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打造獨特城市記憶的景觀設計,保護好歷史文脈,延續城市記憶,展現城市魅力,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通過科學規劃、精心打造,綜合景觀設計學、建筑學、生態學、植物學、城市規劃學、美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在實際的景觀設計中不斷摸索與創新,才能創造出符合當前中國的新型城市景觀。
【關鍵詞】 快速城市化;景觀設計;初探
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城市化進程正以勢如破竹之勢不斷前行。然而快速城市化也給中國社會帶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讓我們不得不暫緩腳步停下來思考和解決這些后遺癥。本文以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為背景,指出當前城市景觀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旨在提出一些相應的景觀設計改進措施,以此來解決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擴寬新的思路。
一、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景觀設計誤區
(一)城市要發展,必然要擴建,將會導致部分農田和綠地被占,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位于城市邊緣岌岌可危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景觀、建筑亟待進行保護與開發。
景觀設計誤區:對于這類問題,當前景觀設計的決策者們容易將這些古村落、景觀、建筑全部推掉搞成仿古的商業性開發。雖有漂亮的建筑外衣,但是失去了古村落原汁原味的歷史滄桑和文化積淀,失去了古村落群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二)中國現代城市不斷擴張和更新的過程中,產生了城鄉兩極分化。一方面,城市建筑由低矮式向高空式的轉變導致空中出現“城市縫隙”的真空地帶,它們不僅存在于建筑之間,也位于立交橋下,已經成為城市中的一種特殊空間,和我們的生活不發生密切聯系而是被城市所遺忘。另一方面,鄉村發展極不平衡,村與村、鎮與鎮之間縫隙空間也顯得很碎片化,他們或是連接鄉村民房的過境通道及其附屬地塊,或是集鎮建筑之間的夾縫,通過對其人文關懷、統一打造實現鄉村縫隙的縮小乃至消失。
景觀設計誤區:對于這類城市和鄉村的“縫隙空間”,我們的景觀設計一般是要么不管,要么簡單的“填縫”,完全沒有考慮與城市景觀的有機銜接和人文關懷,進而導致城市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差距。
(三)新城發展與舊城改造的沖突。舊城具有許多文化古跡,如果保護不到位,將會造成這些文化古跡大量消失。如果將這些古跡全部拆除又重建,或者是局部保護、維修,都會造成新舊城區建設的矛盾。
景觀設計誤區:一般的做法就是將舊城全部或者部分拆除,重新建設和翻新,全然不顧歷史文脈的銜接,造成大量文化古跡的消失。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歐美或者日本等西方國家,通過舊城保護、另建新城等手段達到保護文化古跡的目的。
(四)城市水源惡化不容樂觀。我國很多城市缺水,很多河流遭到污染,很多濕地完全消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景觀設計誤區:我國城市景觀設計喜歡大量營造水景,全然不顧具體情況和條件,在當前水資源嚴峻的形勢下,許多北方干旱城市還大量營造水景,后期維護也跟不上,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枯竭。因此,我們要提倡“低碳、環保”,景觀設計更是要環保節約,有效利用水資源。
(五)城市建設過于雷同、景觀設計沒有個性和地域性,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無論人們走到哪兒,都會看到似曾相識的建筑和城市景觀,完全看不出地方特點,也沒有本土文化內涵。
景觀設計誤區:針對這些問題,城市規劃者和景觀設計師普遍過分追求個性和特色,力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創建世界最大”、“亞洲第一”、“重塑歷史輝煌”、“開創新世紀新模式”等口號的提出,結果卻帶來令人望而止步的空曠的景觀大道,曝曬在烈日下的市政廣場,以及不知道哪兒又冒出來的氣勢恢宏的仿古建筑群……
二、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景觀設計初探
(一)尊重城市文脈,體現城市個性,彰顯人文情懷的景觀設計
