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傳:賀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秘書長,從事《黃帝內經》的教學、科研與臨床研究20余年。
我們的心臟時刻不停地跳動著,是身體不可缺少的“供血中樞”。可在中醫看來,心并非只有運輸血液這個功能。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認為心就像一個國家的君王一樣,不僅主宰全身臟腑的功能活動,也主宰著人的精神活動。《黃帝內經·靈樞·邪客》也進一步說明,“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動五臟六腑皆搖。”心氣在夏季最長,到了這個時候,人的精神自然會變得非常飽滿,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夏季出生的人也通常比較外向、活潑好動,冬季出生的人則多數心思縝密、情感內斂,這些區別都受到“心氣”的影響。
此外,心主持著人體血脈的運行,血脈流動是否通暢,與心氣的強弱密切相關。按照《黃帝內經》的理論,“三百六十五絡皆上注于面”,從面色最能觀察出心氣的好壞。心氣充足,心功能強,則面色紅潤;心氣虛,就會面色蒼白;心血瘀阻,比如患風濕性心臟病的人,會出現類似“高原紅”的兩顴暗紅面色。
五臟在體表都有開竅的部位,而“心開竅于舌”,也就是說舌頭是觀察心臟功能狀態的關鍵部位。一般來說,舌尖紅說明心火盛,舌質淡多是心血不足,舌上有瘀斑說明心血瘀阻,如患冠心病,而舌體僵硬,則可能是“痰濁蒙蔽心竅”,可能說明精神神志出現異常。
心與“喜”相對應,心氣足的人一般精神愉悅,歡聲笑語也比較多,從而“笑從心中”。當然,過度大喜也會傷及心氣,甚至像范進中舉那樣,引發神志失常,出現“傻笑”、“自笑”等異常表現。此外,赤色歸心,看到紅色很容易讓人們興奮、激動;而本來就心火亢盛、煩躁不安時,則最好不要看到或穿紅色衣服,以免“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