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爍
如同衣食住行一般,沐浴更衣同樣也是人生的必備之事。公共浴室并非是中國獨有的沐浴文化,人們在這里放松自己,愉悅身心,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從最初的便民作用逐漸衍生出不同的社會功能。澡堂現已成為各國人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人們進行社交活動的不錯選擇。桑拿浴傳入中國,首先是從北歐。濕桑拿浴從土耳其傳入中國,因而被稱為土耳其浴;干桑拿浴從芬蘭傳入中國,因而亦稱為芬蘭浴。而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也擁有著獨具一格的澡堂文化。下面就此做一些簡單介紹。
土耳其浴
土耳其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或許是由于氣候炎熱的原因,古羅馬人非常喜歡洗澡,據說他們一生中有一半時間都是在浴池中度過的。自從土耳其人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奪取了君士坦丁堡以后,便把羅馬式的浴室改成了名副其實的土耳其浴。也許是因為信奉伊斯蘭教的緣故,土耳其人非常重視身體的清潔。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在做禮拜之前要凈身,而凈身又有大凈、小凈之分:大凈是從頭到腳、從里至外都要清洗得干干凈凈;小凈則是要洗頭發、洗臉、洗嘴、洗脖子、洗手、洗腳等等。一個穆斯林一天要做五次禮拜,因此,土耳其人也就與浴室結下了不解之緣。到了17世紀的時候,單在君士坦丁堡一城,就有168個大大小小的浴室。
現今的土耳其浴室傳承了土耳其的古老工藝并配合現代技術,使用電力或者其他現代科技方式加熱中央的大理石。在洗澡時,顧客先用水槽里的熱水把身子打濕,然后躺在熱乎乎的大理石平臺上。負責搓身子的服務員會手戴一個毛巾制的薄手套,一邊按摩,一邊慢慢擦顧客的身子,直到把顧客身上所有的污垢都給搓出來為止。這時,另一位服務員手持一個掃帚似的刷子,蘸上許多用薄荷、樟腦等制成的泡沫,輕輕地往顧客身上涂。據說這些泡沫有消炎止痛、提神醒腦的功效。
待泡沫浸透皮膚之后,服務員再舀水把顧客身上沖得干干凈凈。服務員退下以后,顧客若還沒過足癮,可以裹上浴巾往澡堂中央的大理石平臺上一躺,再讓蒸汽好好地滋潤身體。當顧客要離開浴室時,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服務員就會上前幫他擦干全身,為他換上一套新的浴巾,并詢問是否需要刮臉、修指甲等服務。
如果需要,服務員就會通知專業剃須師在顧客更衣的小房間門口等候。回到更衣室,顧客可以在那兒休息、看報,也可以享受刮臉、修指甲等服務,然后再倒頭舒舒服服睡上一覺。一覺醒來,也快黃昏了,穿好衣服,清點好東西,再到大廳去付賬。這時,曾為顧客提供服務的人已在那兒排隊恭送大駕!付好本該付的賬以后,可千萬不要忘了給那些排隊恭送的人一人一些小費。最后在門廳換好鞋,在服務員們的歡送聲中邁出大門,至此,一次土耳其浴就算完成了。
伊斯坦布爾的老城區的恰阿奧盧浴室,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浴室,建于1714年。19世紀英國畫家湯姆斯阿隆曾來此游歷,繪制了大名鼎鼎的《恰阿奧盧浴室》銅版畫。此后,阿隆的銅版畫流傳到歐洲各國,恰阿奧盧浴室也成為土耳其浴的象征。
芬蘭浴
芬蘭是桑拿浴的發源地,桑拿的稱呼也是芬蘭語sauna的音譯。這個令人舒筋活絡的風俗,最早起源于芬蘭的烏戈爾族。“桑拿”的原意是指“一個沒有窗子的小木屋”,最初的小木屋,不僅沒有窗戶,甚至連煙囪也沒有,濃煙把屋子熏得油黑,因此那時的桑拿就叫“煙桑拿”。后來,一些富有革新精神的人安裝了煙囪,桑拿從此也就有了新顏面。與芬蘭相近的俄羅斯也有相似的習俗,他們管煙桑拿稱為黑澡堂,而有煙囪的稱為白澡堂。
芬蘭人從呱呱落地,整個一生都離不開桑拿。芬蘭全國500多萬人口,而各地各種形式的桑拿設施卻不少于200萬個,也就是說平均不到三人就擁有一個桑拿房。對于這一點,沒有到過芬蘭的人,也許難以想象,而真正到了芬蘭,一定會感嘆“果然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桑拿”。因此,世界桑拿錦標賽把比賽場地設在芬蘭也可謂是眾望所歸。
在芬蘭,做桑拿并非奢侈的高級享受,更不是財產或地位的象征。洗芬蘭浴是芬蘭人的基本生活內容,幾乎每個家庭和單位都有芬蘭浴室,無論是年輕人在市中心租住的公寓,還是全家人居住的別墅,甚至是森林深處度假使用的小木屋也均具備桑拿設施,桑拿屋已成為每家每戶必備的常用房間之一。就連上海世博會芬蘭館中,三樓的貴賓廳芬蘭人也專門建造了一間高級桑拿房,供來賓參觀使用。
