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珺 賈存愛 房麗穎
摘要:詞匯反映語言的語義文化差異和語用文化差異。英漢詞匯的語義文化差異表現在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內涵與概念所具有的文化差異方面,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視從文化導入層面開展英語詞匯教學對于提升英語詞匯教學質量而言具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英語;英語詞匯;英漢文化差異;語義一、引言
交流時語言的最基本用途,同時不同的民族語言也能夠通過語用差異和語義差異來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差異。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詞匯雖然是英語語言內單位最小的語言內容,但是卻反映著客觀世界中普遍存在于社會內的認知,同時也對英語社會和民族的文化發展進程做出這記錄。本文以提升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英語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從文化導入角度對英漢詞匯所具有的語義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二、英漢詞匯文化差異
(一)英漢詞匯在概念意義中的文化差異
詞匯的概念意義是詞語表達的最基本意義,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反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詞匯本身在能夠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并且在構成語句之后,語句的含義也會出現差異。英漢語言中的詞匯所具有的概念意義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概念空缺。
不同民族的語言都可以對客觀世界以及民族文化做出反映。但是一些民族語言中的詞匯所代表的表象或者是事物在不同的民族語言詞匯中是不存在的,這種現象導致了詞匯概念空缺的出現。而針對這些詞匯,在英語翻譯中也往往使用直譯的翻譯策略。如在英語語言中,并沒有與漢語中的武術、陰陽等專業詞匯相對應的詞匯,而在漢語語言中,也沒有與英語中一些和社會文化相關的術語相對應的詞匯,如Mass(彌撒),hippie(嬉皮士)等;二是概念不對等。相對于無盡的客觀世界現象與事物而言,任何民族的語言及其詞匯都是十分有限的,換而言之,任何民族的語言都不能充足到對所有的客觀世界現象與事物做出描述的程度。在此過程中,語言詞匯的充實程度主要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并根據興趣或需要對現實進行劃分。例如在翻譯工作中,“叔叔”可以翻譯為uncle,但是在英語中uncle并不僅僅只是“叔叔”的代名詞。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民族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在漢語文化中,家庭核心是父子,因此圍繞父子關系產生了許多男性稱謂,如叔叔、伯伯等,但是在英語文化中,家庭核心是夫妻,而“叔叔”在家庭中并不占據核心地位。
(二)英漢詞匯文化內涵差異
英漢詞匯的內涵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一是概念相同,部分內涵相同。語言之間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性。具有相同概念的詞匯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會產生相似的聯想,但是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詞匯卻會導致不同不同聯想的出現。如在英漢語言文化中,玫瑰都能夠讓人們聯想到愛情。雖然這一詞匯在隱含語言中所代表的內涵具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差異。如“under the rose”象征著沉默與秘密;“帶刺的玫瑰”則指具有魅力容貌但是并不容易接近的女性。針對這類詞匯,雖然其概念與內涵所具有的相同之處相對容易被學生理解,但是詞匯內涵所具有的差異之處卻容易被學生所忽略;二是概念相同,內涵不同。在具有差異的語言文化中,相同的詞匯可能會使人們產生具有差異的聯想,這類詞匯在英漢語言中較為普遍。三是概念相同,內涵缺失。例如梅、蘭、竹、菊在中國被譽為花木中的四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而與其相對應的英語詞匯只代表植物名稱,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語義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對詞匯所具有的語義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做出了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英語詞匯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能夠推動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強化,所以,重視從文化導入層面對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做出研究與探索,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以及高校英語教學質量而言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在教材的指導下進行闡釋。
教材是語言學習者重要的語料輸入。我國大部分的大學英語教材主要來自英語原版報刊,文章中涵蓋了許多蘊含著豐富英語國家文化的英語詞匯,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注重對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的文化內涵詞開展講解與分析。如,英語短語“lost Dog”,從字面意義上看,其中文的“喪家狗”相同,但在中英文化中對于這一詞匯卻具有著不同的認知。漢語中的“狗”多帶有貶義,如狼心狗肺、癩皮狗、走狗等。但是在英語文化中,“dog”更傾向于表現忠誠、溫順等。所以教師應認真鉆研課文中詞語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與對應的漢語相比較,使讓學生體會其文化內涵的差異。
(二)通過英語讀物的引入推動教學內容的豐富
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較短的實踐內容對英漢文化差異做出系統性的講解時不現實的,因此,在引導學生對英漢語言文化差異做出了解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相關的知識作出傳授,同時需要學生通過開展廣泛的閱讀時間來自主探索英漢語言文化差異。在此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英語學習資料與英語讀物,從而推動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同時,這些資料與可以作為補充英語知識的有效學習資料。此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英美經典影片、音樂,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英美詞匯文化知識。
(三)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文化講座
在高校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梢酝ㄟ^聘請社科類學者開展英美文化講座,并對英漢語言文化做出詳細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英漢詞匯之間的文化差異。另外,學校可以請一些熟悉漢語的外籍認識到學校中開展講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英美籍人士直接交流不僅有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同時,英美外教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講授詞匯和文化,將英語語言學習和英語文化學習相結合。
(四)結合網絡資源學習最新詞匯
隨著社會的演變,詞語具有變異性和無窮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鮮活生動的詞匯文化內涵,還要鼓勵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習方法的多元化發展,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詞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作出深刻的了解。同時,高校英語教學應當重視教學內容的擴充,并有必要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來使學生對新出現的漢英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做出認知。如:APEC Blue(好天氣)等。
四、結束語
在人們使用語言開展交流的過程中,詞匯發揮著最基礎的作用,高校英語詞匯教學的開展不僅僅是教給學生英語詞匯的發音、拼寫、掌握其字面意義和語法規則,更多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能力,讓他們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提高其對目的語的文化敏感度和領悟力,順利地實現跨文化交際。(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賈婷.詞語文化與詞匯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0).
[2]孫志祥.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4).
[3]賈玉新.垮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