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設備的兩座大山
對于國內的智能穿戴設備廠商而言,市場現狀不容樂觀,有些問題已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有人感嘆,好時候還沒有到來。
1.不完備的硬件產業鏈
產品設計完成后,卻發現整個上游供應鏈都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零部件—這是目前不少智能穿戴設備創業團隊都面臨的尷尬。一些創業團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其實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但是現在還沒有辦法完成技術實現。”事實上,雖然發展了幾年時間,整個產業鏈沒有完成高度整合,也沒有較好的現成方案。
單是一個智能手環,就需要很多的配件。而現如今,弧形電池和顯示屏等產量都不高,良品率也上不去。專為穿戴設備定制的低功耗芯片等,也沒有太多可供選擇。果殼電子CEO顧曉斌也坦陳:“目前的瓶頸主要涉及客制件供貨周期及高性能材料的選擇上,相關元器件的研發和量產離我們的需求還有一段距離,比如續航能力更強的電池和能耗更低的處理器。”
由于產業鏈不完備,加之創業團隊研發能力薄弱,缺乏革命性產品的國內穿戴設備的市場,也并未真正形成。有跡象表明,國內熱錢與概念堆砌而來的智能穿戴設備虛火,正顯現退燒跡象。
前不久,咕咚網宣布完成6 000萬元B輪融資。但咕咚網同時表示,未來會專注軟件及數據服務,努力構建大數據平臺。言下之意,這家智能穿戴設備起家的創業公司,已經開始準備轉型。
2.各自為戰的軟件和服務
目前,國內的智能手表基本都采用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統,而智能手環也多是采用藍牙和手機APP搭配的工作方式。除了硬件操作體驗非常無力,產品所收集到的數據也并未深度處理,進而無法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健身手環記錄了我每天的運動數據,但只是記錄數據,并未給我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一位智能手環用戶這樣告訴記者。他的抱怨不無道理,這樣的產品真正的功能其實不在于采集,而在于獲得服務。對于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我們很難確定地說它解決了什么剛需。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認為,可穿戴設備必須要和云、大數據連接在一起。業內分析師孫昌旭則表示:“這需要突破的技術是傳感器技術和后臺的各種應用數據分析,而這兩個目前還處于比較初期或者資源十分短缺階段。”
智能手表也存在類似問題。顧曉斌直言:“有很多宣稱智能手表的產品,其實是偽智能手表。”為了迎合市場,一些創業團隊在宣傳上為產品套上各種流行元素,什么火就做什么!然而,這些產品上市之后,卻并沒有與之對應的APP可供選擇,高貴冷艷的智能手表成了廉價粗糙的功能手表。
其實,這是由于硬件廠家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統一的平臺和標準所導致的。主流觀點認為,在Android Wear系統套件發布之后,這一情況將得到好轉。不過,Android Wear雖然帶來了較為完善的軟件設計方案,但如何將產品所監測得到的數據,轉化成可靠的服務反饋給用戶,仍是各位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兩種全新的發展思路
除了問題,機會也同樣存在。當整個領域都難有突破之時,兩個新的思路或許值得參考。
1.非技術公司帶來的機會
與Android Wear同時到來的,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消息,美國時尚配件品牌Fossil(曾推出腕式設備Wrist PDA,基于Palm OS)也宣布將成為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員,投身智能穿戴設備的設計和生產。可以預見,時尚品牌、運動品牌和健康設備等廠商,在智能穿戴設備新聞中曝光的次數將會不斷攀升。
這些非技術公司的到來,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解決智能穿戴設備目前所存在的“逼格”低、功能LOW和實用價值缺失等一系列問題。
自智能手表推出以來,主要手表品牌沒有跟進,部分原因是他們缺少相關儲備。但他們有資金支持、設計儲備和品牌效力,Android Wear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轉型的可能性。如果智能穿戴設備廠商能夠和這些非技術公司實現跨界合作,想必會有不錯的想象空間。此前耐克和蘋果的合作,就是很好的范例。
2.來自愚人節的新思路
前不久的愚人節,搜狗拼音團隊放出了一個“搜狗輸入環”的介紹視頻,沒想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視頻中所介紹的,是一款通過智能手環的思路,來解決用戶在各種環境下的文字輸入問題的產品。雖然這只是愚人節的玩笑,但它也為國內的創業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在健康之外,還有哪些突破方向。
如何通過智能穿戴設備,更酷更實用地解決用戶現階段使用智能設備的剛性需求,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思路。搜狗將鍵盤搬上用戶手腕,其他創業者是否可以將鬧鐘、日歷、手機解鎖、手機防盜和車鑰匙等功能搬上手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