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鵬
摘 要: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某高校在當前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通過調研發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不夠,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不夠,缺乏交流平臺所致。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以教育部對信息化教學的十年規劃為藍本,提出了教學信息化改革的建議。建議分為三個部分:信息化軟硬件設備的建設,教師信息化素質的培訓和學生信息化素質的培訓。
關鍵詞: 教學信息化; 互動交流; 問卷調查; 信息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08-76-02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colleg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Zhu Hongpeng
(Center of Internet,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eacher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enough and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are not sufficien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s ten-year pla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informatizatio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qualities,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informatization qualities.
Key words: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teraction; questionnaires;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0 引言
信息化時代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給高校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逐步推行教學信息化[1],到現在已經日趨成熟,信息化給高校教育重中之重的“教學”這一塊,帶來了極大便利。例如方便快捷的高校校園網,豐富多彩的校內多媒體授課,信息化的圖書館等等,這些都給學生提供了信息化的教學環境。本文以某高校的教學信息化建設為實例,通過深入調研分析,提出了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 高校教學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信息化是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的教學模式中,很多的學校和地區都在不停地探索和嘗試[2],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以某高校為例,通過調研,了解其當前教學模式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使用情況后發現,其在教學過程中依然以“課堂講授”為主,并沒有領會信息化教學的真正意義,甚至走入了誤區。
⑴ 思想上的誤區: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結合了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和PPT課件,將書本上的文字搬上了大屏幕,整個課堂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僅僅省去了黑板書寫的步驟。
⑵ 選擇上的誤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單調枯燥,與學生缺少互動,模式僵化,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忽略了教學的復雜性。
⑶ 教學模式使用誤區:有些教師只是生搬硬套教法,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⑷ 校園網教學資源匱乏,學生查找資料困難。
造成這些誤區的原因是:沒有完全理解教學信息化的精髓。在教學中采用的還是傳統教學法,即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聽眾的教學模式。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也僅僅只是展示,沒有完全體現多媒體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不足,缺乏互動教學,課堂上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3]。其實信息化教學必須在互動中將信息量擴容,了解學生的思維,因勢利導,激發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深入的欲望,才能達到信息化教學的目的。
2 問卷實例調查
為深入了解當前信息化教學的教學效果,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和學生對當前高校教學信息化的滿意程度。問卷的調查采取抽樣調查的形式,是全選擇題型。教師和管理人員采用紙質調查,學生采用網絡調查。各年級學生和各職稱教師及管理人員共發放問卷450份,其中:學生300份,涉及數學、中文、信息三個專業的四個年級;教師130份,涉及正、副教授和中級職稱人員;行政管理人員20份,主要為學生工作處和教務處人員。得到分析結果如圖1、圖2、圖3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學生基本滿意度較高,但是對教學互動和作業有較不滿意的地方。圖2中教師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校園網資源的更新比較不滿意。圖3中管理層對管理制度和校園網資源的管理還不夠滿意。
3 高校教學信息化的改革
根據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高校信息化教學的目的非常明確。高校將教育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國教育信息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4]。特別是隨著云平臺空間教學的推廣,教與學的模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一變化必將引起教育教學的革命性變革。
高校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只有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緊密的聯系,才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而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才能有聯系,其他時間聯系甚少。信息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不但要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更要在課堂上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將學生的學習變成自主的學習,將教師變成學生答疑解惑的幫手,從而發揮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手段可以形象化、直觀化、和興趣化。教學方法也可以多種多樣,真正發揮“任務驅動法”、“提問法”、“實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作用,使教學達到有的放矢,內容上針對重點、難點來展開教學活動。
如何在高校教學中體現信息化值得研究。通過深入剖析,本人認為高校教育信息化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高校要加大軟硬件建設的力度,如建設安全高效的校園網絡,帶寬滿足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加強設備的統一的管理和規劃;優化教育教學信息化資源庫、多媒體課件庫等;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互動交流、自主學習的平臺;充分發揮校園網站的作用。第二,高校要有一支信息化的教師隊伍。教師對教學信息化設備的使用要非常熟練,對校園網內的各種資源的實際操作能得心應手。第三,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培訓。讓學生熟知各種信息化服務的使用方法。
4 結束語
高校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對傳統教學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但是從教學效果上來看,信息化教學不僅能鍛煉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能從各個方面整體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培訓在信息化教學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高校信息化教學也將是今后的主流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賈玲.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08.24
(7):63-65
[2] 鄭廣福.淺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1:96
[3] 柴超.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然性與存在問題[J].考試周刊,
2009.4:189
[4] 傅宇凡,黃達武.信息北建設是一流大學規劃的重要組成[J].中國教
育網絡,2007.l:17
[5] Soudien.C.Edueationinthenetworkage:globaliZationdeveloPmentandthe-
World Bank[J]. InternationaJournalofEdueationalDeveloPment,2008.2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