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
在法國生活到底沒有過年的感覺,于是整個二月份就用來寫一本法國足球的書了。與其說是寫書,不如說是讀書。除了把書櫥里的關于法國足球的書都翻出來重新反芻了一遍之外,還去了隊報的圖書館和資料室收集了一大摞,還有巴雷特等哥們貢獻的私人收藏,這些書足足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讀完,消化起來,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至于我寫的書,我知道,它肯定不會太壞,不像我讀了個頭就撇開的那樣,也不至于太好,像我看了之后忍不住一下子要讀完,又舍不得讀完的那樣。這就像人的度量,生來就是不一樣的,這種度量肯定會體現在字里行間,還有很多細節,那是你的經歷和努力,還有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更需要有大徹大悟的智慧。而我這個人,就是如此,不好不壞的,書也應如此。管它呢,我只管寫,至于寫完之后,那就是出版人的事情了。
小的時候,寫作業,我一定要拖到最后才動筆。做記者寫稿子,也一定要在清樣之前恰好的時間才開始,而之前總要泡一杯茶,抽一支煙,用所有的方式拖延,并且這所有的方式仿佛一下子就變得格外享受了,至于寫稿子,好像就成了一個痛苦的過程。其實,常常的情況是,下筆的時候才充滿快意,你發現,在這個世界里,原來可以有天馬行空的駕馭,尤其是隨著鍵盤的滴滴答答,好多句子不知不覺就竄了出來,那簡直就是陷入萬花叢中了。
而老實說,足球并不是我的熱衷。雖然算一算,寫法國足球也已經有十幾年了,而那些法國足球最近幾十年的風云人物,像是普拉蒂尼,霍利爾,帕潘,雅凱,亨利,巴特斯,德尚等等,我采訪過的也足足有一大打了。但是,真的少了那么點熱情。有趣的是,這種熱情,自從把采訪足球作為職業之后再也沒有的熱情,這一次,寫這本很有距離感的法國足球的書,竟然找到了。
首先,當然是得益于讀書,如果不讀書,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無知,還好意思常常裝出一幅煞有介事的樣子。其次,是和行家的交談,“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的就是這個感覺。可能是年齡增長的原因吧,這幾年我常常用很長的時間來感恩。你說,這是怎樣的運氣,讓你有這么多對于法國了解最多的專家,做你的朋友呢?
他們中間,有法國足球雜志一直負責國際報道的巴雷特,他后來成了體壇周報的特約評論員。還有出了一堆關于世界杯,歐洲杯和冠軍杯的書的文森特,他在去年出的那本“足球的日子”簡直是一個超出足球的文字范本和一次經典圖片的盛宴。他們倆對于我要寫的這本書,出了很多主意,很多主意都很好,只是如果那樣下去的話,這本書世界杯之前是絕對不會問世的了。
還有一個哥們,也稱得上是法國足球最資深的專家了,叫馬切諾,在3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他幾乎經歷了現代足球最精彩的年代。貝利,斯蒂法諾和科帕都是他的朋友,至于后來的普拉蒂尼,齊達內和梅西迄今為止仍然和他不斷交換短信。在隊報和法國足球雜志,關于西班牙語系的大部分采訪都出自他的手筆。
這樣的職業生涯夠自豪的了。不過,在這樣的生涯結束之后,他的失落不亞于一個球星退役之后的失落。那天中午,在聊完了科帕和斯蒂法諾的故事之后,他給我講了一個他剛剛經歷的段子。有一個出版社邀請他寫一本書,一本關于梅西的書。他覺得很徒勞,關于梅西已經有那么多書了,還有什么意義再寫一本呢?為什么不寫一本斯蒂法諾的呢?結果出版商很愕然地望著他:斯蒂法諾是誰?
斯蒂法諾是誰?他不斷地重復著這句話,喝了一大口酒。我也嘆了一口氣。這恰好和巴雷特與文森特對于我的建議南轅北轍。雖然可以不斷換馬甲,但是無知的人還真的到處都是。不過,轉念又一想,如果大家都很無知,那么作為一個出版商,出一本很真知的書會有人看嗎?比如斯蒂法諾,就連出版商都不知道,讀者難道就會知道嗎?畢竟,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已經如此遙遠了,而我們所處的時代,大家又如此健忘。不健忘怎么辦呢,就連健忘都要加快速度,很快,蘋果手機都要換成6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