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
被譽為中國最完美的青瓷——宋代汝窯瓷,以其溫潤的天青釉色聞名于世。汝窯瓷因燒制時間短,傳世少,被歷代視為稀世珍寶。
汝瓷的燒造,有著各種傳奇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瑪瑙入釉”的傳說。南宋周輝《清波雜志》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汝瓷燒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終于元末。據史料記載,北宋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的高峰,當時的瓷窯遍布大江南北,在這一時期誕生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其燒造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達到了巔峰。在這五大名窯中,專為皇宮生產御用瓷器的汝窯,又被后人譽為五大名窯之魁。
汝瓷能成為五窯魁首,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僅擅長筆墨書畫,而且還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質樸的道學家。為了追求夢想中的顏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窯(窯址位于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專門燒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汝瓷胎質細膩,工藝講究,并以名貴的瑪瑙入釉,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典型特色。據了解,汝瓷的燒造從宋哲宗到宋徽宗時期,只有20余年。汝窯瓷器傳世極少,全世界僅存70余件,因此如今每一件汝瓷都堪稱稀世珍寶。
汝瓷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是釉色極佳,釉質蘊蓄,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的美譽;其二是其燒制工藝極為講究,器物通體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稱“裹足”;其三汝瓷均小巧,器物一般不超過30厘米。
汝瓷之所以被后人稱做五窯之魁,關鍵在于它獨特的顏色,這種光亮透影,如雨過天晴的天青釉色也被世人稱為“秘色”,在光照下時隱時現,如星星閃爍,在胎與釉的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然而,如今世人已很難見到汝瓷的“芳容”。因為,當年為宋皇室燒制瓷器的汝官窯,不但開窯時間短,且生產要求高,控制嚴,產量有限。經過動亂和戰爭,造成了汝瓷的絕滅,能夠流傳至今的汝瓷已經極少。因此,在民間收藏中有“收藏青瓷千片,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