周末家人團圓,平時朋友相聚,通常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洗芬蘭浴。蒸浴的溫度控制在80℃左右為宜,而芬蘭人更喜歡大熱之后,再大冷,冷熱交替,頓時去除奔波緊張的疲勞感,全身心愜意暢快。芬蘭人在澡堂會用柔軟且有韌性的白樺樹枝抽打身體。經過樹枝“鞭打”,數小時后,仍可聞到身上散發出的白樺清香。森林中的桑拿屋一般都建在湖泊或水池周邊,夏天的芬蘭人會在桑拿過后跳到湖泊中游泳,冬天則會鑿出冰洞,將在澡堂蒸得通紅的身體躍入刺骨的冰水里“洗澡”,或者躺在厚厚的雪地上打滾,抓大把的雪搓身體,直到凍得哆嗦才回去蒸浴。過一會兒再出來,這樣往返幾次,桑拿才算大功告成。
日本溫泉
日本人愛好溫泉的程度實在不必多說,三步一小湯,五步一大湯。“泡湯”即沐浴溫泉,不僅可以潔身凈體,而且能洗去精神上的苦悶,“一洗容顏端正,二洗百病俱除”,不僅可以緩解生理上的病痛,而且能治療心理上的疾病。沐浴時人們放松身體,釋放心靈,通過坦誠相見而達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日本從鐮倉、室町時代就出現了“湯屋”,到江戶時代和明治時代,“錢湯”已成為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場所,東京就有2500多家公共浴池,日本人家里有洗浴設備,但仍喜歡到“錢湯”中。一邊泡溫泉,一邊輕松休息,一邊交流信息,體現日本人人性中最有特色的合群意識,泡湯對日本人而言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發展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各國的泡湯文化及溫泉療效整理,成為獨特的“錢湯文化”。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島國,雖然要經受自然災害的折磨,但同時也得到了上天賜予的寶貴資源——溫泉。已走過千年歷史的日本溫泉,不因歲月抹殺其魅力,反而隨著歲月的積淀顯得更有味道,各地的溫泉彌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在日本泡溫泉是種特殊的體驗:最好選擇室外溫泉,一邊泡還可以一邊欣賞戶外的風景,有的溫泉甚至能看到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如果碰上大雪紛飛的天氣,更是美不勝收。泡在43攝氏度熱氣繚繞的溫泉水里看雪花亂舞,不時有雪花落在溫泉里,浪漫之余更是充滿了純凈之感。
日本溫泉旅館外面看似乎很小,進去卻是別有洞天。大堂小而古雅,隔著庭院的玻璃墻頓覺豁然開朗。身著傳統和服的旅館老板夫婦笑容可掬地迎進送出,暗色的方木橫亙在池塘,安靜而美艷。吸引人的不僅僅是溫泉,還有溫泉旅館的這種精致。溫泉旅館高低錯落,幾乎都是木造建筑,燈光隱隱從房子里透出來,木頭的溫潤質感在昏黃的燈光下,格外有“家”的感覺。尤其在冬日,“家”會有熱騰騰的感覺,這也是不少日式溫泉旅館沁透出的一種質感。
韓國汗蒸
曾有韓國朋友向我發牢騷,說在中國找不到地方“洗澡”,實在讓我感到驚訝。后來逐漸了解到,韓國人“洗澡”不在家里,而喜歡去大澡堂,也叫三溫暖、汗蒸房或汗蒸幕。
汗蒸幕在韓國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愛,在韓國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它是利用特殊材料及紅外線反射原理,加溫使人流汗而形成的一種高熱的物理療法。通過吸收加熱后的特殊材料,紅外線、負離子、亞離子、礦物元素,代謝皮膚有害物質,提高肌膚彈性,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達到美容、美體和治療一些慢性病的作用。
對韓國人來說,泡澡桑拿不僅在于舒緩壓力、美容健體,還被賦予了聯絡感情的社交意義,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汗蒸房基本由洗浴、桑拿、餐廳、健身房、游戲廳等設施組成,高檔的還配有KTV、電影院等,很適合朋友聚會或家人休閑。目前,汗蒸幕門票價格約在1萬至1萬5千韓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享受各類保健設施,性價比很高。另外,因其可以過夜,對出差在外的人來說,可以省掉大筆旅館住宿費,相較通宵電影消磨長夜更具吸引力。在韓國的汗蒸房,烤雞蛋和傳統酒釀是必點的小食,早已成為汗蒸文化的特有標簽,若是再來上一杯香茶,更是再好不過,一刻小憩后,疲憊和煩惱便會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