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社崗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陜西蒲城酥梨綠色食品生產的目標、基地、生態環境、建園要求及果園綜合管理技術措施。同時本規程適用于陜西關中、渭北地區綠色食品酥梨的生產。
2 生產目標
盛果期即6年以上果園產量
2 500~3 000千克/畝,商品率95%以上;果實營養成分符合《鮮梨標準》;果實中化學物質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
3 基地生態及農業基本條件
(1)陜西蒲城酥梨生產基地建于二級黃土臺塬區,海拔500~600米,土層深度在30~100米;年均溫度13.3℃;年日照時數2 395小時;年生物學有效積溫4 400~4 600℃;年降雨530毫米左右。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土壤有機質1.5%左右。這里是酥梨的優生區之一。
(2)基地內有用于灌溉的水源
(洛河)與設施(抽黃灌區)、洛惠灌區。
(3)基地內無對大氣、灌溉水、土壤產生污染的重大污染源。
4 建園要求
(1)建園地塊地勢較平坦或稍高。
(2)建園所有苗木符合《梨苗》標準;新建園應選用無病毒苗木;栽植前應對苗木按大小挑選分級,以使行內植株大小一致,并對苗木根系進行修剪。
(3)栽植密度以82~110株/畝為宜,即株行距(1.5~2)米×4米。
(4)授粉品種宜選雪花、長把、早酥等優良品種2個以上,比例15%~25%。
(5)應于栽植前季(夏季6—8月份)預挖通溝使土壤熟化1月左右后,溝底墊15~20厘米的麥草秸稈,然后填平,利用自然降水或大水漫灌使溝內土壤塌實。
(6)栽植時在已回填的栽植帶土壤合墑后,按栽植株距挖穴,隨挖、隨栽、隨埋、隨滲穴,并于次日封穴。
5 土壤管理
5.1 生草覆蓋與翻壓
(1)草種宜選用三葉草、黑麥草、紫花苜蓿、毛苕子等。
(2)播種期春、夏、秋均可,播前精細整地,畝施磷肥50千克;播種量按1千克/畝;播種帶應在行間中央1~2米寬的清耕帶,宜用條播。行距30~40厘米,播種深度1.5~2厘米。
(3)生長期管理:出苗后應及時中耕,消滅雜草,生長期可結合果園灌溉適當澆水。
(4)利用方式:當草生長旺盛,已全面覆蓋行間后,可連續刈割2~4次覆蓋于樹盤,秋季刈割后結合施基肥壓入土壤。以上方式連續利用3~5年,當草老化后,應及時翻壓,注意將表層的有機質翻入土中;休閑一年后再重新播種開始下一循環。
5.2 重視施有機肥
(1)有機肥用量見表1,要根據不同密度,按每畝總量平均分配于各單株。
表1 梨園基肥施用量
千克/畝
(2)施肥時間及方法:有機肥以基肥于秋季果實采收后盡早施入,方法可采用條溝法和放射狀溝施法,交替輪流使用。
(3)廣辟肥源,發展果園養殖和沼氣,以畜促果,以果帶畜,沼畜配套。
5.3 巧施化肥
(1)結合秋施基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以氮肥為主,化學氮與有機氮的比例為1∶1。
(2)生長季追肥:①發芽前施用純氮20千克/畝;②幼果期(5月中下旬)施用純氮15千克/畝、純磷7.5千克/畝、純鉀7.5千克/畝,使氮∶磷∶鉀=2∶1∶1;③果實膨大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用純氮10千克/畝、純磷5千克/畝,純鉀10千克/畝,使氮∶磷∶鉀=2∶1∶2。追肥應與澆水結合起來。
5.4 合理灌溉
(1)飽冬水、早春水、適時適量灌水,即封凍前灌足冬水,以地面不結冰,越深越好,春季梨樹發芽前灌足解凍水,補充樹體水分。生長季重點抓好花前水、花后水、幼果膨大期水和采前水4個環節。
(2)灌溉方式應積極推廣滲灌、滴灌,無滲灌、滴灌設施的,發芽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可采用小水溜澆,秋施基肥的可采用全園漫灌。
6 合理整形與修剪
6.1 樹形結構
6.1.1 Y字形結構特點 Y形樹高2.5~3.0米,干高40~50厘米,主干上著生縱向行間的兩大主枝,主枝基部角40°~50°,腰角55°~65°,每一主枝上直接著中、小型結果枝組和短果枝群。
6.1.2 紡錘形結構特點 樹高3.5米,干高60厘米,主干上均勻配備8~12個細長主枝,主枝開張角度70°~80°,其上直接著生中小枝組和短果枝群。
6.1.3 圓柱形結構特點 樹高2.5~3.0米,干高60厘米,主干上著22~26個主枝,主枝角度70°~90°,每一主枝上直接著生小型結果枝組和短果枝群。
6.2 紡錘形的整形與修剪
6.2.1 幼樹期(1~3年生)的修剪
(1)第1年。生長季:于夏、秋季定干剪口下新梢達60厘米以上時,除選一中央延長梢不動外,其余選3個方向擺布均勻的長梢拉至70°~80°,中心延長梢和基層骨架延長梢均直線延伸至70厘米摘心,基層骨架上的直立旺梢或距中干20厘米以內的側生長梢以及層間密生新梢均勻疏除,其余保留新梢均向空間至水平或稍下垂。冬季:中心延長枝過強者可以緩放不動,長勢中等的留50厘米短截,其側下選2個與2層骨架枝方向呈“十”字的長梢留作3層骨架枝長放外,其余長枝均疏除,基層骨架延長枝和2層骨架枝均長放不動。
