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強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14)09-0040-02
腺胃肌胃炎只是一種或幾種疾病的癥狀。近幾年來,雞(尤其是肉雞)腺胃炎和肌胃炎已經成為危害家禽養殖業生產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且流行逐步普遍化,危害也逐步加大,導致很多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料肉比超高、出欄期延長、生產效益降低等現象,也導致了家禽在患病后難以控制,免疫抑制、免疫功能恢復受阻現象普遍存在。
1 流行情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是以夏、秋季節時發病率最高,全國各地都有該病的發生,沒有地區之分。發病日齡不定,最早在3日齡的雛雞中就可以表現。但發病日齡多集中在10~30日齡。腺胃肌胃炎可發生于不同品種的蛋雞和肉雞,以蛋雛雞、肉雛雞和青年雞多發,其次為雜交肉雞。現在快速生長、自由采食的肉雞更易發生。
2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食欲減退,飲欲增加,相互啄食,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有很多黑糊狀糞便,兩腿癱瘓,臥伏不起,頸肌痙攣,大部分病雞以縮脖為主(隨著溫度的升高縮脖雞減少),采食量低下(具有只吃面不吃粒的特點)、拋灑料,飼料轉化率降低。大群均勻度差(似不同日齡的雞群),嚴重發育不良。個別病重雞出現神經癥狀,衰竭而死,死時角弓反張。發病初期死亡率較低(1~3只/d),隨著病程的增長,繼發感染導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大約在3%左右。
3 剖檢癥狀
腺胃出血(有時為陳舊性彌漫性出血),初期病雞肌胃角質膜僅見火山口狀或島嶼狀小潰瘍;中期病雞肌胃角質膜變性,有白色增厚壞死;嚴重病雞的角質膜糜爛,肌胃潰瘍,肝臟質脆,呈黃紅相間的顏色。腎臟蒼白微腫,質地脆弱,喉頭有點狀出血,淋巴濾泡腫脹、出血,腸粘膜嚴重脫落。
4 飼料中霉菌毒素中毒是引起腺胃、肌胃炎的主要原因
4.1 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霉變 田間收獲、脫粒、曬干、保存、運輸、再保存再運輸的過程,出現嚴重的粗放操作,致使玉米多個環節出現重復霉變,霉菌毒素嚴重超標。
通過大量的試驗表明,肌胃潰爛的雞,在肌胃組織、腺胃組織、腺胃分泌液內可以提取3~4株不同類型的霉菌。通過培養試驗,可以培養出多種霉菌菌落;其中黃曲霉、煙曲霉、土曲霉、赭曲霉、黑曲霉污染最突出。這些霉菌對食物進行污染,然后喂給健康雛雞,采食1~2周后剖檢,可以看到大量的雞出現了肌胃角質層潰爛、腺胃腫大等現象,雞嚴重消瘦。
4.2 成品飼料霉變 成品飼料存放粗放,養殖戶防霉變意識淡薄。根據調查,我國飼料保存時間一般定在3個月左右。但研究發現,由于目前保存環境的惡劣,原材料玉米、豆粕、魚粉、肉骨粉等霉變變質嚴重,導致成品料實際保存時間不能達到3個月。最常見的是在20d左右就發現大量飼料霉變現象。所以,建議有關機構能根據目前養殖狀況、環境狀況,將飼料保存期給予縮短,便于我們養殖者監督和引起重視。
5 防控措施
5.1 首先加強飼養管理,通風一定要好,否則雞舍霉菌孢子遍布雞舍,濕度過大、氨氣超標就會造成很嚴重的病癥。
5.2 控制日糧中各種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各種危害,此外日糧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組氨酸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雞腺胃炎發生的有效措施。
5.3 8~28日齡每天下午干凈料桶2~3h。臨床實踐證明,凈料桶的2~3h能有效預防本病發生。肉雞控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進腺胃和肌胃中長時間貯積的有害物質排出。由于饑餓雞只又會飽食一次,這樣每天腺胃和肌胃都會得到鍛煉和保養,健康的腺胃和肌胃自然就能預防腺胃炎和肌胃炎的發生。同樣控料能讓肉雞搶料而活動起來,增加肉雞的肺活量,提高肉雞的體質,以減少后期由于腹水癥、猝死而引起的死淘率增加。
5.4 增加喂料次數,減少飼料在雞舍中的停留時間,飼料在雞舍內停留時間越短則腺胃肌胃炎發病率越低。如:1周齡內加料次數不低于6次,就是讓飼料在雞舍停留時間不高于4h,以保證飼料新鮮度同時也防止飼料變質。2周齡后喂料次數不少于4次。每次讓雞吃完料再加,能減少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