢下提高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關鍵詞:新形勢;中職;法律;現狀;途徑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一直以來側重于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新形勢下社會對中職生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要具有較高的素質。法律是中職生必須接受的課程之一,但在中職教育中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甚至有一些教師把法律課堂上成了形勢教育。其實中職法律課對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健全學生的人格起著重要作用。中職法律課既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又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新形勢下中職法律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廣大教師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當前中職法律課堂教學的現狀入手,探討新形勢下提高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中職法律課堂教學現狀
中職法律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法律與道德規范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課堂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法律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找出隱藏在法律條文背后的價值取向和法律精神,即中職法律課要將法律知識、法律意志內化為學生的法律行為,為學生進入社會,滿足社會要求做好準備。但新形勢下中職法律課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
1.法律課未得到相應重視
中職法律課不僅要傳授法律知識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目前中職學校忽視了法律課的培養目標,將法律課看作是與其他課程一樣的必修課,評價時看教師進度,看學生考試成績,只要過關就達到了目標。還有的學校為了給其他專業技術課留出更多的時間,甚至壓縮法律課時,削減了一些內容,這與課程設置的初衷相悖,無法充分發揮中職法律課的作用。這與中職學校重視技能教育忽視人文教育有一定關系,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專業技能較高,但法律意識淡薄,很容易出現觸犯法律而自身不知情的現象,如一些中職生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覺得網絡攻擊比較有意識,很享受黑客技術,這必會給學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2.知識與實踐相脫離
法律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于實際的,這就要求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但由于中職法律教學內容重視文本,重視背誦,教師仍沿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與人的發展相違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目前,由于一些中職學校注重技能教育輕視人文教育,中職法律課的地位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導致部分法律學科教師將法律課堂當成了形勢教育,教學手段陳舊落后,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大部分中職生學習成績不理想,部分教師對學生不夠重視,甚至有歧視行為,這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二、提高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好奇心強、模仿力強,但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這種學校承擔著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中職法律課是中職德育的重要部分,這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法律課的實際作用,充分發揮法律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
1.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注重學生成績,考試分數是衡量學生學業好壞的權威,這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教學觀念中走出來。首先建立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不再以學生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中職法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單是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運用法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法律課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法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實際,思考法律法規方面的不足。再次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職法律課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從傳授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如借助多媒體教學,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理論聯系實際
新形勢下,中職法律課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法律課的作用。首先法律教學要符合生活實際。中職法律課涉及很多法律法規,內容多,概念較為抽象,單純的講授不便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因此教師教學中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不但學習了法律知識,還能應用于實際。只有結合時事熱點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法律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中職法律學科教師應了解學生實際,掌握學生最缺哪些法律知識,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應注重《勞動法》、《公司法》及工資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的介紹,對財會專業的學生應注重《經濟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調動學生懂法、執法的自覺性。再次法律教學與改革開放相聯系。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法制建設不斷發展,新的法律法規條款不斷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規不斷得到修正。因此法律課中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實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
3.創新教學模式
中職法律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引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激活課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采用這一方法時應結合實際搜集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然后再分組討論案例,最后是師生互動,深化案例,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法律觀念。其次模擬法庭教學。模擬法律教學是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一種手段,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要求教師分配好學生角色并做好指導。這種教學方法能使課堂變得更為生動,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規范學生行為。再次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當前,多媒體輔助教學得到了普及,多媒體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于一體,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為形象具體。中職生學習自控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多媒體能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有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外還可以運用實地考察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教學法等,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作者單位:濟寧第一職業中專)
參考文獻:
[1]魏德海.中職法律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2012(10)
[2]張秋實.淺議新形勢下中職法律課堂教學[J].中學時代,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