(2)第3年。生長季:春季萌芽時對過旺的中心枝自三層骨架以上40厘米處拉向與其方位呈“T”形的一方,選留的3層骨架拉至80°~85°,抹除上部和各層骨架枝背上的過多強旺萌芽,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中旬對各層骨架延長梢均摘心,疏除上部、層間過多和基層骨架枝前端兩側長梢,其余新梢均重短截或拉向空間至水平下垂。冬季:原中心延長枝拉平后,從彎弓處發出的長枝繼續作延長枝長放,已拉平的原中心延長枝作為第4層一個骨架枝,其上的背上中長營養枝均勻疏除,其上如已形成較多花芽,可貼花輕輕回縮,對原中心延長枝短截后發生的長枝,選一個留作中心延長枝,在其下再選方向與第3層呈“十”字的2個長枝留作第4層骨架枝長放,中下部各層骨架延長枝依花量大小分別輕回縮或繼續長放,基層骨架枝組中部兩側短截2個健壯發育枝,前端兩側長枝和各層骨架枝背上直立枝均疏除。
6.2.2 結果初期(4~5年)的修剪
(1)生長季修剪。第4年春對上年中心延長枝已拉平,彎弓處發出的長枝向對面拉平,作為第4層又一骨架枝,對經中心延長枝短截后上年冬剪已選的骨干枝拉枝;中下部各骨干枝延長梢于5月中下旬摘心,背上直立新梢和層間過密長梢均疏除,其余保留新梢均拉、扭向空間水平,過長的摘心,第5年春對已拉平作為第4層骨干枝上發出的長枝緩放,對其上枝疏除,夏季5月下旬對各層骨干枝先端摘心,疏除背上新梢和層間、層內密生新梢,其余枝依空間分別拉、扭至水平。
(2)冬季修剪。第4年對已拉平的第4層第2骨架枝基部選1個健壯發育枝留40厘米短截作為中心延長頭;疏除各層骨干枝背上的過旺枝和層間過密枝;依結果后樹勢情況逐步對各層骨干枝先端進行回縮。第5年冬中心延長頭長放,各層間依空間短截或疏除發育枝;破除部分過多的花芽。
6.2.3 盛果期的修剪 (1)生長季:夏季對上部的枝條依空間進行拉枝或扭梢,秋季主要疏除骨干枝背上較旺的徒長枝條和多年生輔養枝。
(2)冬季:依樹高、樹勢進行落頭,在頂部短截1個健壯發育枝,疏除密生中、小枝,在骨干枝的兩側選留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組,在培養枝組時應注意枝組和骨干枝的從屬關系,避免使枝組過大、過粗,隨樹齡增大,及時更新結果枝組。
6.3 Y字形的整形與修剪
幼樹期的修剪第1年春季發芽前,把主干向東南方向拉至45°左右,第2年把萌生的新枝向西北方向拉至45°,第3年把向西南方向的第3個枝拉至45°,為了達到預定枝組數量,在拉枝的飽滿芽處進行刻芽促萌,在主枝的兩側留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組。盛果期修剪主要以疏枝為主,適當回縮短截,更新結果枝組,延長結果年限。
7 花果管理
7.1 疏花疏果
(1)確定單產和單株負載量:高密梨園盛果期以3 000千克/畝左右為宜,以此求出單株負載量,按單果重200~250克求出單株留果個數參考值。
(2)人工授粉:應在盛花期進行人工授粉,授粉的果實個大,果形正,含糖量高。每花序授基部兩朵花。
(3)疏花疏果:時間應及早,從花芽開綻至開花前,按單株留果數參考數據樹勢留花序,疏除上部花朵,每花序留單果、基部果、下垂果,果間距25~30厘米。
7.2 果實套袋
選擇優質木漿紙袋,落花后25天左右進行套袋,使果實懸空于果袋中央,袋口扎緊,通氣孔打開。套袋前均勻細致打1次殺蟲殺菌劑。
8 病蟲害防治與葉面噴肥
8.1 主要防治對象
梨黑星病、腐爛病、梨木虱、黃粉蟲、梨莖蜂、康氏粉蚧、紅蜘蛛。
8.2 物理防治
(1)清園。隨時清理園內枯枝、落葉、雜草,刮除樹干粗翹皮并集中燒毀以減少病蟲源。
(2)運用燈、板、帶、芯和糖醋液等物理防控措施,防止病蟲害,減少農藥殘留。
8.3 病蟲害控制原則
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通過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體抗性。采用符合有機果品生產要求的農業、物理、生物統防統治手段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8.4 藥肥噴施參考
(1)清園用43%戊唑醇4 000倍+40%毒死蜱1 000倍。
(2)萌芽前噴3波美度石硫合劑。
(3)花后1.8% 阿維菌素5 000 倍+畝旺特+30%苯醚懸浮劑+安泰生800倍。
(4)套袋前安泰生+氯氰菊酯+吡蟲啉+寡糖。
(5)幼果速長期戊唑醇+吡蟲啉+阿維菌素+氯氰菊酯。
(6)果實膨大期已唑醇+氯氰菊酯+畝旺特+寡糖。
9 采收及采后處理
9.1 采收期
以9月中旬為佳,貯藏用果可提前到9月上旬采果。
9.2 采后處理
(1)按標準或客戶要求分級選果。
(2)貯藏:一般貯藏于氣調冷庫中。
(3)包裝。運銷前用標準包裝白紙單果包裝并套上發泡網,置于果箱方格內。果箱選用硬質分層格彩印箱,分別裝果5千克、10千克,果箱所印圖案和標志符合GB7P18《食品標簽法》的規定。