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咽炎,亦稱反流性咽炎。因為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很高,在正常人群中能占到10%-30%,可以說很多慢性咽炎都是反流引起或加重的。目前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咽炎的確切發生機制尚不清楚,據推測可能有以下原因:(1)當食后噯氣,或夜間平臥時,吞咽使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滯留在食管近端的胃腸內容物溢入下咽部,直接刺激、損傷咽喉,引起咽部不適;(2)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腸均共同分布迷走神經,當食管、胃、十二指腸患病時,可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咽部不適;(3)有人認為消化道炎癥等不良因素刺激大腦皮層時通過視丘下部,經延髓迷走神經核或脊髓影響副交感神經系或交感神經系,導致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引起咽部不適。
診斷反流性咽炎有以下幾個標準:
1.常有急性咽炎反復發作史,或因鼻病長期張口呼吸及煙酒過度、環境空氣干燥、粉塵和刺激性氣體污染等。
2.咽部不適,或痛或癢或干燥感、灼熱感、煙熏感、異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或作嘔。病程2個月以上,常因受涼、感冒、疲勞、多言等原因致病。
3.反流性咽炎除了慢性咽炎的臨床表現外,常可伴有程度不同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如泛酸、燒心、胃脹、噯氣、胃痛、胸背痛等。另外咽部癥狀可在飽食或平臥后加重。
4.檢查咽部表現為慢性充血,加重。呈暗紅色,或樹枝狀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或咽側索腫大;咽黏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縮、變薄,有分泌物附著;胃食管反流表現為食管24小時pH監測呈陽性。
對于診斷為反流性咽炎的,濫用抗菌藥物有害無益,可單獨選用或聯合使用抑制胃酸藥,如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阻滯劑、促胃動力藥、中和胃酸藥等。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試行抗反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