在打造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景觀設計時,我們應當尊重城市當地的地域性、鄉土性,充分挖掘歷史文脈,體現出對當地人日常衣食住行娛樂消費等生活方式的人文關懷,尋求與當地人精神上、思想上的共鳴。因此,我們在做城市景觀設計時,必須重點考慮當地的文化內涵,延續其歷史文脈與特色。注重差異性打造,力求城市各具特色,充滿活力。
(二)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
中小城鎮的發展最重要的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將中小城鎮自然生態景觀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承認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體現其對環境的責任。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規劃好中小城鎮的景觀空間,促使其生態發展模式健康發展,使景觀生態系統內的各景觀要素合理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中小城鎮進行景觀生態規劃,應注意整體協調性,保持其景觀特色的唯一性、完整性與科學性,保護中小城鎮的生態環境與平衡,建設中小城鎮適宜的人居環境,把生活居住與自然環境的舒適度放在首位,使中小城鎮成為宜人宜居、風景秀美的生活空間,促進中小城鎮可持續發展。
(三)中小城鎮特色景觀優化設計
中小城鎮是我國城市建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他能夠有效緩解大城市的擁堵,分流很大一部分人群,其與大城市的最大區別在于其規模尺度比較宜人、山水自然風光得天獨厚、地域文化特色較強。因此,在當前的城市規劃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力求體現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使質樸清新的田園風情能夠很好地融入其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小城鎮景觀優化設計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個方面著手,達到突出中小城鎮獨特形象、自然風貌特征的目的。中小城鎮中道路形式、廣場、功能節點等布局是體現景觀特色的重要元素。尤其是構成中小城鎮骨架的道路形式充分體現了其景觀特色,如重慶永川松概古鎮的石板路和靠長江邊的濱江路與河壩是其城鎮風格的獨特之處。此外,各種商業街、文化步行街也是展示中小城鎮風貌景觀特色的必備元素,可以通過建筑風格、地面鋪裝、植物綠化、景觀小品等方面加以規劃與引導。綜合考慮中小城鎮的建筑高度與規模、建筑密度與建筑風格、建筑體量大小以及材料色彩等影響因素,精心打造中小城鎮的景觀特色。
(四)城鄉縫隙空間景觀設計
城鄉縫隙空間大量存在于我們的城市邊角,成為城市規劃中存在的漏洞,通過對空間的調研、整合,設計出滿足各種不同功能需求的可變空間,既可以填補這些“漏洞”,又美化了城市景觀。在實際應用方面我們要立足于每個城市的具體情況,結合具體的項目案例來進行設計,可以通過分析現代城市中建筑與人存在的問題,從人的行為、需求、心理的空間尺度等方面提出城鄉縫隙空間如何進行有效利用及景觀設計的一些建議與措施。比如,在一個二線城市城鄉結合處的一條由多層建筑圍合的老巷子里,建筑之間存在著許多不良空間,利用其不足,衍生適用于現代生活多種空間交往的景觀設計。我們以多層建筑為中心,考慮其外部空間的有效利用,設計出能夠容納不同空間類型的“盒子”,在“盒子”裝飾與造型上注重與環境一致,并考慮景觀視覺效果和使用功能,從而使得原有的消極空間變廢為寶,煥然一新。
三 、 結語
我國經濟的騰飛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使許多城市得以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地域特色和歷史文脈的逐漸消失,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問題。如何打造獨特城市記憶的景觀設計,保護好歷史文脈,延續城市記憶,展現城市魅力,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通過科學規劃、精心打造,綜合景觀設計學、建筑學、生態學、植物學、城市規劃學、美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在實際的景觀設計中不斷摸索與創新,才能創造出符合當前中國的新型城市景觀。
參考文獻:
[1]王士蘭,游宏滔.小城鎮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劉映芳.大都市郊區城鎮塑造特色風貌的研究 [J].現代城市研究,2001.6.
[3]袁中金等.對小城鎮特色及其設計的思考[J].城市規劃,2002.4.
【張愜寅,重慶文理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