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丁月華

【摘 要】“門神”的藝術語言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隨著時代的進步,“門神”的外延在擴大,從家門之神到國門之神、心門之神。本文通過對當代民間藝人、藝術家的門神新解及語言解讀,對當代探索中的門神創作的藝術特點作了梳理。
【關鍵詞】門神;新形式;承前啟后
門神創作是中國傳統民俗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從夏商周時期一直綿延至今。門神的藝術語言經歷了從簡筆勾勒到復雜傳神漫長的演變過程,門神的存在總是離不開驅兇避邪、祈福納祥這兩個母題。在這個飛速發展時代,受社會公共安全意識的影響,“門神”守護的功能從未改變,“門神”不再只是門上之神,而是國門、家門、心門之神。民間藝人、當代藝術家就對“門神”做了新的詮釋,賦予了“門神”新時代的含義。
一、當代民間藝人的門神拓新
在這個起承轉合的年代,民間藝術家無疑是對民間藝術文化有著最深刻理解的人群。“文革”的“破四舊、立四新”,讓地方上的神殿門神被破壞。作為溫州第一批恢復門神繪畫工藝的民間藝人董志遠老先生,將門神畫與傳統壁畫結合起來,他憑著兒時記憶以及小說、連環畫中的描述堅持著對門神畫的恢復。董志遠不僅復原和創作了秦瓊、尉遲恭、羅成等一系列男門神畫像,而且創作了樊梨花、薛金蓮、刁月娥等一系列女門神。在董志遠先生的作品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昔日門神的風采,也能看到藝術家的創新。原來的門神胡須濃密成一團狀,在董先生筆下門神胡須變得清楚可數。董先生的弟子周國定,畫門神30年,他繼承了董志遠老師的傳統畫風,構圖嚴謹,細節精美,人物形象生動,不論是近觀還是遠看,都不怒自威。
在浙閩地區也有一位同樣經歷過“文革”的民間老藝人——廖寶兵,在當地出現的大多數門神作品都是出自于廖寶兵之手。他的創作風格受到點色剪紙藝術的影響,帶有戲曲人物的特色。另外還有民間藝術家虞冠東,他將西洋畫法與傳統漆畫相結合,講究透視關系。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手段,成為了將傳統文化延續下去的有效途徑。
二、當代藝術家的門神新解和語言探索
(一)多種技法、材料的綜合運用
中國著名版畫家戚序幾十年來一直專注于對民間美術的研究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精神高度的統一在她的作品中。戚序對“門神”這一傳統符號,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純樸、強烈、艷麗是戚序“門神”帶給人們的最直觀的感受,將書法篆刻引入“門神”創作之中,更加豐富了門神的表現力,使民族特色更具現代氣息。“用現代人的理念來詮釋傳統門神”是她創作的中心觀念,自由地運用各種古老的造型法則,自由的創造發揮,充分證明了她對中國傳統意象式造型思維方式的深刻理解。綜合材料《德門積慶》(如圖2)、絲網版畫《東西南北》、木板套色《門神新解》,等等,這些作品給予了“門神”全新的姿態。雕與繪相結合,不同材料、不同肌理表現,不斷尋找沖突、不斷打破界限和規范,思考了現代的公共安全意識、道德底線等問題。同時,她也賦予了“門神”新的社會意義,將現實的“門”延伸成國門、家門乃至人的心門。
(二)傳統符號的重組建構
中國當代藝術家顧黎明,從楊家埠木板年畫的“廢版”中得到了啟示,以當代人的視角,詮釋出了當代“門神”。顧黎明使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門神”作為他創作的題材,以民間藝術為出發點,經過提取概括完成對中國傳統藝術符號的創新性解構。顧黎明的“門神”色彩大膽地借鑒中國傳統繪畫色調,傾向于中國文化的歷史感表達,一改民間年畫大紅大綠的純色,盡量以黑、白、灰為語調,用抽象的語言來表現秩序與紊亂,中國傳統民間繪畫的平涂和裝飾依然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造型表現上,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找意味。
當代藝術家朱振庚將門神題材納入了國畫作品中,他把傳統的筆墨結構、民間藝術的色彩、西方的構成意識在同一空間內有秩序地組織并融匯,使作品既有民間重彩的厚重,又有西方構成的詭奇,且不失中國筆墨的哲學韻味。同時,多變的線條、各異的幾何圖形以及傳統符號的運用,引發了一連串富有特別意義的聯想。通過意象造型的象征隱喻傳達藝術家的觀念,詮釋靈魂深處的創作心態。還有一些藝術家將“門神”以漆畫、刺繡等形式搬上了當代藝術的舞臺,運用豐富的色彩與極具感染力的肌理形成一種特殊語言。
(三)傳統與新潮藝術相輔相成
在這個前衛的時代, DIY、涂鴉也不失為一種藝術形式。東方涂欽將中國的傳統“門神”以一種新的形式帶出國界,把DIY藝術與傳統門神結合在了一起。2008年3月東方涂欽帶著水墨作品“門神”去日本,展出了他創作的一批具有抽象色彩的現代門神和部分“少字書法”作品。東方涂欽的作品中有一些是在印制有《永樂大典》內容的較大尺幅原版廢宣紙上面層層疊加書寫內容并繪制現代門神新形象的。在東方涂欽的作品中,有從孩子的鬼臉、紛亂的活動中變化而來的線條,他在單一底色上繪出的代數公式與無法預知的事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書法非書非法;物象亦物亦象。在當今的街頭文化盛行的社會,門神也出現在街頭、橋底。2010年,廣州鶴洞橋底就出現了中法藝術家聯手涂鴉的門神畫。年輕的藝術家們,運用新的表現技法展示他們自己的藝術主張。
三、“門神”創作中的“新賞”
(一)民間藝人在傳統技法上的創新
多年的發展演變,門神畫在我國民間美術的發展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在繼承和發展傳統門神創作的地區、民間藝術家那里,門神創作依然保留了雕版印刷、張貼于門、手工繪制的傳統形式,此外還出現了壁畫形式、西洋畫法的創新門神。民間藝人傳承了門神最原始的表達方式,改變的是對門神形象的描繪方式、用色方法,并且依據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創造了新的門神形象。
(二)當代藝術家門神題材創作中的繼承與發展
對當代藝術家而言,他們把門神作為題材來使用,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再是只存在單個的中規中矩的人物形象,而是嘗試多樣的表現方式,或抽象概括,或元素重組,或多種材料、技法綜合運用,此外,門神承載形式不再只局限于門上,也可以張貼于室內,涂鴉于橋頭或墻上。
在科技和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門神雖然已經不再具有昔日的流行性,但是在山西鳳翔、浙閩、廣東、四川等地,春節吉慶期間還有制作門神、張貼門神的習慣。所以門神仍是人們表達美好祝愿,祈求幸福美滿的承載物之一。當代藝術家筆下的門神畫傳承了民族精神、發揚了民族文化,也突出了藝術家藝術追求和審美意識的源頭。在當代藝術家筆下,門神換了一番容顏。制式和形象的改變,讓門神具有了屬于這個時代的印記。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群都有著自己對門神的理解,這也是為什么傳統文明能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王紅英.論門神畫及藝術特征[J].《文藝研究》,2007(06).
[2]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祝捷,王家民.門神藝術特征研究[J].藝術探索,2009(02).
[4]戚序.心靈的渴求——淺論門神源流及其演變[J].重慶大學學報,2006(10).
[5]戚序.生命的禮贊[J].文藝研究,2006(06)
[6]巫鴻.美術史十議》[M].三聯書店,2010(07).
【王亞男 丁月華,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